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2月30日消息(記者韓曉餘)《全球時尚產業指數-時裝周活力指數報告(2020)》今天(30日)在滬發布。報告顯示,儘管全球時尚產業因疫情被按下「暫停鍵」,但各大時裝周都在積極探索虛擬秀場等新模式,尤其是以上海時裝周為代表的「中國陣營」發掘數位化機遇並率先恢復線下活動,標誌著行業正重新步入正軌。
疫情衝擊線下走秀,中國率先走出陰霾
「全球時尚產業指數·時裝周活力指數」由中國經濟信息社編制研發,指數從商圈輻射、要素聚集和媒體傳播三個維度,對全球主要時裝周進行年度活力價值的量化評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大時裝周紛紛縮減規模乃至取消,使得線上、線下消費渠道和口徑難以統計。為遵循數據可得性、客觀性和科學性原則,2020年度指數研究從媒體傳播度和要素聚集度兩個角度進行分項評價,對商圈輻射度進行定性分析,不再合成綜合指數。
作為以服裝設計師以及時尚新品發布會為核心的行業盛會,疫情對時裝周的衝擊顯而易見。自2020年3月以來,巴黎、米蘭、倫敦、紐約四大國際時裝周均以虛擬秀場為主,輔以少數限制人數的線下走秀,買手、明星、博主大面積缺席,影響了時裝周的消費帶動規模。
《報告》顯示,要素聚集度方面,八大樣本時裝周評分梯度效應明顯。巴黎時裝周、米蘭時裝周位列第一梯隊,地位相對穩固;倫敦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紐約時裝周、中國國際時裝周組成第二梯隊;日韓兩國2020秋冬時裝周因疫情被迫取消,因此得分驟降。縱向對比看,上海時裝周提升一位超越紐約,得益於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全面恢復線下運營,而今年參加紐約時裝周的品牌以及設計師數量都大幅度減少。
圖為2020年各大時裝周「要素聚集度」評價結果
綜合分析時裝周參展品牌數量、發布活動數量及知名品牌參與度等數據,可以看出時尚界「西強東弱」的格局正在逐步扭轉。以參展品牌數量為例,2018-2020年,巴黎、米蘭、紐約、倫敦時裝周分別由553、445、436、246降至450、364、214、207,其中紐約降幅超過五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海時裝周參展品牌數量由2018的178個逆勢增至2020年的216個,首度超越紐約和倫敦。
圖為時裝周參展品牌數量(2018-2020年)
社交媒體強勢崛起,「即秀即買」開闢新路
媒體傳播不僅能有效烘託城市時尚文化氛圍,同時可激發時尚消費活力、聚集產業發展資源。《報告》基於媒體報導量、網絡搜索量以及社交媒體熱度,衡量受眾對於各大時裝周的關注與認知程度。結果顯示,國際四大時裝周佔據領先位置,上海時裝周和中國國際時裝周快速追趕,東京時裝周、首爾時裝周分列第七、第八名。
圖為2020年各大時裝周「媒體傳播度」評價結果
基於各自的特點和受眾群體,不同時裝周的曝光度也各有側重:巴黎時裝周是重量級奢侈品大牌聚集地,米蘭時裝周是世界時裝設計和消費的「晴雨表」,倫敦時裝周風格前衛受到時尚達人的喜愛,紐約時裝周則更為商業化。2020年,網民對於上海時裝周的關注及搜索熱度大幅增加,在11月網絡搜索熱度一度超過米蘭、倫敦和紐約,顯示出上海時裝周化危為機、大膽「破壁」開闢時裝周運營新模式的豐碩成果。
當前,社交媒體和短視頻APP正在深刻改變時尚產業的傳播格局,設計師和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的曝光度是判斷時尚趨勢的重要指標。同時,隨著移動端「即秀即買」模式的日趨成熟,社交媒體已成為時裝品牌重要的推廣陣地和銷售渠道。依託於強大的移動技術實力,上海時裝周今年帶頭「吃螃蟹」,與天貓合作探索完全線上的秀場,使得「看秀選品、即秀即買」成為可能,進一步推動了設計師、品牌、渠道、商業、供應鏈等資源的整合與協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