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心理相先生」的付費專欄《人生心理課50講》,如需購買全部課程,請先關注帳號「心理相先生」,查看專欄《人生心理課50講》課程簡介,如對您的成長和發展會有所幫助,歡迎購買訂閱。
專欄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多平臺認證優質創作者。
以下是正文部分(這是專欄第29節,共50節,每周更新2-4節,周日前更新)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人生心理課50講》,在這裡,找到屬於你的人生解析,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內在的心靈,外在的關係,外在的關係就是怎麼樣為人,怎麼樣處事。通過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和他面對事情的應對方式,即可看見其內心的真實面貌,心理之事,看見就是黑暗中的光,看見即療愈。
2、性格有一定程度缺陷的人,往往沒有自信,缺乏熱情,這個特徵會滲透在他的人際關係和面對事情的反應過程中。
關鍵詞:
性格缺陷、人際關係、原生家庭、心理學
性格是什麼?性格就是一個殼,這個殼是我們幼年時期形成的,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措施,可是時過境遷,我們已經離開了原來的那個環境,那個殼成了束縛我們成長最明顯的東西。
於是那個殼就會讓我們的自我「畸形」發展,這時候我們就將其稱之為性格缺陷,那今天我們就看看這種性格特徵下,一個人會喜歡怎麼樣去生活,怎麼樣去做事。
1、比較封閉,比如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朋友也很少,就喜歡一個人玩手機
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是不是持有開放的態度,是不是有足夠的好奇心,這從他的生活習慣中就可以看出來。
我的來訪者朱成(化名),他今年26歲,是一家線上教育的後端維護工程師,長得瘦瘦的,高個子,不喜歡說話,平日裡工作也不太忙,就喜歡一個人在出租屋裡玩手機。
他說他到所在的城市已經四五年了,周邊的各個景點,小吃都還沒有去過,除了工作上的兩三個同事,也沒有什麼朋友。
我問他那你一個人過這樣的生活,快樂嗎?他說說不上,但是孤獨、空虛、壓抑這些情緒會有吧。
朱成說了一部分自己的感受,當然他的面部特徵,比如黑眼圈,瘦弱的身體,見到我時的情緒狀態也可以反映出他過得並不好。
這是為什麼呢?按照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人必須活在關係裡,唯一能滋養人身心的只有飽滿的、真實的人際關係。
朱成之所以不敢去到真實的關係中,之所以不去體驗各種景點、小吃,其實質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對周圍的環境缺乏信任,他沒有安全感,他怕失控。
朱成告訴我,他很怕陌生的環境,他覺得走出去就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會讓他生出很多負面情緒。比如打不到車,在馬路上一直等,再比如去餐廳吃飯,花了錢,結果菜不好吃,或者服務員的態度不好,這些都會讓他很憤怒。
2、容易後悔,喜歡抱怨別人
心理健康,人格穩定的人,他能夠自我負責,他的人格不至於被一件事「壓垮」,但是心理不健康,人格不穩定的人,他怕承擔責任,他必須把不好的後果甩給別人。
我的來訪者張建(化名)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最大的特徵就是容易後悔,經常抱怨別人。比如他和愛人去家門口一家新開的餐廳吃飯,結果點的菜不好吃,於是就特別後悔,一邊後悔,一邊抱怨妻子不想走路,才到這裡吃。
人都有後悔的時候,但是經常性的後悔,這明顯就有問題,一次次的後悔是對自己一次次的否定,在一次次地否定中,自我就一次次的被打擊,於是就會變得躡手躡腳,不敢做出任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