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高雲)訊,時隔不到一個月,中信建投的研報問題罰單,開到了兩位分析師頭上。
12月17日,證監會官網公布了對中信建投兩位分析師的監管決定,中信建投某研報的署名分析師武超則、金戈被北京證監局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據了解,此次分析師被罰是與中信建投11月30日的處罰是源於同一份出問題的研報,研報問題直指研究依據不充分與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等問題。
據行業人士稱,一般來說,所長等行政負責人在研報署名是較為常見的行業現象,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此次恰恰因署名被罰。
券商研報合規監管愈發嚴苛。今年年中,證監會、證券業協會開展了一輪對券商研究所研報合規情況的審查,各家券商研究所自查。監管部門抽查原則是以大型券商為主。申萬宏源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因此相繼被監管要求採取責令改正措施。有知情人士透露,接下來或還有數家券商將因研報合規問題被監管出具罰單,具體以各地證監局披露為準。
一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是對證券分析師的研報監管明顯加強,「沒有最嚴,只有更嚴」,從法規上來說,新證券法頒布後要落實,此外也是證券業協會新規的要求,《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準則》6月份實施。
時隔不到一月,罰單落到具體分析師頭上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中信建投因研報問題再收罰單,罰單直接指向具體個人。
12月17日,證監會發布的處罰決定顯示,經查,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的某研究報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究依據不充分,研究報告參考資料未經規範信息源確認,關鍵數據交叉驗證不足,數據基礎不紮實;二是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分析邏輯客觀性不足,以預測數據和假設條件主觀推定結論。
上述行為違反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證監會公告〔2010〕28號)第九條規定。武超則、金戈作為該研究報告署名證券分析師,對研究報告內容負有直接責任。根據《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北京證監局決定對你們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公開信息顯示,武超則為TMT行業首席分析師,同時任職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上述分析師遭約談,與中信建投11月底遭罰是同一事件,措辭內容幾乎一致。
11月30日,中信建投證券遭北京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顯示,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的某研究報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究依據不充分,研究報告參考資料為電子平臺個人帳戶上傳文章,未進行規範信息源確認,關鍵數據交叉驗證不足,數據基礎不紮實;二是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分析邏輯客觀性不足,以預測數據和假設條件主觀推定結論。
據業內人士透露,申萬宏源11月份因研報問題遭罰的罰單,也將於近日落地,相關分析師也將受到約談等類似處罰。
11月4日,上海證監局對申萬宏源證券下發責令改正的監管函,因其在發布證券研究報告過程中,未對分析師劉某在冠以公司名稱的公眾號上發布的某篇證券研究報告進行發布前的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上海證監局要求申萬宏源證券持續完善內部控制,切實提高合規管理水平。
監管加強研報管理在行動
2020年9月,監管部門向券商下發了《證券期貨機構監管通訊》。文件顯示,深圳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轄區某證券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對上市公司有關重大交易的表述與該公司此前發布的公告內容不一致。
深圳證監局表示,實踐中,個別證券分析師為了抓住熱點個股、行業研報發布時機,壓減調研、分析、撰寫時間,導致研報內容出現「硬傷」,對公司聲譽造成一定損害。對此,深圳證監局提示轄區證券公司應以此為戒,將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機制落實到位,確保所發布的研究報告符合「合規、客觀、專業、審慎」的底線要求。
與此同時,此前多家券商要求分析師關閉、停更或是遷移個人微信公眾號。
據財聯社此前報導,近段時間以來,包括申萬宏源證券、中信建投等在內的多家券商已經關閉了分析師的個人微信公號。據了解,目前還有不少券商正著手規範管理分析師用於發表研報個人微信公眾號。
研報監管力度在加強
今年以來,業內能夠明顯感受到,監管層對研報監管力度明顯有所加大。
2020年5月22日,中證協宣布,為加強對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自律管理,促進證券研究業務健康發展,協會組織對《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範》《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準則》進行了修訂,自2020年6月21日起實施。
協會明確,證券公司要加強研究報告質量管控,提升研究報告質量,例如證券分析師引用信息和數據來源時,應對引用信息和數據來源進行核實,審慎使用,且研報中不得有「低俗」、「煽動性」詞語。
證券公司要建立擬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市場影響評估機制,建立清晰的審查清單和工作底稿,通過合理的流程安排避免審查工作流於形式,確保審查意見得到回應和有效落實;證券研究報告應當由登記為證券分析師的專職質量審核人員進行質量審核。
此外,修訂後的規範明確要加強對分析師發表言論、使用自媒體和客戶服務的管理,規範分析師執業行為,同時加強分析師廉潔從業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分析師職業道德水準。
不嚴謹的研報也被「懟」
除了監管層加強對研報審查外,不夠嚴謹的研報也遭到了市場的關注。
此前不久,國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暗示」美年健康要跟愛康國賓合併,引發曾經的中概股愛康國賓不滿,先是給國信證券寄律師函,結果愈演愈烈。
11月12日晚間,愛康國賓發文稱,向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中國證券業協會實名舉報投訴國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