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protrsion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nl dise),又稱腰椎髓核突出症,簡稱腰突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好發於勞動(運動)強度大的青壯年。本症是腰椎間盤因外傷或退變等原因,引起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導致髓核向外突出、脫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經症狀,出現一側或雙側腰腿竄痛,十分痛苦,有馬尾神經損害時,可出現大小便障礙症狀。本症如不及時治療,往樣長期影響生活和勞動。以往本症以手術療法為主,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應用物理綜合療法治療以來,非手術療法取得較滿意效果。
一、病因病理
本病發生原因主要是腰椎間盤退變(20~30歲後開始)的基礎上,由於外傷,包括急性創傷或生活勞動中的扭閃腰部、慢性勞損或因「寒涼」使韌帶和肌肉緊張而促使椎間盤纖維發生損傷破裂。40~55歲的人,許多已有較明顯的腰椎間盤突出變性,椎間盤雖有膨出或較輕突出,可完全無症狀(代償期);一旦受輕傷,其中一個或數個節段髓核輕微加重突出,即可突然引起劇烈腰腿痛發作。若纖維環裂縫較大,可發生較大的突出或碎片的脫落移位。突出物直接壓迫神經根或脊髓,或因局部出血、水腫滲出等化學因子的刺激、免疫反應等而引起一系列神經根及局部組織疼痛、緊張、功能障礙的症狀和體徵。突出物多發生在一側,亦有發生在中央而引起雙側腰腿痛。
本症發病年齡在20~50歲最多,男性比女性多。20歲以前或年齡較大,不做重體力勞動者發病率則較少。發病部位以L4~5,L5~S1之間較多,L1~3椎間盤發病較少,如發作,稱高位腰椎間盤突出。
二、臨床症狀
(一)腰背部疼痛
多數開始腰部扭閃後突然出現,下背部比較明顯,有的屈腰位經休息後可逐漸減輕或消失。重症者臥位難以找到舒適臥姿而影響睡眠。
(二)下肢放射性疼痛
很多患者腰背疼痛消失後,有一個時期無症狀,但恢復工作後感到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從臀部開始逐漸擴展到大腿後側、小腿後側或外側,有的發展到足背、足跟、足底部等,咳嗽、噴嚏或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少數人顯示兩側下肢放射疼痛,個別患者為單純腰痛或腿痛。
(三)下肢麻木
尤其病情較長者,多有主訴的麻木區,L3~4突出在大腿前面,L4~5突出在小腿外側、足背L5~S1突出在小腿後側、足跟或足底出現麻木區。
(四)下肢發涼和肌萎縮
(五)影響馬尾神經者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
以上症狀早期通過物理綜合療法可獲滿意效果,但有的再經外傷或工作較勞累或受涼,上述症狀可復發加重,有的反覆出現可達數次甚至10餘次,10~20餘年之久。症狀逐漸加重,則應及早改用手術治療。
(三)、主要特徵
(一)腰脊柱側凸
有的資料統計80%~90%顯示功能性側凸,多凸向患側。少數向健側,這是髓核突出在神經根腋部脊柱向健側歪,突出神經根肩部時脊柱患側歪。也有少數病例的側凸時左時右,多屬中央型突出者。腰脊柱生理前凸減小或消失,平腰,甚至腰向後弓。
(二)腰椎活動受限
多數後伸受限,有些前屈、側凸也受限,其活動受限的方向大小和突出物的病理改變與神經根的受壓的關係起決定的作用。
(三)椎旁明顯壓痛點
讓患者坐位或俯臥位,儘可能使肌肉放鬆,先在棘突由上而下按壓檢查,後按壓脊柱兩旁,患者不但感到突出椎旁有明顯深壓痛,而且向下肢放射。中央型腰椎肩盤突出,按壓時多向兩下肢放射。腰部壓痛點對確定診斷和定位有極其重要意義,觸診可有棘突偏歪、骨盆旋轉等錯位徵。
(四)直腿抬高試驗或股神經張力試驗陽性
一般地說單純抬高受限,而無神經放射疼痛不能屬於陽性,如兩側抬高均受限亦有放射性疼痛者,可考慮為中央型突出。趾背伸試驗陽性,頸靜脈壓迫試驗陽性。
(五)患側腱反射異常
L3~4突出膝腱反射、L5~S1突出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六)神經、肌肉病變
神經受損而致感覺障礙,或肌肉萎縮而致肌力減退,伴椎管狹窄者有間隙性跛行,重症者可發生單肢或雙下肢癱瘓。
(七)影像學檢查
X線片檢查
(1)正位片:顯示脊柱側凸,椎間隙兩側的寬窄不相等,其增寬處相當於側凸的頂點。
(2)側位片:腰前凸減小或消失甚或反張,椎間隙變窄(晚期退變結果),有的前窄後寬或前寬後窄。
(3)斜位片:側位片有假性滑脫者,加攝斜位片,以鑑別是否並有峽部不連。
(4)CT、MRI檢查:可確診突出的位置、大小及形態,較易確診。
(5)脊髓造影檢查:必要時可作,現已較少應用。
(6)電診斷與肌電圖檢查,有助於確定診斷和幫助定位診斷。
四、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診斷
主要根據好發年齡、有外傷史、主要症狀、體徵及X線片,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不難。非典型的要注意觀察和鑑別診斷,通過CT、MRI檢查可確診。
(二)鑑別診斷
1、腰腿部的軟組織損傷
如腰腿部同時扭傷、挫傷可以出現腰痛和腿痛,但患者有明確外傷史,沒有沿神經幹走行的放射痛,疼痛或壓痛部位多在傷處和肌肉處。咳嗽、打噴嚏無加重表現,直腿抬高或股神經張力試驗陰性。
2、梨狀肌損傷症候群
該病腰部無症狀和體徵,疼痛及壓痛在梨狀肌投影範圍內,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而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局部阻滯或小針刀治療效果好。
3、坐骨神經炎
本病常由風溼病、受涼等因素而致坐骨神經炎,而無外傷勞損史,夜間加重,活動和臥床休息後疼痛無變化,腰椎檢查無陽性體徵。
4、腰骶椎體變異
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峽部不連等,可有腰腿痛,但一般無神經根刺激症狀,X線片可資鑑別。
5、腰骶部腫瘤
嚴重腰骶部疼痛,進行性加重,夜間痛重,平臥不能減輕,X線片可見骨質破壞,脊髓造影可見倒杯陰影,CT、MRI檢查可診斷。
6、腰骶部肌筋膜炎
此病患者壓痛點集中,下肢無知覺改變,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痛點阻滯、針刀松解有效。
7、腰椎或骶骼關節結核
部分人有坐骨神經痛症狀,結核者有消瘦、血沉快,X線片有冷膿腫形成和骨關節破壞。
8、腰椎椎管狹窄
有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一般僅能行走一華裡或更少一些,休息後可再走少許,在無椎間盤突出時可無知覺改變,直腿抬高試驗陰性,X線片、CT、MRI檢查可明確診斷。
博主推薦
正骨培訓
龍氏正骨、羅氏正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