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隱秘的角落》算是今年的一匹黑馬,綜合故事、拍攝水平和演員演技等各方面表現來說,或許已經具備成為年度神劇的潛質。
明眼人不難看出,這部劇有很多隱喻性的伏筆,看似大圓滿的結局也隱含著另一重真相。連原著作者紫金陳都在微博上承認,劇情不像表面那麼簡單。
創作者或許沒有預見到,多數觀眾能輕易發現童話式結局的虛假,卻陷入了對劇情的過度解讀之中,許多直白的情節,也覺得另有隱情,非要挖出個一二三四來。
三個孩子之中,嚴良的單純,朱朝陽的複雜是顯而易見的。
而年紀最小的女孩子普普,無論是劇中彈幕還是網上的劇情分析,似乎多數人對她的好感度並不高,偏偏很難講清楚她做錯了什麼。
就小編目前看到的說法,基本集中在普普有心機,連累小夥伴和普普根本沒有重病的弟弟這三條。
先下結論,這三種說法小編完全不能苟同,上文提到的對劇情過度解讀,放在普普身上非常合適。
有心機
普普無疑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女孩子,但心思細膩和心機深沉是有區別的。前者是為他人著想,後者是為自己考慮。
初次見面時,朱朝陽對兩個孩子留宿自己家裡稍有猶豫,普普立刻表示理解並離開。有人就評價:普普是以退為進。
小編很好奇普普這時怎麼做才合適,是反覆懇求朱朝陽大發慈悲還是賴在家裡不走?
讓小夥伴冒險
非要究根問底的話,一切的根源確實是為了給弟弟欣欣治病。普普最為弱小,整個故事中受保護的次數也最多。
小編深信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在自願的前提下,共同承擔一些事情,不應受到指責。
普普並不是單方面接受恩惠,王瑤的弟弟抓朱朝陽的時候,普普和嚴良一樣撲上去。張東升的車一來,普普為了救人也不計安危的坐上去。
普普的弟弟到底存不存在
普普的弟弟在整部劇中只聞其名,未見其人。有質疑精神的觀眾,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問題。
實質性的證據找不出來,只能瞄準隱喻性的情節來強行解讀,比如少年宮裡普普幻想
一家人團聚的場景,因為爸爸媽媽已經不在了,所以有人認為弟弟也一樣。
這種說法不太站得住腳,幻境中普普本人也在場,衣服也變成一身純白,總不能普普自己也不存在吧?
另外,普普在幻境中有段內心獨白是: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們,你們去哪了。
注意,這句話中沒提弟弟,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出弟弟還活著,是可以見到的。
從現實角度出發,普普弟弟的存在,也是兩人從福利院裡逃出來的原因。
否則,福利院裡有吃有喝,憑什麼要跑出來過流浪漢般的日子?(原著裡的原因,劇中連半點暗示性線索都沒有,就不用提了)
普普一個頂多十歲的小孩,在短時間內想要30萬,必然是有某種剛性需求,給弟弟治病也是劇情中唯一能找到的合理解釋。
張東升講了笛卡爾的故事,其實對應兩條故事線,朱朝陽選擇相信第二個關於背叛的版本。
因為害怕成為笛卡爾,朱朝陽變成了第二個張東升。聰明人都知道信任有成本,卻往往不知道一味地猜疑也有代價。
希望世間上對善意無休止、無依據的猜測能少一些。我相信普普在爬山的那個早晨,真的就只是想把朱朝陽的新鞋擦乾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