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微整可以讓你美的不留痕跡,但是先整哪裡後整哪裡也很重要。換言之,要想微整不留痕跡,整的順序是關鍵!
面部微整需要講究哪些順序?
先整體後局部
先靜態後動態
1. 先整體後局部
面部微整前,首先要搭建好面部的整體框架。
面部如同一幢大樓,因此先要做好大樓的框架搭建工作,然後再逐個堆砌,精雕細琢,直到完成最後的裝修工作。所以,面部整體框架的搭建是首要的。框架搭建一般包括額頭填充(玻尿酸or脂肪),太陽穴填充、鼻部輪廓過渡、蘋果肌填充或埋線提升,以及面部輪廓線微調等。
然後再著手眉弓、眼鼻、口周等細小部位的微調及抗衰。要想離美更近一步,還可以從皮膚管理入手,悄無聲息地變美。
面診時,求美者應需與醫生深入探討各個微整部位的塑形效果,直至對設計方案達成共識。
簡單來說,面部微整形應遵守「自上而下」的基本原則。舉個例子:首先是額頭,其次是鼻子。額頭好比是一個大標題,它的高低、寬厚會影響面部五官的布局;而鼻子位於面部中央,它的形狀、高度則會影響全臉的協調感……
2.先靜態後動態
面部靜態的有:額頭、鼻子、顴骨、下巴等;
面部動態的有:眼周、上下唇、口周、雙頰、兩腮等。
首先針對面部靜態部位:
鼻子並不是打的越高越好。常說鼻子是五官之王,進行鼻部微整前需充分考慮它與額頭、眉弓、顴骨等部位的高度是否協調,與唇珠、下巴的角度和線條是否過渡自然。
另外從側面看,鼻尖、唇珠和下巴應該在一條直線上。假如你是先做下巴,後做鼻子,這樣整體比例就會發生變化,很有可能需要重新調整,更有甚者難以調回理想狀態。所以還是要遵從自上而下的基本原則。
對下巴進行微整則需根據制高點的結構,比如參考額頭、眉弓、鼻子、顴骨的高度,然後再根據黃金分割比來做下巴。
其次針對面部動態部位:
動態部位的微整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因為幾乎所有的微整都是靜態的好做,動態的難度(即動態部位的難度大於靜態部位的難度)。
而動態中以唇部最為困難,因為上下唇是一個供說話、進食的動態器官,使用頻率高,當屬硬性需求。除此以外,上下唇還是一個極其講究對稱性部位,稍有不慎則容易產生細微的差別。唇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裡皮膚組織結構的特殊性,薄且敏感,因此考慮到求美者的術後效果和舒適度,對醫生的注射手法要求極高。
對於眼周、口周、雙頰、兩腮這些部位,術中也應做到施術精準,參考與面部其他部位的相對性來做,從而達到面部整體的協調美。
我們不推薦盲目整容,如果有些小姐姐真的決定要去做微整,那麼整得多不如整的自然!畢竟錢花出去了,誰都不想自己被說「整容臉」!
近兩年韓國的整形模板都是高允真、洪秀珠這樣注重自然與個人風格的高級耐看臉。
相對於韓國的大刀闊斧的換臉,日本整容更加保守和崇尚自然。
想起之前看過日本一個整形綜藝,節目中的素人,整形前後給人的感覺大不一樣,但是看了半天卻不知道哪裡變了,但是她幾乎全臉都有細微變化。
我們先近距離看看這雙「照亮整個東京」的眼睛昂~
東京城用不用她的眼睛來照我不知道,但是能年玲奈的眼睛真的是可以用「眼睛裡有星星」來形容。
整個眼型偏圓,是線條簡單的杏眼,雙眼皮就是自然的小開扇,黑眼球像戴了美瞳一樣又大又亮,白眼球更是不見一絲雜色,簡單純淨到極致。
在她臉上你能看見很多日本女星的影子,比如永遠的女神新垣結衣、仙女哭泣標杆永野芽鬱,都是陽光治癒的甜美系代表。
左:新垣結衣 右:永野芽鬱
但是你看著她又能夠實實在在感知到她的獨特性。
誒?我是不是還沒說到能年玲奈之前長啥樣?
先上一張網友的評論讓大家心裡有個數。
下圖是能找到的能年玲奈最早的照片,看牙齒還沒開始矯正,估計是小學的時候。
應該是天生的內雙、大鼻子、還有牙齒問題導致的凸嘴。
這是初一的時候——可以看到眼皮是真的腫,腫到我一度懷疑她是單眼皮。
牙齒的問題有點嚴重,除了有些雜亂參差不齊,還因為牙齦肥厚導致牙齒暴露不足、上唇外翻。
高一是長胖了還是長開了?臉變得好大,五官不夠用了。
在之後就逐漸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對比以前的照片,眼唇的變化真的加了不少分。
眼部變化在於雙眼皮加深,還改善了腫泡眼。
唇部的變化在於牙齒矯正後嘴唇外翻的情況改善,但與此同時似乎適當填充了嘴唇。因為後期嘟嘟唇真的又可愛又性感啊~
大的變化暫時就能看出這麼多了,日本整形的鬼斧神工之處在於——只看現在的照片,你永遠也看不出她整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