沒有大氣層地球會怎樣?水在45度就沸騰,晝夜溫差70度?

2020-12-21 關注未來世界

#科學了不起#

秋高氣爽,抬頭仰望這片美麗的藍天白雲,令人心曠神怡。因為空氣中的顆粒物特別擅長散射藍光,所以地球的天空和海洋都是美麗的藍色。火星的空氣成分和漂浮的顆粒物都跟地球不一樣,火星的天空是黃褐色的。

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太重要了,遠遠超過了它的顏值。大氣層為地球擋住了來自太空的致命輻射和無數小行星的侵擾。

並不是每個行星都像地球這樣幸運地擁有大氣層。宇宙空間並非空無一物,太陽表面散發的等離子體形成高速流動的「太陽風」,速度達到每秒200-800 公裡(每小時72-288萬公裡),這個速度非常驚人,要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只有每秒30公裡,太陽風的速度比地球公轉的速度快了十幾倍。太陽風隨時可能把地球的大氣層吹走,是地球內在的磁場幹擾了太陽風的流向,保護著大氣層。

假如有一天,地球磁場消失了,太陽風很快會剝離我們的大氣層。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身邊的鄰居火星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在很久以前也曾擁有大氣層,但在40億年前,發生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故,它的大氣層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在只剩下一層稀薄的大氣,厚度和密度都僅有地球大氣的1/10。現在的火星看上去怎樣呢?只不過是一塊沒有生命氣息的、冷冰冰的巖石。

假如地球失去大氣層會怎樣呢?

首先,我們會感到非常安靜,因為聲音是藉助空氣傳播的,沒有了空氣我們就聽不到任何驚叫和呼喊。如果在科幻作品裡看到人們在沒有空氣的環境裡對話,其實是不科學的。

我們再也看不到朗朗晴空、藍天白雲,也看不到美麗的晨曦、晚霞,白晝的天空可能是白茫茫的,也可能像火星那樣是黃褐色的。天上也不會有飛機、飛鳥,失去了空氣的支持它們都飛不起來。

因為氣壓降低,地面上所有的液態水,無論是河流、湖泊還是大海,在很低的溫度下就會沸騰如果氣壓降低到珠穆朗瑪峰頂的水平,液態水在73度就會沸騰;如果氣壓降低到火星的水平,液態水在45度就會沸騰。沸騰的液態水迅速散失到太空裡,地面逐漸失去勃勃的生機,也失去調節氣溫的能力,白天在太陽照射下極度炎熱,夜間沒了陽光就會極度寒冷。以火星為例,那裡晝夜溫度相差70攝氏度。

如果還有人類幸運地活了下來,那麼他們的生活也會十分艱難,他們必須想方設法維持呼吸、防止被太陽曬傷,他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氣壓防護服、氧氣面罩、防曬霜。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月球的晝夜溫差有300多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可以說,地球雖然不起眼,但是卻非常的特殊,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液態水等等,多種因素融合在一起便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而人類也有幸上存在地球上。其實,地球之所以會擁有生命,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的晝夜溫差並沒有那麼大。
  • 月球晝夜溫差三百攝氏度,而地球溫差幾十攝氏度,為什麼?
    有人說月球晝夜溫差三百攝氏度,而地球兩極地區溫差幾十攝氏度,為什麼?太陽系內八大行星,每顆行星上的溫度都不相同,影響因素主要是公轉軌道半徑的大小,也就是個太陽的距離,以及自身環境的影響,例如是否具有大氣層、海洋等等。
  • 月亮上的三個奇觀:黑色的白天,地球大圓桌,溫差300度!
    探月工程1 24小時黑夜,沒有真正的白天!月相與地相在沒有大氣的月球上,即便是在所謂白天,天空也是黑色的,因為太陽光不會被四處散射照亮天空。地球上白天看到藍天是因為大氣層塵埃對太陽光藍光散射的結果。2 地球,一動不動,像個大圓桌!
  • 本周晴好為主:今天晝夜溫差達10度 周三到周五最高溫20度
    今天最高溫度19度,明天最低溫度11度。今天相對溼度45%-90%。火險等級氣象指數:4級,易燃。來源:上海天氣網今早上班族們恐怕要瑟瑟發抖地出門。受輻射降溫影響,早間市區氣溫與昨日相近,在9℃左右,郊區更低。幸好陽光比較給力,全天多云為主,氣溫將低開高走,午後最高氣溫可達19℃。衣服該怎麼穿?
  • 地球上最極端的兩個村子,溫差120度,真正的「冰火兩重天」
    我們住的地球有很多山、谷、沙灘、島等美麗的景觀,每個環境都有其獨特的色彩,很多家庭休息日去玩,但是,有問題,我們去自己居住的城市和環境差異很大的地方的話,身體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不適,非常難受,所以我們在玩的時候要先適應當地的環境,但是,還有幾個地方,沒有適應能力的人群很難調整。
  • 我被室溫打敗了,晝夜溫差最大20度,這些觀賞魚是怎麼活下來的?
    在如此低溫沒有活食餵養的情況下,隨便買點破爛魚飼料餵養金魚試試,在晝夜溫差最高可以達到20度的室溫下,飼養蝶尾金魚、蝴蝶鯉、鴻運當頭孔雀魚、虎皮魚試試?這不是在養魚,這玩的就是一個心跳啊,在這種飼養條件下,讓我養金龍、魟魚、大正三色或者七彩?我可不想去冒險,關鍵水質也不配合。
  • 科學家發現「地球2.0」,或存在液態水和大氣層,但登陸那裡很難
    隨著人類數量的激增,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變得越來越擁擠,從50年代開始,由於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穩定和平的環境,地球人口增長速度不斷加快,1950年地球人口才不過20多億,如今到了2020年地球的總人口已經突破77億,短短70年增加了57億,相當於每年多了8000萬人口,人口過快的增長帶來了嚴重的問題
  • 科普一下,假如地球大氣層變成純氧氣,世界會怎樣?
    地球是一顆特殊的星球,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大氣層,也正是這一層大氣,讓地球繁衍出如此豐富的生物圈。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只佔21%,氮氣佔據78%,剩下的稀有氣體佔據1%。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空氣中百分之百是純氧氣,我們會怎樣?
  • 「新地球」現身,有大氣層有液態水,為何科學家不建議人類移居?
    「新地球」現身,有大氣層有液態水,為何科學家不建議人類移居?地球是宇宙中最幸運的星體,為什麼這樣說呢?它擁有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周圍存在無數的保護星,彰顯地球的與眾不同。更令人讚不絕口的是,地球孕育數不勝數的生命,提供豐富的資源,例如陽光、水、氧氣、大氣層等等。因為有了這些資源的供應,生物才能安然無恙的生存。近幾年地球環境突發驟變,多種災難的接連湧現,令人承受不住。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加快尋找地球的步伐,奈何宇宙太過浩瀚,耗費這麼長時間,都沒有找到任何痕跡。
  • 木星上沒有水?科學家發現光木星大氣層中的水就是地球海洋的32倍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有著厚達幾千公裡的大氣層,大氣層的下面是金屬氫的海洋,但那裡面並不是水,而是氫元素在壓力極大之下的狀態,一般認為木星上的水是比較少的,不過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朱諾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上發現並非如此
  •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
    這裡的急速是指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發生行星撞擊的慘劇而爆炸之後,地球和小行星的巖石可能會在太空中形成一條環繞太陽的小行星帶,原有的大氣層會消散,液態水很快沸騰,並且消散在太空中,而那些南極和北極的冰則會保存下來。
  • 水的沸點是由什麼決定的,可以把水加熱到100度以上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過燒白開水的經歷,而且我們知道當溫度達到100度的時候,水就開始沸騰了,就算再繼續加熱下去,水的溫度也不會再繼續上升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水的沸點和哪些因素有關,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水加熱到100度以上?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關於地球大氣層有哪些有趣的真相?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的大氣層是我們所發現的唯一含有游離氧的大氣層(除了在彗星67P上的偉大發現)。由於氧氣是一種高活性氣體,它經常與太空中的其他化學物質結合。它在地球上的純粹形態使這顆行星適合居住,並引導我們在其他行星上尋找生命。大多數人可能會誤解這個問題:雲裡有更多的水還是晴空裡有更多的水?儘管我們認為雲是滴水的主要存放地,但大氣中的大部分水是看不見的水蒸氣。
  • 科學家發現一顆行星,距地球111光年,大氣層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水
    所以,地球生命的組織中大部分的物質都是水,就拿人類來說,人類體內的物質70%都有水的參與。正是由於水對於生命的重要性,所以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星球的時候,探索觀測是否存在液態水資源是一個重要的目標。那麼水這種物質在宇宙中多嗎?水的元素組成非常簡單,主要是氫元素結合一定量的氧元素形成,從化學構成的角度我們都知道,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 小鳥在月球上飛,會比地球上快多少,後果會咋樣?
    但如果把薄膜一邊的水抽走,靠這塊薄膜擋住另一邊的水,水對這塊薄膜的壓力就顯示出來,隨著水壓的增大薄膜很快就撐破了。1個大氣壓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每平方釐米承受1公斤壓力。我們想一想,在月球上沒有氣壓,而動物皮膚每平方釐米承受著1公斤壓力,會是一個什麼感覺?
  • 太陽與地球再靠近一點,地球馬上變火球,后羿射日也沒有用了
    太陽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沒有太陽的存在,地球也不會有生命的起源。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太陽除了提供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光照之外。我們現代工業發展離不開的能源——石油以及煤礦,都少不了過去幾億年太陽對地球的沉澱。每當我們抬頭望向天空時候,都會被猛烈的太陽曬到睜不開眼。
  • 嫦娥五號返回器的秘密:大氣層邊緣再次跳起,打著水漂回地球!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程序是:首先裝訂返回的彈道參數,相當於給一枚太空中的洲際飛彈輸入瞄準數據,然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域上空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繼續繞地球飛行。返回器以彈道下落返回地球。在距離地面120公裡時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像一顆彈頭扎入大氣層,隨後進行初次氣動減速。
  • 同樣穿過大氣層,嫦娥五號返回會摩擦燃燒,發射時卻啥事也沒有?
    一個令人撓頭的問題,同樣穿過大氣層,發射和返回都是同樣的速度,為什麼返回時會有摩擦燃燒問題,而發射時候卻不會呢?衛星穿過大氣層,真的是因為摩擦燃燒嗎?中學老師一般就會告訴你,衛星或者飛船和流星穿過大氣層時高溫燃燒是摩擦引起的!
  • 月球為什麼沒有大氣層?月球上面到底有什麼
    地球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地球大氣層在保護著人類和地球外物,給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但是並不是所有星球上都有大氣層的,地球唯一天然衛星月球上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地球上面有什麼
  • 月球上回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很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
    從月球上眺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會感到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說回主題,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哪?人類中也就只有那麼十幾個人從月球或者月球軌道上回望過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而我們所能看到的永遠只能是照片,以及從科學上來了解回望地球該是什麼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