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房子》原先的兩季內容在Netflix全球播映後掀起瘋狂熱潮,於是Netflix接手繼續發展了更大野心的三四五季,將這個「義賊團體」的刺激搶劫故事玩得更大更精彩。必須說在看完第一二季之後對於《紙房子》的期待是更高的,期望有更多出乎意料的驚喜轉折與計謀對決,第三四季在節奏與爆點上營造得不錯,但持續引入新角色產生的缺陷也越來越明顯,以下將分正反兩面來說說我對新故事的分析!
《紙房子》最膾炙人口的部分就是驚喜不斷的警匪鬥智,第三四季將場景移到西班牙銀行之後,需要新的策略、新的團隊以及新的目標,這些都讓人再度燃起第一次觀看《紙房子》的熱血!第三季從裡約被國際刑警逮捕開始,持續將重點放在「人民對抗腐敗政府」的主旋律上,並用更張狂的「搶劫國家銀行」來包裝整個故事的主幹。《紙房子》真正爆紅的原因除了精心設計的搶劫計劃之外,隱藏在劇情底下那股對當今世界現況的反抗意識,才是更能激起觀眾認同的元素,這點也清楚地在新的故事中呈現:對人民來說,搶匪們才是英雄,國家則是不負責任的平庸邪惡存在。
以群眾暴動來營建滲透銀行的機會,真的是只要《紙房子》這群搶犯辦得到了,教授成功地讓隊員以戎行之姿進入銀行,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免除衝突,制服保安團隊後獲得銀行主導權。從進入銀行的第一刻開始,教授的策略就兵分兩路進行著,一方面獲得國家機密作為談判交流裡約的籌碼,一方面融化黃金朝著終極竊盜方針前進。讓裡約成功獲救的方法完全是建立在人民對政府的極大不信任前提下,所思考出的一種對策,以秘密揭露後人民可能進一步暴動的風險後果作為賭注,與警方拉鋸博弈。在此《紙房子》進一步強化了「達利面具」作為正義符號的印象,它儼然是足以取代《V怪客》面具新時代象徵,如果《V怪客》代表的是無名者的無懼,「達利面具」代表的是人民的聯合力氣。
在第四季中,教授為了確認裡斯本是否真的活著而來到掠奪現場,在現場暴亂鼓譟的民眾情緒穩定了他原本失掉冷靜的心,得以順暢分分出履行巴黎逃脫方案的細節,所以民心所向真的是決議《紙房子》掠奪勝敗的重要因素。教授與裡斯本整段從森林逃跑、被捕、探聽到最後逃脫的情節是三四季中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因為這兩個人物的人設最穩定、情感最深入,沒有其他有愛情戲的人物變來變去的心境。傍邊有失望感滿點的追捕戲碼,有分毫不容出錯的諜對諜辦法,也有神來一筆又扯又精彩的收尾,蓋出一面牆攔截囚車跟冒充特種部隊重返銀行真的是怎麼猜也想不到的辦法啊!
《紙房子》三四季另一個成功的要素是反派席埃拉的塑造,大概沒有比「高智商的孕婦殺手」更具衝突感的警察設計了,她的冷血殘酷與出奇戰略都讓警匪大戰更有看頭,因為兩方都無法徹底猜測對手的下一張牌。席埃拉的冷血在第三季與第四季完畢各有一次大出風頭的機會,帶來奈洛比的兒子以便射殺她還有供認所有非法手法拖國安局下水,都在闡明她是一個盡全部手法炸毀敵人、甚至是盟友的恐懼人物。第四季完畢完畢在席埃拉找到了教授的藏身處,但相同身為犯罪者的席埃拉會逮捕教授或是提出交換條件還很難說,假如席艾拉真的離開警隊勢力,《紙房子》第五季勢必要找到下一個更兇惡的反派來取代她。
而第四季最強反派不死身保安隊長甘迪亞也刻畫得適當成功,他似乎像是愛講幹話版本的殺手47,不論是在槍戰對決、俘虜東京到回想裡跟柏林的對嗆,每一場戲他都有撐起反派氣場,對主角們形成巨大威脅。其中我特別喜歡在回想中柏林去西班牙銀行探勘時與甘迪亞堅持的安排,這彌補了這兩位充滿性格的人物無法在真正掠奪中對決的缺憾,滿意了粉絲們可能想像:「如果柏林這個時分在的話,他會怎麼對付甘迪亞?」的乾癮。
接下來聊聊《紙房子》三四季美中不足的缺陷:角色的鋪陳與布景故事。這部分做最好的只要教授與柏林的部分,描寫了更多他們兄弟倆方案搶劫方案的過去,也讓粉絲有機會持續看到死去的帥氣柏林呈現在回憶中。但新角色如帕勒莫、波哥大、馬賽、馬尼拉等人的布景故事都有點草率,帕勒莫反叛奪權的善變性情儘管合理但過分故意,波哥大與奈洛比的愛情欠缺鋪陳,馬賽與教授的關係如果能在第三季也有宣講會讓第四季的婚禮戲看起來更合理,馬尼拉的呈現則如同是因為人手不足硬要編出一個新隊友出來。這樣的方法讓觀眾在持續喜愛就角色的一起,也沒有滿足的動機去和新角色建立情感,如安在賜死舊角色的一起讓新角色更有存在感將會是下一季的考驗,而完美平衡這件事的翹楚就是《權力遊戲》前五季的內容了。
此外如果抽離一下心情將一二季與三四季擺在一起比較,會發現一套一再重複的公式,愛情糾葛、內鬨爭權、豬隊友造成不必要傷亡,還有逃脫後重返最危險的地方等等,都會讓人不免對劇情有些失望。就《紙房子》第三季與第四季來說,其實如果拿掉阿杜洛與帕勒莫兩個人的話,整個掠奪計劃會順暢很多,其中阿杜洛完全是刻意塑造出來讓我們討厭的丑角人物,帕勒莫則是想學柏林亦正亦邪氣質但相當失利的樣板。阿杜洛這個不穩定因子被用來在丹佛與斯德哥爾摩之間創造摩擦,接著再進一步影響到裡約與東京,帕勒莫理應是取代柏林的現場領導,但特性重複令人無法同理或附和,不像柏林在善惡方面各有自己的一套準則。
總結來說《紙房子》的超高熱門度已經讓它脫離第一二季時單純的燒腦鬥智劇,變得更像是一場觀眾與角色們共襄盛舉的狂歡派對,觀眾想要看到更多天馬行空的創意搶劫,劇組們就讓角色有更多無限的發展空間,雙方一起推升戲劇的高潮,直到熱血激情達到頂點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