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韻,風之痕,雨之心,花之情

2020-12-13 折花惜夢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不知不覺,秋天來了,夜晚也漸漸變得長了,徐徐清風使悽涼感越來越濃,炎炎的夏日總算是過去,夏蟲已不再鳴叫,我終於可以在書房裡安靜地看書,抬眼望去,臺階下的草叢中閃現著露水的光華。

秋風起,秋日近。歲月輪轉,四季更迭,美總是不同,美好卻從未消失,季節輪迴中,美好一直從自然中來,到意境中去的。寫秋、畫秋,也都得為了留住季節的美,用最淡的筆墨,最好的紙張,最好的心情去醞釀,一葉入墨是風景,一花入畫是心情,最美的終是會銘記於心。

秋之韻,風之痕,雨之心,花之情,如是種種,秋天之美是用生命著色,是用心情感知,帶著風雨執筆,拈著霜露斟酌,有了靈感便就能動墨了,或隨心情舞動,濃墨、淡痕,留白、渲染都在手指之間傾瀉而出。

其實,秋已經在心裡打下了草稿,就好像有一張老照片的底版一直存放在心裡,只等秋天一來,就能衝印出來。無論經過幾個春夏秋冬,歲月的畫面不老,秋天的風景也不會舊,最美的畫面一直在心裡,不會褪色,也不會隨著時間消亡。

也無論季節怎麼變化,秋風一吹,最美的顏色也都甦醒了,流瀉千裡,風月之下 ,守著這份感情上的美好,憑濃淡塗抹,一樣的漂亮。

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秋天,一想起就會色彩斑斕,每個人心裡都一個籬笆小院,心怡處種草植花。

或是,在一個午後,在一場秋雨過後,盈滿一懷陽光,愁緒半盞,讀書,品茶。香薰小院,院裡花開,悠閒之情,讓秋心也閒靜如水。

秋,入心入情,秋,清歡怡然,秋,便是如此的美好。

或許,秋涼中帶著幾分深意,幾點禪意,善聽、善讀,清秋不燥,修籬種菊,與光陰好合,與歲月同行,秋之清寂也就適合用心品鑑了。

至清至簡,這是歲月的本心,時光荏苒,流逝中也是向著清幽簡素而行的,若心不老,秋天所有的風景都是歲月簡靜的根苗,不是枯萎而是生長。

人到中年時,不妨,也學著做一顆平常的秋草,不緊不慢,不慌不忙,跟著歲月老去;或者,也可以做一朵素花,遁去情感,留幾縷清香,經風雨洗禮後更見真模樣。

如此一來,歲月的深意,秋的深情你都會知道,而且心胸會更加的寬廣。明晰人生,我們一直走在路上,看見什麼,遇見什麼,都不好說,都無法預料,而遇見最美的自己,也都是我們嚮往和期待的。

相關焦點

  • 雨之情
    雨點不急不燥地敲打著窗欞,穿過耳際,滑入心甜。像是一種柔軟的琴音,讓浮躁的靈魂得到清靜,在清靜中聆聽這難得的天籟之音,是天地自然的合奏弦樂。夏天的雨,曾經把無趣的童年變的有趣變得色彩斑斕,記錄著多少苦樂酸甜的故事。
  • 高處不勝寒—風之痕
    智慧風之痕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他雖然沉默寡言,但對世事看得通透,也很理智,不會聽風就是雨。雖然獨孤遺恨說自己就是殺死誅天的兇手,但風之痕心知兇手另有其人,所以沒有將之殺死。通過蛛絲馬跡追查真相,根據所得的線索思考誰才是真正的兇手,正是風之痕智慧的一種體現。在與他人對戰時,風之痕並非單憑武力取勝,而是面對不同的對手,採取不同的打法。他的應變能力很強,也能在戰鬥中思考出最佳的戰術,扭轉頹勢或壓制敵人。從他與獨孤遺恨之戰中,可以看出他能針對對手的武學特點而改變戰術,進而戰勝對手。因極體之嬰之事而受到圍殺時,他亦能快速想出戰鬥策略,瓦解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 彤嫿依新韻和唐宋詞之心有靈犀(辛棄疾篇)
    他的詞,既有宜關西大漢執鐵板,豪氣鏗鏘之絕唱;亦有宜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情絲婉轉之絕唱。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福建安撫使等職。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因與主和派政見不合,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收復山河之初心始終未改。68歲,鬱鬱而終,諡號忠敏。
  • 和韻之美|蘇軾《水龍吟》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 肥田山嶺之韻:秋重色愈濃
    山嶺之韻,田野之景,一片連著一片,是山巒那一抺溢光流彩的五顏六色,紅黃相間,秋重色愈濃。位於肥田鎮仙嶺山莊附近的山嶺,覆蓋著一襲紫色頁巖,那是一種寸草不生的灰黃色土地。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土地有一方土地的用途。紫色頁巖適合一些生命頑強的樹木和植物生長,譬如松樹、桐子樹、白楊樹、梓樹、樟樹,還有野菊花、柿子、雞冠花等就適合這種土質,就能在一片片光禿禿的頁巖之中,茁壯成長。
  • 跟著鏡頭品詩詞|秋之韻
    行子喜聞無戰伐,閒看遊騎獵秋原。(湖南省益陽市紀委監委供 譚雪珍 攝)晴詩【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行子喜聞無戰伐,閒看遊騎獵秋原。人家稻熟豐年滿,澤國天高秋意生。(雲南省龍陵縣紀委監委供 朱昌維 攝)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八首【宋】張耒生涯飄泊一航輕,浩蕩晴川送我行。
  • 彤嫿新韻和唐宋詞之心有靈犀(歐陽修篇)
    1、依新韻和歐陽修詞《浣溪沙.堤上遊人逐畫船》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彤嫿]彤嫿隨筆:春之美景中的感慨,人生何處似尊前。一如太白的感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其實,看淡得失,放空雲煙,人生何處不樽前?色空之間,何必自擾?
  • 濟南高新區小杜家小學開展「秋之韻」主題系列實踐活動
    11月14日-17日濟南高新區小杜家小學語文教研組藉此機會,以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靈為目的,開展了「秋之韻」主題系列實踐活動。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篇章:第一篇章——賞秋。同學們利用周末時間或課外活動時間走出家門、走出教室,觀賞秋天的美麗景色,孩子們或親手挑選樹葉,或仔細觀察,或邊走邊拍,用相機拍下了最自然、最豐富的畫面,成功留住了秋天。
  • 秋實散文:秋之韻之——菊花
    菊花的「菊」字,在古代亦作「窮」字講,其意是說菊花是一年之中花事之尾。當百花凋謝之時,秋菊則花好葉綠。看上去好像殘缺不全的菊葉掛在挺拔的菊杆上,顯得堅強而滄桑,仿佛只留片甲也要護圍和映襯著枝頭上那朵堅毅的宋美人。菊花既爛漫多彩又傲霜而立。她笑在澄明的天空下,笑在迷人的金黃中;她立在瀟瀟的淒雨裡,立在秋風的落葉間。她有秋的絢爛,有秋的剛毅,是秋的象徵。
  • 雍容華貴之花—牡丹花,花型寬厚,韻壓群芳,被稱為「百花之王」
    花有大、紅、多的特點,花期常在5月份,果實在6月份。因為顏色是熱烈的紅色,給人熱情奔放的感覺,而且中自古以來有紅色為正色的習俗,常在古裝劇中可以看到。 喜歡牡丹的人,一定有令人矚目的雍容氣質。牡丹雍容華貴大度,高潔端莊秀雅,剛直不阿,儀態萬千,富貴綿延。牡丹象徵著富貴吉祥的氣質。藍色是浪漫的顏色,所以藍牡丹的花語:優美浪漫、清新高雅。
  • 胡文俊 漢俳×春之韻
    胡文俊 漢俳×春之韻 崇文|博學|慎思|篤行 春之韻
  • 生活四藝之插花|花雖無言最多情
    花是美的象徵,它以色、香、形、媚四美和無限的生機活力得到人類的青睞和珍愛。自古以來,怡情於花草之間,是人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一種體現。中國是東方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把花之媚與茶之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國家。
  • 彤嫿新韻和唐宋詞之心有靈犀(魏玩篇)
    宰相曾布之妻,封魯國夫人。襄陽人。生卒年不詳。1、依新韻和魏夫人詞《減字木蘭花.西樓明月》西樓明月,掩映梨花千樹雪。[彤嫿]彤嫿隨筆:清麗之處,不讓易安。2、依新韻和魏夫人詞《菩薩蠻.紅樓斜倚連溪曲》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
  • 日語中的四季之美——秋
    從古至今,日本人一直都保持著對四季變化的欣賞之心。古代的日本人,就將秋天之美比喻成「竜田姫」這位女神,讚美到了今天。受到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的影響(東為春,西為秋),日本人將日本國內東邊所坐立的佐保山視作春天的女神佐保姬,西邊的竜田山視作秋天的女神竜田姫。
  • 詩詞 | 牧羊人老師群作業集錦(之二)|牧羊人
    獻衷心•心彷徨獨孤難對月,清酒柔腸。空寂寞,盡彷徨。數滿天星鬥,寒意如芒。偏與此,雲又至,夜無常!天不語,世炎涼。寐無難夢目空牆。鬢髮熬成雪,誰慰憂傷?心已累,情已碎,去何方?七絕•夏夜夏夜悠悠唱五更,一池草色萬蛙鳴。
  • 茶舞之韻品茶——得茶趣
    聽茶,求淡雅之美,心素如簡,適得安恬,折一枝淡淡的馨香,在窗前綻放,茶也入畫。沏一壺清茶,潤澤我心,讀一本閒書,寧靜我心。
  • 詩詞中的花之韻
    古人評價幾種花:「梅有山林之風,杏有閨門之態。桃如倚門市倡,李如東郭貧女。」讓我們一一品讀……以下圖片選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梅,2021.02.11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 林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北朝 陸凱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元 王庭筠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 心之彼岸,荼糜花開,最是痴人情歸處
    彼不負無相忘迷霧朦朧輕雨泛漪漣亭前細絲微濺愛情啊,一個十分詭異的東西,循環往復,卻不知所蹤,我心有所喜,你心有所念,她心有所屬,求不得,戀不能,可惜,可憐,亦可悲。漣世間有諸多美妙之物,卻敵不過人心裡的自我。花輕綉,雪微落,梅樹葉子秋寒色,你不言我不語,梧桐梓林夢話愁。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原詞如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原創美文:四時之風吹過我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年四季,風花雪月,伴我同行,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在這四個自然現象中,風,排在了首位。人類生存,離不開空氣,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沒有風的日子,我們會感覺憋悶死了。文人墨客把自己的情懷都寄托在春風裡,他們的心在春風裡蕩漾。「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以春風明月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筆下的春風具有神奇的力量。「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王安石的詩句,詩人對春風情有獨鍾,不吝讚美之詞。春天的風,特別的柔,特別的輕,她嫋嫋娜娜地走來,一路輕歌曼舞。然後,呼來了雨,好雨飄飄灑灑,滋潤著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