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億年的今天,地球迎來了持續3億年的暴雪,如今可能會重演!

2020-12-21 騰訊網

地球誕生了近40億年的時間,終於在寒武系迎來了生命的爆發,地球上第1批生物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生物,可謂是有天壤之別,當年的地球大氣層中的含氧量非常少,這些生物能在地球上生存不容易,於是出現了我們常常提到的厭氧生物,這些厭氧生物在無氧的環境下生存,排出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經過溫室氣體的排放慢慢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環境。

厭氧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接近10億年的時間,直到藍細菌出現,這種細菌的體內沒有發現葉綠體的痕跡,可是它們卻能進行光合作用,於是藍細菌出現後開始大量在地球上繁衍,產生了大量的氧氣,隨後慢慢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地球,地球是最能夠出現生命離不開藍細菌釋放的氧氣,和當年其他生物的共同努力。

氧氣大量增加,導致厭氧生物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地球上的厭氧生物出現了大量死亡的情況,最終地球的環境從少氧慢慢變成了富氧環境,從而出現了眾多喜愛氧氣的生物,伴隨著藍細菌在地球上大量繁殖,沒想到地球的氧含量竟然達到了40%,長年處於富氧環境下,地球上的生物開始改變自身,可是在24億年前地球出現了大規模的降溫。

或許是因為當年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像現在一樣友好,給地球的輸送能量比現在少太多,再加上冰層的出現,將太陽光反射了回去,時間一久成為了一個大冰球,在地球赤道附近甚至都能夠看到冰川出現,難以想像地球當年究竟經歷了什麼,正是暴雪的到來,導致地球上的生物幾乎接近滅絕。

3億年後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增多,加上火山的運動慢慢恢復,原本封存在地球上的生物逐漸浮出了水面,形成了一個新地球,不過科學家們卻懷疑目前的地球很有可能會像24一年一樣,如今科技的發展,地球出現了嚴重汙染,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地球上的水資源遭受的破壞,意味著海洋中的生態環境出現了很大改變,這種改變卻恰恰是富氧藻類生存的最佳選擇。

藻類的大量增加會釋放出大量氧氣,這些氧氣越來越多,地球上大氣層中的氧含量也會越來越高,時間一久就很有可能會像24億年一樣再次迎來一場大暴雪,想要改變這一切,必須要愛護地球環境。

相關焦點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生物學家宣布: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
    生活在海洋中的「活化石」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已經屬於非常古老的生物了,不過事實上,地球生命演化40多億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絕大多數都比恐龍還要古老。鯊魚就是其中之一,研究發現,最早在4.1億年之前,鯊魚就已經出現在地球的海洋之中,在漫長的時間裡,鯊魚經過了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一直到今天,仍然有300多個種類存活,不過,當人類崛起後,鯊魚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 2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持續500萬年的雨,導致一半生物滅絕
    在地球上,有一個名為乞拉朋齊的地方,這裡的年降雨量可以達到2萬毫升,一年265天幾乎都在不停地下雨,因此乞拉朋齊也被人們稱作是「雨極」。但長期降雨的地區卻要面臨著城市地下水道堵塞、洪災甚至是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因此,過多的雨水並不是好事,而在距今約兩億年前,地球就下了一場持續500萬年的雨,直接導致過半的生物滅絕了。
  • 30億年前的金星或生機勃勃,生態環境不輸地球,如今是怎麼了?
    火星當屬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之外,最受科學家關注的行星了,尤其2018年,義大利航空局確定了火星地表之下存在液態水資源,更是堅定了人類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家園。尤其火星距離地球僅5500公裡,也處在太陽系內的宜居帶上,即便火星如今和地球環境相差甚遠了,但火星的曾經是值得人類探尋的。但除了火星之外,就沒有其他行星值得人類探索了嗎?
  • 如果沙漠上種滿了樹,地球會變更好嗎?35億年前的地球就是答案
    說起來,在地球的演化史上,如今沙漠問題應該是最嚴重的,要知道,在地球的遠古時期,地球上曾經溫暖溼潤,植物也比現在多得多,比方說石炭紀時期的地球,大約90%的陸地面積都被植物覆蓋,那麼,如果地球再次變成和石炭紀差不多的情況,對於人類來說,是好是壞呢?
  • 休眠了1億年後,這群微生物被喚醒,一點氧氣就能讓它們活上億年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科學家們成功復活了一群來自於南太平洋海底的微生物,讓人驚訝的是,這群微生物竟然已經在海底休眠了1.05億年的時間,它們或許會成為地球上已知的生存時間最長的生物。
  • 當銀河系和仙女星系在45億年後相撞,地球能夠倖存嗎?
    而對於太陽系,尤其是地球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通過科學家的觀測和計算,再次肯定了兩者相撞的必然性,不過相撞時間和方式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變數。經過科學望遠鏡的觀察,兩者相撞的時間從原來的39億年可能推遲到45億年後,這說明會多出6億年的安全過渡期。那麼,兩者是正面相撞還是擦肩而過呢?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兩者更大概率會是側面相撞,不會出現正面劇烈相撞的場景。
  • 這個大佬,花了35億年的時間把地球改造成宜居星球
    一、始太古代的日常 始太古代是整個地球上極其古老的一個年代,大約從38億年前開始一直到35億年左右,在這段時間,生命剛剛誕生,但是很難找到它們活動的蹤跡。
  • 沒有人見證過地球何時誕生,專家憑什麼說地球年齡是45億年?
    而現如今,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計算發現,地球誕生於45.5億年前,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從地球誕生一直活到現在,科學家就敢斷定地球已經有45.5億年的歷史。測算地球年齡其實,測算地球年齡這件事很早之前就有人做過,不過他們依照的並不是科學研究,而是《聖經》,這其中的翹楚是愛爾蘭大主教厄謝爾,1658年,厄謝爾通過《聖經》裡的紀年研究發現,地球誕生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
  • 6年飛行60億公裡,攜帶至少100毫克珍貴礦石將著陸地球了
    6年60億公裡,日本隼鳥2號在2014年的時候,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升空,經過了5年的時間,在2019年的時候先後兩次成功著落小行星「龍宮」表面,並且先後兩次成功將小行星「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採集到,這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樣本,因為全球科學家們都非常期待這一份樣本,按照科學家們的推遲,小行星「龍宮」的樣本,能夠幫助我們揭開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 地球自轉了45億年的時間,那麼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哪裡?
    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地球形成前太陽系原始星雲的引力勢能。我們地球有45.5億年的歷史,目前每23小時56分4秒自轉一圈,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高達460米每秒;根據轉動動能公式進行估算,地球自轉的動能高達2*10^29焦耳,相當於2500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
  • 如果地球迎來一場持續10000年的雨,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超大降雨,第一次是地球誕生之初,由於地球表面呈熔融狀態,水無法以液態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蒸汽的形式存在於地球大氣之中。後來地球溫度不斷降低,水蒸氣又以降雨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而這場大雨持續了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人類是幕後黑手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的活化石鯊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在志留紀時期,鯊魚就已經出現在地球的海洋之中了。截止到目前,在世界多地都出土過大量的遠古鯊魚化石,通過測年法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大約4.1億年之前,鯊魚就已經存在了。
  • 45億年後的災難:銀河仙女大碰撞,地球能夾縫逃生嗎?
    起先科學家估算的數字應當是在39億年後,這是在2012年,天文學家根據哈勃望遠鏡估算仙女座飛行的速度以120千米/s計算的。但兩個星系的橫向速度似乎一直在減緩,從而又推後到了45億年,若是未來發生突變,兩個星系相撞的時間還會改變。  只是無論速度的緩慢,兩個星系的相撞似乎是不能避免的了。
  • 地球誕生46億年來,出現過的五大文明,人類處在最後一環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之久,而地球上的生命更是在38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根據記載,人類在地球上活動的痕跡也不過20萬年的時間。這讓很多科學家懷疑,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以前,地球上就存在過已經滅絕的史前文明。
  • 接連受挫的好麗友,如今終於迎來了「新生」!年營收高達120億!
    現如今,所有人都在關注疫情的發展變化,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的「薩德」事件!當初,因為受到「薩德」事件的影響,中韓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很多的韓國企業也遭到了中國人的抵制,營收大幅度下滑。好麗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薩德的影響,好麗友的營收大減,直到今天才算是重獲「新生」!
  • 地球已經存活大約45億年,那地球上存活歷史最久的動物有哪些
    地球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活了四十五億年,而在這漫長的時間內,有著無數的物種出現,繁衍,滅亡,而我們對這些生命的研究遠遠不夠,只是在不停地摸索,如此長的時間還有多少最初的生命存活下來呢?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地球上存活歷史最久的動物有哪些。
  • 3年1.5億,4年2.1億,庫裡的大合同定了,真的要退役勇士了
    3年1.5億!4年2.1億!庫裡的大合同定了,真的要退役勇士了今天季前賽勇士隊和掘金隊迎來了一場比賽,勇士以107-105險勝掘金。本場比賽,史蒂芬-庫裡迎來復出,出場20分鐘,得到10分1籃板3助攻2搶斷,投籃10投3中,三分7中2。
  • 地球十幾億年後才會發生的恐怖事情,可能會提前到幾十年後!
    一個人所皆知的事實是,再過大約50億年,數十億年來一直在天空裡眷顧著我們,讓地球生命得以生生不息演化的太陽,不可避免地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將它親手打造的這個宇宙生命寓所吞噬,蒸發成各種元素的氣體,消失在炙熱的太空裡。
  • 福建「龍頭」水電站,水庫總庫容18.24億立方,年發電量達3.6億度
    小編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福建省的大型「龍頭」水電站,附屬水庫設計的庫容量大概是18.24億立方,年平均發電量能夠達到3.6億度電。水電站的電廠裝機容量處在中等水平,經過多年供電的數據統計,平均每年能夠完成的發電量為3.6億度電。作為福建大型的水電站之一,街面水電站是當地電網網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電能質量的提升,讓周邊人民有穩定的電能可以使用,也進一步提升了組成電網的電源結構,優化當地電能供應網絡,同時也作為重要的電能補償以及調節性電站存在著,發揮著重要的社會效益。
  • 5.13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一種三葉蟲,因長著「兔耳朵」而滅絕
    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早在5.4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發生之前,三葉蟲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毫無疑問,三葉蟲曾經是地球上進化最成功的物種,整個寒武紀時期,它們都幾乎沒有競爭者,這讓它們在寒武紀時期,曾經迎來了進化的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