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友提供的信息,天貓魔盒突然於近日全面下架,流媒體網記者登錄其天貓旗艦店,果然包含天貓魔盒3、天貓魔盒3S、天貓魔盒3 Pro等在內的各款天貓魔盒均顯示「此商品已下架」。尤為厲害的是,在天貓、淘寶搜索框搜「天貓魔盒」或者「魔盒」,也完全沒有相關信息了。灰常之乾淨徹底!
而天貓魔盒客服對此回復是「因產品供應鏈配件物料短缺,天貓魔盒暫時缺貨。」
客服並未言明是供應鏈哪個環節物料短缺,總之,這個理由放在家大業大的阿里身上,說服力略弱。倒是更容易聯想到的理由是監管,阿里嫡系的天貓魔盒似乎總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先且不說這次,2015年OTT遭遇最嚴管制的階段,天貓魔盒也是以一種決絕的態度遵從政策——2015年9月18日,229號文件出臺,發文單位是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和廣電總局,網際網路電視監管首次上升到法律層面,而天貓魔盒則不管是推出白名單還是系統升級,都執行的非常徹底,態度很好。
2015年9月19日,國務院召集各省、自治區相關部門,就網際網路電視整治,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網信辦、廣電總局、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多部委重要領導人出席。主要針對目前市場上的電視棒、盒子、一體機以及軟體APK上所提供的境外頻道等非法行為,要求進行嚴查。並且確定了進行大檢查,建立有害內容快速切斷機制,對於色情發動及非法內容,公安部配合取證,查處一批大案要案,設立國家級成平臺的標準,同時要求各大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播控牌照商建立黑白名單制度,白名單準入,並且對於網際網路電視應用商店進行全面清查。
根據229號文,非法電視網絡接收設備主要包括三類:「電視棒」等網絡共享設備;非法網際網路電視接收設備,包括但不限於內置含有非法電視、非法廣播等非法內容的定向接收軟體或硬體模塊的機頂盒、電視機、投影儀、顯示器;用於收看非法電視、收聽非法廣播的網絡軟體、移動網際網路客戶端軟體和網際網路影視客戶端軟體。
該文件的治理對象涵蓋了終端、內容以及軟體,包括了運營、下載等營利性行為,以是否提供非法內容和服務為前提,以獲利多少和對安全影響的程度為量刑標準。對於混沌的網際網路電視來說,藉助公檢法的介入,無疑是一劑猛藥,可能也是迄今為止涉及範圍最為全面的網際網路電視管理文件。
2015年11月天貓魔盒系統升級聲明
回顧網際網路電視的監管歷史,也是伴隨著市場發展不斷演進的。大概2009年,中國網際網路電視風起雲湧,2010年廣電總局開始採取牌照監管制度,牌照商們過了一段躺贏的美好時光,此後,硬體企業話語權漸大,OTT過頂傳球的理念一時間甚囂塵上,然後,網際網路電視迎來了一輪一輪嚴管。大概從2011年年中開始,每年都會加強一次。
2004年6月15日:《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39號令)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務會議通過,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本辦法適用於以網際網路協議(IP)作為主要技術形態,以計算機、電視機、手機等各類電子設備為接收終端,通過移動通信網、固定通信網、微波通信網、有線電視網、衛星或其他城域網、廣域網、區域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開辦、播放(含點播、轉播、直播)、集成、傳輸、下載視聽節目服務等活動。
2007年12月20日:《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56號令)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1月31日起實行。
這些政策出來時,還沒出現網際網路電視的概念,但是強調了網際網路視聽節目由廣電總局監管,並且39號令、56號令也成為後續一段時間裡在網際網路電視上執行的政策,其中規定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更是一個對網際網路電視、手機電視、視頻網站等都很要命的證件。
緣起——2009年(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
2009年04月02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於加強網際網路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境內外電影片、未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境內外電視劇、未取得《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證》的境內外動畫片以及未取得《理論文獻影視片播映許可證》的理論文獻影視片,一律不得在網際網路上傳播。
2009年8月11日:《廣電總局關於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等電子產品,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應當按照《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廣電總局、信息產業部令第56號)、《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廣電總局令第39號)的有關規定,取得「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視聽節目集成運營服務」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2009年,網際網路電視概念風起雲湧,引來總局針對性監管,並強調了39號令、56號令,此外,當年8月BIRTV上的網際網路電視相關展示也被臨時叫停。
2010年4月:廣電總局下發《網際網路電視內容服務管理規範》、《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業務管理規範》,對網際網路電視將採取「集成服務+內容服務」的管理模式,分別頒發內容服務和集成業務兩類牌照。
2010年,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制度形成,並頒發三張集成牌照,以牌照方去管理內容的方法沿用至今。當年物以稀為貴,牌照商風光大盛。
2011年7月14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嚴禁通過網際網路經機頂盒向電視機終端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通知》。通知明確,通過網際網路經機頂盒(DVD機等)向電視機終端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均須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三網融合的有關要求,在經批准的試點城市,由廣電部門另行組織。目前,國家廣電總局沒有批准任何一家單位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經機頂盒(或DVD機等)向電視機終端提供視聽節目服務。
2011年10月18日:廣電總局《關於印發持有網際網路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通知》(181號文)下發,就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業務管理、網際網路電視內容服務管理、網際網路電視業務運營、網際網路電視機頂盒等終端產品管理提出要求。
2011年,對網際網路電視而言有兩件大事,一是7張集成牌照頒發完畢,此後再未增加;二是沿用最久、影響最為深遠的181號文出臺了,對內容集成、內容服務、運營以及終端管理都有相關細則。例如181號文規定「目前階段,網際網路電視集成平臺在功能上以支持視頻點播和圖文信息服務為主,暫不得開放廣播電視節目直播類服務的技術接口。」及至目前,直播仍未放開。
2012年08月24日: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羅建輝司長在第一屆中國OTT TV峰會上表示,採取以管理促發展的思路:1、明確產業分工,網際網路電視集成平臺由電視臺建設,廠家負責網際網路電視的終端發展。2、依法落實許可管理制度。3、堅決打擊非法開展網際網路電視的行為。4、對網際網路電視終端進行有序管理。
2012年監管層的動作算是比較溫和,也是這一年,OTT(OVER THE TOP)概念火過網際網路電視這個中文稱呼,一時間大家都想過頂傳球,OVER別人。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不但盒子品牌紛紛湧現,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品牌電視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2013年4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在京召開網際網路電視管理專題會議。
網絡司通報了近期網際網路電視管理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加強管理的要求,中國網絡電視臺等7家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服務單位和部分省局負責人發了言。田進指出,要建立退出機制,對嚴重違規、屢禁不止的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服務和內容服務機構,實行退出。總局將繼續報告並協調解決網際網路電視「黑盒子」(未經批准生產的機頂盒)生產、銷售問題。還要解決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持證機構違規向「黑盒子」提供網際網路電視內容的問題。
2013年6月起:從國家版權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聯合四個部門利用4個月的時間,開展「2013年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 嚴厲打擊利用手機等行動裝置、電視機頂盒、電視棒和音視頻播放器等軟硬體工具侵權盜版的違法犯罪活動。
市場OTT的很興奮,亂象也便難以避免,不但總局首次嚴厲提出「牌照退出機制」「黑盒子」等問題,還形成延續四個月的四部委聯合「劍網行動」。不過,要到2014年才知道更嚴厲的監管在後邊。
2014年6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針對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商,下發了關於立即關閉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體下載通道的函(關閉函)。在函件中,總局要求兩地網際網路電視集成牌照的申請主體進行整頓,立即關閉其所有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商業視聽網站客戶端軟體及各類視頻聚合軟體和網際網路瀏覽器軟體的下載通道。並對已經下載的軟體。立即予以技術處理,在未完成整頓之前,不得發行新的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產品,如網上有害節目通過其網際網路電視集成平臺的終端產品進入電視機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要追究開辦主體的責任。
2014年7月4日:在「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電視產業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重申總局發出的「關閉函」,指出「大量不良內容及未經批准的境外內容進入電視機,違反了中央精神和總局相關管理政策」,他明確指出,網際網路電視是廣播電視形態的一種。目前已經發放了7張集成播控和14張內容服務牌照,「集成牌照將不再發放,內容服務牌照允許省級廣電機構正常申請」,他特別強調,商業網站不能在網際網路電視上自建內容平臺。
2014年7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決定擴大TVOS智能電視作業系統在有線運營商中的試點範圍。今後各地有線運營商發布的OTT機頂盒等終端,應安裝使用TVOS1.0軟體,不得安裝除TVOS外的其它作業系統。
2014年7月11日和15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分別約見中央三大臺(央視、國廣、央廣)領導以及廣東、浙江、湖南、上海四大臺及地方局,就當前的網際網路電視管理與經營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整頓方向及時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針對目前的網際網路電視市場,總局領導特別指示,網際網路電視首先要管好7大牌照商,目前七家牌照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違規,後續哪家不按總局要求做就收回牌照,不帶好頭就處理,如果七家都違規,就暫停網際網路電視業務。並將網際網路電視的管理上升到了國家根本利益的高度。立即開始整頓活動,境外引進影視劇、微電影要求必須在一周內下線,內容無論是在老盒子還是新盒子,無論哪個版本都要維護和清理。終端內容不管來源是哪,都計入集成播控平臺管理,平臺上所有內容都由牌照方負責。推出不同版本EPG必須向總局報備。未經批准的終端產品不允許推向市場。
2014年7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網絡司給各省廣電網絡管理處下發文件,要求各省網絡管理處針對本地的網際網路電視違規整改情況進行協助核查。針對網際網路電視機頂盒上的內容核查:不允許機頂盒終端存在獨立視頻APP客戶端;網際網路電視機頂盒上的影視內容必須獲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和《電影公映許可證》,如無此二證,則需下架。針對與運營商合作的機頂盒產品上的違規行為進行核查:各牌照商和運營商的網際網路電視合作,必須根據181號文的要求進行;不允許在網際網路電視服務上存在直播或延時直播服務,不允許存在商業網站內容,同時對於牌照商和運營商的合作收費情況進行調查。
2014年8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向各省局下發了《關於不得超範圍安裝網際網路電視客戶端軟體的通知》。該文件要求各省局對轄區內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單位進行全面自查。凡是未持有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服務和網際網路電視內容許可的機構,一律不得推出、提供用於安裝在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產品中的客戶端軟體;已經超範圍開展網際網路電視業務的,要立即整改。8月22日騰訊視頻TV發布公告暫停服務,短短10天之內 PPTV聚力、優酷TV、愛奇藝TV版、暴風影音、搜狐視頻、樂視網都發表聲明暫停服務或下線。
2014年9月20日:廣電總局以打擊盜版、保護版權的名義通知視頻聚合應用進行整頓。據悉這次廣電總局有兩大招向視頻聚合類應用「發難」,第一要求視頻版權方加強自身視頻版權監管力度,不能被視頻聚合類網站盜鏈,否則將直接停止版權方伺服器;第二廣電總局和幾大視頻版權方聯合工商局針對幾家大型的視頻聚合類網站進行維權和查處工作,震懾視頻聚合類應用行業,使他們主動停止視頻聚合服務。
2014年中,總局面向牌照商約談、自查、協查連出重手,整改雷厲風行,在這樣的疾風暴雨之下,8月底各大品牌網絡視頻的TV版紛紛下線,此後一個月,視頻聚合應用也被整頓,一直影響至今。
2015年9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召集部分在京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商,就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管理、現有業務情況的規範運營、自查自糾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溝通會議。要求各牌照商按照181號文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於現有合作的網際網路電視終端(包含一體機)的內容、業務等方面的規範管理,尤其是對於涉及版權和嚴重違反181號文管理要求的行為,必須予以內部清理。否則將予以嚴肅處理。
2015年9月18日:史上針對非法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的最嚴厲的查處文件《關於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電視網絡接收設備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229號文)出臺,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四部門聯合下發。根據文件規定:從事生產、銷售非法電視網絡接收設備(含軟體),以及為非法廣播電視接收軟體提供下載服務,為非法廣播電視節目頻道接收提供連結服務等營利性活動,擾亂秩序的都將不僅僅只是違規,而是犯罪,視情節輕重將量刑處理。
2015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給7大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播控牌照方下發了《關於對網際網路電視集成平臺伺服器地址信息報備的函》。
2015年11月:各大終端平臺加班加點對現有的應用進行調整,並將於11月15日完成新的軟體升級,屆時很多視頻APP將被下架,而廣電總局所公布的81個非法違規第三方應用則將會被全部屏蔽。
如果說2014年網際網路電視的嚴厲整頓是範圍大、持續時間久,那麼2015年則又上升到更高層面——不是違規,是違法犯罪,視情節輕重量刑,229號文的發文單位是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和廣電總局。也是這一年,許多盒子採取強制升級的斷腕之舉。
重點抓與牌照商與運營商的合作——2016年(6號令、81號文)
2016年4月25日:《專網及定向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6號令)經2015年11月2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總局解讀,6號令是將三網融合推進過程中的成功做法,包括對網際網路電視等新業態的管理經驗等,以規章的形式固定下來,為廣電和電信雙向準入提供法律保障。
2016年7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做好網際網路電視整改工作的通知》(81號文)給7大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播控牌照的申領電視臺。總局指出,根據前一階段的檢查來看,各網際網路電視集成許可機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產品不符合規定,與相關企業合作不規範等問題。導致在傳播的內容上存在不合法合規的情況出現,因此要求各大牌照機構就現存問題進行整改,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整改要求。
2016年12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在北京臨時召集在京的網際網路電視牌照方開會,就前期網際網路電視業務自查和整改情況進行溝通,並重點就牌照商與運營商合作情況進行了總結。在實際過程中發現某牌照方整改不力,在與地方合作所提供的內容中還帶有直播服務,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協查情況與實際上報的報告存在著不符的情況,此次受到了點名批評。總局強調指出,針對各地運營商組織的網際網路電視招標項目,各牌照方一律不得參加,已經參加並中標的,如果未開展實際業務,要立即停止,已經開展的需要想辦法停止並轉移用戶,如果繼續違規,將給以吊銷網際網路電視牌照的處罰。
2016年總局主抓的是牌照商與運營商合作並違規提供直播信號的問題,至年底直接要求牌照方不得參與運營商的網際網路電視招標,中標的也要停止,否則「吊銷牌照」。運營商以OTT之名行IPTV之實的行為被叫停,IPTV迎來發展良機。
並不只針對網際網路電視——2017(關停微博鳳凰網等視頻並再次強調56號令)
2017年6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強調網絡視聽節目要堅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把好政治關、價值關、審美關,實行統籌管理。未通過審查的電視劇、電影,不得作為網絡劇、網絡電影上網播出。不允許在廣播電視播出的節目,同樣不允許在網際網路(含移動網際網路)上播出。禁止在網際網路(含移動網際網路)上傳播的節目,也不得在廣播電視上播出。不得在網際網路(含移動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等任何平臺上以任何形式傳播所謂「完整版」、「未刪減版」、「未刪節版」及「被刪片斷」等節目(含鏡頭片斷)。網絡視聽節目進入廣播電臺、電視臺,要按照相關管理規定重新審核。
2017年6月22日:針對「新浪微博」「ACFUN」「鳳凰網」等網站在不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展視聽節目服務,並且大量播放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時政類視聽節目和宣揚負面言論的社會評論性節目,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函責成屬地管理部門,按照《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廣電總局、信息產業部第56號令)的有關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關停上述網站上的視聽節目服務,進行全面整改,為廣大網民營造一個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
2017年的監管重心不在網際網路電視層面,而在於網絡視聽節目,必須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而且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
從2007到2017,56號令仍然擁有最強的效力,10年一個輪迴?不管做硬體還是做內容,做網際網路電視首要的事情是了解監管政策,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跑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