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靜之兄第354篇原創,累計原創70萬字
01
過年了,難免要給孩子壓歲錢。包多了,怕孩子亂花,錢花了倒沒關係,關鍵是花到邪路上,不僅對孩子沒好處,反而會害了孩子。包少了,孩子又會不滿意,同學之間都在攀比,別人都包那麼多,自己卻那麼辜寒,恐怕給孩子造成匱乏感。
那麼,春節該給孩子包多少紅包?
這個問題,應該從三個方面去看:一是看清壓歲錢的真相,二是看透紅包的真相,三是看穿匱乏的真相。
02
首先是要看清壓歲錢的真相。
壓歲錢的由來,來自一個傳說。話說有個怪物,叫做「祟」,祟有個特別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歡在大年三十齣動,摸睡熟的小孩的臉,凡是被它摸的小孩,最後都變成了傻子。因此,人們都害怕祟來摸自己的孩子。
害怕歸害怕,大家既鬥不過祟,也沒辦法不讓祟來摸孩子,只好祈求老天不讓祟來,有些不甘被命運安排的人,則千方百計想辦法去驅走祟。遺憾的是,絕大多數辦法都沒有成功。孩子變傻的越來越多。
有一年,有個人終於想到一個辦法,他把八個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結果孩子居然平安無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當祟伸出手去摸孩子時,銅錢發出耀眼的金光,把祟嚇跑了。而這金光,是八仙變成的八個銅錢發出的。
人們聽說這事後,爭相在大年三十給自己的孩子包八個銅錢,時間長了,大家就把這八個銅錢叫做「壓歲錢」,壓的是祟的氣焰。因此,壓歲錢的真相是保佑孩子健康、平安。
03
其次,我們再看紅包的真相。
紅包,說到底,是一種夾雜著感情的利益交換。其中有三種情況:一是報恩,二是等價交換,三是寅吃卯糧。
對於有恩於自己的人,如何感恩,嘴說無憑,又很少有機會碰到對方需要幫助的時候,以一個大紅包報恩,於面子、情理都非常自然、順暢;任誰都知道,收人紅包,需要禮尚往來,這只是能量守恆原則的體現,不過是等價交換而已;拿人錢財,不過暫借,始終需要還回去,借多了,當前輕鬆,以後償付的負擔重。
紅包戰戰兢兢的維繫利益交換的關係,這種關係是脆弱的,只要一方不「懂事」,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
04
最後,我們看一下匱乏的真相。
作為父母,很擔心如果不給自己的孩子等價的紅包,孩子會有匱乏感。確實,當周邊的同學每年都拿到高額的紅包,而自己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錢時,難免被同學奚落,事實上在買東西時捉襟見肘的窘迫,也會讓自己懷疑是否遭到不公平的對待。
那麼,怎樣消除孩子的匱乏感?
匱乏感,與物質的多寡是無關的,它是心靈的富足與否。有些人,雖然坐擁巨大的資產,內心仍然匱乏,表現出貪得無厭的形象;有些人,雖然清貧,卻內心富足,對錢財沒有太多的欲求。
作為父母,可以貧窮,卻不能對錢財心生欲求,否則就會給孩子傳導匱乏的心,孩子將重蹈我們的覆轍。只有以一顆奉獻的心,不斷的創造價值,服務社會和他人,才能培養富足的心,徹底的去除匱乏的心。
匱乏,是內心的匱乏,而不是物質的匱乏,這就是匱乏的真相。
05
給孩子包紅包,本來出發點是闢邪,兼之祝福,如果演變成攀比,或者報恩、交易,就會把壓歲錢搞複雜。進一步講,給孩子包紅包,應該立足於這錢是給孩子而不是他父母的,不需要記帳,只要考慮這個額度的錢對於孩子來講是否合適。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哪怕不那麼單純,我們也要引導他們往單純的方向走。因此,給孩子的壓歲錢不能光顧面子和情感,而要根據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超過管理能力的,壓歲錢就是禍害,在管理能力之類的,壓歲錢就會起到正向的作用。
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心靈上產生匱乏感,就必須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非物質的領域,比如精神領域,成功不必在我,唯求心安理得。
而做到這點的前提,是我們首先要放下功利,自己先富足起來!
微信號:靜之兄
心學純明,專治各種不痛快!
建議通過意念關注
不靈可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