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我們的課程是面向零基礎學員,因此就要考慮到所有人的情況,就有必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講起,否則可能會有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這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
雖然現在電腦組裝不像二十年前或者十年前那樣火爆了,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組裝電腦的性價比還是要更高,而且如果你學會了組裝電腦,那麼當電腦出現一些故障時,也甚至也可以進行一些處理,而不必求助於他人。
首先我們要對電腦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這裡的電腦,就是指的我們平常家用、辦公和自用的臺式機個人電腦。
主要包括輸入部分、輸出部分和處理部分。
常見的輸入部分,就是鍵盤和滑鼠;常見的輸出部分,就是顯示器、音箱、耳機、印表機等;而所謂的處理部分,也就是主機。
我們這個課程,其實主要就是介紹如何組裝一臺適合自己所需的主機,而鍵盤、滑鼠、顯示器等,它們連接到主機上,可以說沒有什麼難度,因此不在我們的課程之列,這一點想必大家也都能夠理解。
因此我們首先要對主機都包含哪些零部件,以及有關他們的基礎知識,需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首先組成主機的各部分零部件包括機箱、電源、主板、CPU、顯卡、內存、硬碟,目前來看,主機部分主要就包含這七大部分,以前的主機還會配有光碟機,不過現在來看,光碟機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下面我們分別對這七大部分進行一個大概的介紹。
機箱
機箱的作用就是為其他六大部分配件提供一個穩定工作的空間,就像一臺汽車的外殼那樣。
對於機箱的認識,我們不需要去太多關注一些意義不大的介紹,例如什麼塔式、HTPC式、遊戲機箱等。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只要知道,選擇的機箱,一定要適配我們選擇的主板,簡單來說,不要讓選擇的主板放不進機箱,做到這樣就可以了。
所以根據主板板型來選擇,機箱大致上分為ITX機箱、M-ATX機箱和ATX機箱,對應的分別就是相應板型的主板,板型由小到大。
因此選擇機箱第一步要確定的是,你選擇的機箱必須能夠放下主板,然後再考慮外觀等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