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冉小時候最大的愛好是看火車。
每個周末,他都要老爸帶著他去天橋或者火車站附近,看火車駛向遠方。
從木樨地到北大東門,那趟關於他藏藍青春的列車,來到了新的一站。
《公大青年》丨出品
四年前的趙冉,穿著一身黑色作訓服,在宿舍裡捧著一本《公大青年》,看得非常入迷。那時候公大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麼新奇,團刊中優秀的師兄師姐也讓他由衷地敬佩。
直到現在,他還記得曾經在入學那期《公大青年》裡讀到的一位師兄的話:
「別被現實束縛了遠方,別讓遠方帶走了現實」。
對於當初的他而言,能否堅持挺過軍訓都是一大挑戰,那時的他也沒有想到,四年後的他也來到了團刊的採訪,與師弟師妹們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公大這種管理高度嚴格的環境中,每個人的行動自由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於普通高校學生的限制,有的人對此憤懣不平,有的人在此框架下卻也能演繹出自己的精彩。
他很慶幸,他把在公大的四年時光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趙冉大一攝於木樨地
Chapter 1
查到考研初試成績的那個晚上,趙冉高興得幾乎徹夜未眠,因為這並非他意料之中的結果。
他的考研經歷並不像勵志雞湯中那樣,起早貪黑每天學十幾個小時,連周末都馬不停蹄地往前趕,甚至把手機換成老年機,最終才得以金榜題名。
趙冉的考研複習時間只有兩個月左右,每天投入在考研複習上的時間也不多,學累了就去聊天、跑步、刷微博,或者外出覓食走一走。
在這種複習狀態下,他以高分進入了複試,讓身邊的所有人都深感震驚、始料未及。後來他仔細回想,之所以能夠取得還不錯的成績,除了運氣成分之外,或許就是因為本科期間的點滴積累和積極的複習心態。
趙冉攝於北大西門
「在我大一入學前,得知我被公大法學院錄取後,那個暑假裡我完成了公大版《法理學》和《憲法學》兩本教材的預習,對法學的學習有了基本的了解。
後來的每個寒暑假期間,我都會對上個學期的法學專業課內容進行總結,並預習下個學期的重要課程。」
時至今日,趙冉大一大二時總結的法學專業課的電子筆記,依然會在低年級的師弟師妹中流傳參考。
在課堂上,他也會很認真地去聽老師講解的內容,積極參與課堂,並在課下及時向老師提出困惑或質疑,與老師形成良性互動。不僅僅是法學專業課,對於其他領域的課程,他也會很認真地對待。
「我記得一位老師說過,在北大的研究生群體中,北大本科和非北大本科,就平均水平而言,在專業領域是十分相近的,在通識教育方面則有所區別。
《中庸》主張,治學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多識才可出神入化、融會貫通。加入校辯論隊後,我有更多的機會與馬院的老師們請教交流,盛旭老師也會為我們開辦讀書交流會等活動。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過的法學專業課越來越多,對於我感興趣的課程,我會去研究生教室旁聽,以更深層次地進行理解,並整理課堂筆記。可以說,本科四年期間,我上過的每一堂課都有所收穫,這也為我的法考和考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冉與師姐在全國大學生模擬法庭賽場
「我家有一盤珍藏的磁帶,是我小時候錄的,裡面提到了『我長大以後要考清華大學』,因為那會兒媽媽告訴我清華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也許是個善意的謊言」。」趙冉笑著說道。
「而最早萌生考北大的念頭是在高中,那時候我的成績是有希望衝刺北大的。不誇張地說,幾乎每個文科生心中都有一個北大夢,我也是其中之一。
但事與願違,我的高考成績並不是特別突出,無法達到北大的提檔線。剛好當時的我覺得當警察很酷很威風,也想讓自己的大學四年過得與眾不同,於是填報了公安大學的提前批志願,並且被順利錄取。
大一軍訓結束後不久,在北大的高中同學帶我參觀了校園,那是我第一次踏入燕園。
那裡的一切對我而言,既肅穆,又新鮮,有一種凜然之感。我自然是想來這裡讀書的,但我畢竟是被這裡淘汰過一次的人,那時的我也不知道四年後我有沒有能力進入燕園讀研。
而在我本科階段時,我有幸遇到了我的民法老師吳才毓老師。與吳老師交流時,每次聽到老師談及在北大法學院的學習生活,都讓我十分嚮往,也讓我對北大以及北大法學院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吳老師就鼓勵我多走出去看看,不要將對法學的追求僅停留在課堂層面。於是,我便經常去參加校外的公開學術活動,比如法學講座、研討會等,有時候還會拉上舍友和同學跟我一起去。此外,我從大一開始便跟隨校辯論隊和模擬法庭代表隊外出觀摩或參賽,使我有機會接觸到眾多高校的優秀學子。」
趙冉於天倫杯辯論賽
Chapter 2
在校外學習和參加競賽的過程中,趙冉領略了許多學校的整體風格,也了解了許多學校的法學特色,便開始有了去北大法學院讀研的想法。
在了解法學碩士與法律碩士的區別,以及北大法學院的推免要求後,他打算攻讀法學碩士。但北大的法學碩士並不接收公大本科生推免,公大本科生如果想保研北大法學院,則只能讀法律碩士。
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從公安大學到北大法學碩士的路只有一條——考研。
大三下學期,趙冉決定報考北大民商法。但是,無論保研還是考研,北大民商法的難度都極大,而且題型獨特,與其他院校的考查風格完全不同。
「大三下學期剛好是我們的實習期,師妹問到我是如何平衡實習與考研複習的,不得不慚愧地說,實習期間我還沒有開始複習考研的內容,只是得閒的時候看些老師推薦的民法專著,並且每天用手機刷一些單詞防止遺忘。
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其實並不強,實習期間也有過一段時間心態調整欠佳。我們專業實習地點在深圳,地理上的離家距離、飲食等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氣候上的不適應,以及陌生的工作環境,都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加之那段時間我正處於考研選擇上的糾結期,心理壓力非常大。
幸運的是,單位領導主動詢問了我的情況,我們的帶隊老師黃娜老師也對我進行了疏導,並指出了我的不足。經過短暫調整,我又投入到了新一階段的工作中。」
趙冉攝於廈門
「通過這次事件,我也意識到我在工作中的為人處世方面仍有些內向,內心也不夠強大,易受環境的影響。
我不可能一直當學生,終有一天會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況且我一想到考研就容易焦慮,於是我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索性不再去冥思苦想考研的種種,只是用心去經營好自己在實習中的工作和生活,對考研這件事變得十分佛系。」
那段時間,剛好趙冉的師姐也在深圳一家律所實習,師姐對他的心態調整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他越來越適應實習中工作的狀態,並且在非工作時間也會請假與同學和師姐外出玩耍,感受深圳這座城市的魅力,做到勞逸結合。
有時候他會去深圳灣公園沿著海岸線跑步,或是去探索廣東特色的美食,還有時候他會在海邊挖小螃蟹,甚至他都喜歡上了這種工作的感覺,對深圳的好感度也在不斷飆升。
實習得閒時的翻書
「差點忘記,我實習期間還報名了2019年的法考,因此回北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參加法考客觀題考試。雖然我沒有任何準備,但白白浪費掉報名費還是怪可惜的,我就硬著頭皮厚著臉皮去參加了考試。
隨後,我就開始乖乖複習考研的內容。但『好景』不長,沒幾天就出了法考客觀題成績,我居然過了及格線2分!
所以當時橫在我面前的問題就是,法考主觀題和考研到底該如何取捨。但因為我沒有任何法考客觀題的複習經驗,備考主觀題相當於要從客觀題的內容開始從頭來過,時間不允許我同時複習考研。
考慮到當時考研上岸的概率實在是微乎其微,很可能到頭來一無所獲。於是,我又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暫時放緩考研複習,去準備法考主觀題。
主觀題考試結束後,已經是十月中下旬了。休息幾日後,我便開始了正式的考研複習備考。因為時間太緊張,專業課方面自己總結很多科目的筆記又很麻煩,於是我就買了一套筆記對照複習。
驚喜的是,考研的內容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難,我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對我已掌握的內容進行歸納與整合,而且我在記憶力方面有些優勢,所以複習效率特別高,但上岸仍然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
經過了實習期間的心態調整,我感覺我成長了許多,畢竟我也算是個「社會人」了,總不能像以前一樣又任性又敏感。」
趙冉攝於木樨地
Chapter 3
在考研備考期間,趙冉的心態一直都很好,唯一一次心態有些崩盤,是在12月上旬左右,當周圍同學都在報名公安聯考時。
「當時我給王作太師兄打電話,告訴師兄我現在特別難過。因為公安聯考報名意味著同學們都要有工作了,而我還在糾結要不要參加聯考。
那個時候研究生考試馬上就快到了,我一遍都還沒有複習完,留給自己的考研複習時間真的太緊張了,我開始後悔沒有早點開始複習。而如果我考研一戰失敗,公安聯考成績又不理想,境地就會特別尷尬。
好在師兄很耐心地勸導我,幫我想主意,也幫我謀劃複習策略。最終,我選擇了先後參加京考、考研和公安聯考。
研究生考試的日子越來越近,我的心態卻越來越平和。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懼怕過任何考試,只是告訴自己,從容應對就好。在考場上,我並不清楚這次試題的難易程度,只是按照我自己的節奏去答題。
值得一提的是,進考場前,我詢問監考老師是否可以攜帶水杯進入。老師看了看我手中拿的公大水壺,微微一笑,回答說:『可以的,不要緊張,加油呀!』這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積極的心理暗示。
考完最後一場收卷時,我看著桌面上的公大水壺,又想起了初入公大在軍訓時的那份懵懂和期待,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時候,吃過晚飯大家在團河的操場上拉歌、表演節目,頂著烈日在攀登樓前合方陣,在西苑的平房邊對著斑駁的樹影發呆。」
趙冉攝於北大未名湖畔
初試成績
再後來,便有了上文中的那一幕。
趙冉以總分393分,專業排名第3的成績進入了複試。但令他煩惱的事情也隨之而來——受疫情影響,複試難以在三月中旬開展,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更為棘手的問題是,我放寒假回家之前,壓根沒想到過我可能進入複試,所以沒有帶任何考研複習資料回家。恰逢當時入京要隔離,大部分老師都不在學校,還好有胡黎陽老師的幫助,將我需要的複習資料寄回了家。
這種等待其實很容易讓人焦慮,但對我來說卻給我提供了特別充裕的複習時間,好讓我填補初試複習中的不足。
在那段時間裡,我時常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父母的陪伴也給我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複試時的心態與初試相比,從容之外更多了幾分自信,畢竟有了更為充分的準備。
複試表現我感覺還不錯,擬錄取也算是自己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當時內心並沒有什麼波瀾。
最激動的時刻其實仍然是初試成績公布的那個晚上,畢竟我實現了突破,也讓自己本科期間付出的所有努力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正如弘一法師所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Chapter 4
「有人說,考研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對我而言,考研路上以及我整個本科期間,我始終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戰鬥。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寫的,「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
趙冉攝於中國香港
「在我本科四年中,老師們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黃娜老師和吳才毓老師,我與兩位老師相處的時間最久,她們不僅授我知識,更讓我體悟為人處世的道理,教育我治學先修心,在我的考研之路上也對我悉心指導,使我受益匪淺。
以及沈國琴老師和王應富老師,兩位老師對我的學習生活十分關心,時常給予我引導與鼓勵。在校辯論隊,盛旭老師和李佳音老師對我的思維和視野影響很大,讓我懂得如何看待問題。在我被擬錄取後,李軍凱隊長、胡黎陽老師和學院的教務老師也為我提供了許多幫助。
一路走來,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師、同學、朋友都幫助過我,在此一併致謝!
現在回望我本科期間走過的四載青春歲月,我看過的許多書、做過的許多事、付出的許多時間和精力,好像並沒有給我帶來如考研上岸般的顯而易見的成果,但我依然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的、有意義的。
即使我的考研之路最終以失敗告終,我付出的一切也都有其價值,這些都是我最真實、最鮮活的人生體驗。考研的確是一件唯結果論的事情,但我們的生活並不是。
其實「公安大學」作為一個抽象的整體概念,本身並不包含任何的價值判斷因素。每個公大人入學時,便被貼上了「公大人」的標籤,不管我們對此是喜悅還是不滿,是自豪還是牴觸,這都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對我而言,公大有藏藍色的警服,有伴我成長的師友,有歷經風雨的西小樓,有溫順可愛的小貓,有雄偉氣派的禮堂,還有小得可憐的操場……這裡的一切都讓我感到熱愛和留戀。」
趙冉攝於2020初雪
「韶華易逝,光陰難再,能在本科期間形成正確三觀,有一段難以忘懷的寶貴經歷和人生體驗,遠比獲得一張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更有意義。
我們要堅信,時光不會辜負每一個平靜努力的人,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誠然,公大的一些學管制度的確有改進空間,但這是每個高校都普遍存在的問題,並沒有完美無缺的制度。同時,對學校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批評,也是我們每個學子應有的權利。我很榮幸,我能與公大一起成長。
在面對其他警校的兄弟姐妹時,「公大人」這個標籤不會給我帶來任何的優越感。在接觸到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學子時,「公大人」這個標籤也不會讓我不自信。
公大帶給我的,既有朝夕相處、感情至深的老師和同學,也有收穫的學科知識,還有許多外出參賽的機會,還有我內心的自信和勇敢,更有我在木樨地的四載青春年華。」
*《公大青年》採訪於2016級法學院學生趙冉畢業前夕
下一站
圖文 / 趙冉
記者 / 崔盈盈
審核 / 李思
「寫在最後」
「非常感謝您能看到這裡,但這趟駛向燕園的青春列車尚未結束。
團刊在本次交流過程中也就趙冉本人對於法學學習、日常愛好、辯論、過往生活以及想對師弟師妹們說的話做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