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中的晚餐,
是國人三餐中最「五花八門」的,
有人大魚大肉,
有人清粥輕食,
有人乾脆不吃.
但是晚餐不好好吃,
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
這幾種食物,建議大家晚餐要少吃:
這裡的「三高」:指的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
比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製品等等。
食用過多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導致體重上升,其次,還會對人的運動能力和大腦性能有著削弱作用,時間久了,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等病症。
通常情況下,蛋白質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如果過量食用,一方面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骨質疏鬆等缺鈣症狀,另一方面會導致尿液中的鈣量增加,形成高尿鈣,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此外,高蛋白食物一般嘌呤含量也很高,容易引起尿酸升高,最後演變成尿酸結石、痛風等。
而且晚餐若進食太多高蛋白、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會刺激肝臟製造極低密度脂蛋白,形成高血脂症,也極易形成脂肪肝。
包括辣椒、花椒、咖啡、冷飲等等具有刺激性,卻能讓人興奮的食物。
經過了一整天的學習和工作,晚上就想放肆大吃一頓,而刺激性的食物是很多人的首選,比如火鍋配冷飲,簡直不要太爽!
但這類食物容易對腸胃造成刺激,影響腸胃系統的正常工作,從而影響消化吸收,甚至還會導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
而且此類食物還會通過刺激舌尖,進而刺激大腦中樞神經和身體各部分的神經末梢,導致心跳加快、體溫上升和較長時間的興奮感,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比如紅薯、南瓜、蘿蔔、土豆、酸性果汁等等。
這類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假如食用過多,氣體一時排不出去,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很多人習慣做一次飯菜,吃兩頓,這樣省時又省事。
殊不知,看似方便的背後,其實給細菌滋生創造了機會。
在兩餐間隔的幾個小時之間,由於飯菜一直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細菌和微生物的「侵襲」,吃進體內,影響健康。
而且食物放的時間長了,不僅口感變差了,營養也在悄悄流失,可謂是得不償失,所以大家還是儘量現做先吃,少吃剩菜。
酒精會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抑制,導致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平衡被破壞,不僅擾亂了整晚的睡眠,還大大影響了第二天的精神狀態。
嚴重時酒精還會麻痺血管運動中樞,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從而加重心臟的負擔。
而且酒精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假如長期飲酒過量,還會導致肝慢性中毒,出現肝硬化、酒精肝等疾病。
總之,少飲酒,不酗酒,如果實在想喝,小酌一杯即可。
一日三餐都要注重營養的均衡,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缺一不可。
不要偏飲偏食,避免出現人體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等問題。
現在很多人早午餐外食較多,往往沒吃夠蔬菜和粗糧,晚上就可以多補充點新鮮蔬菜,維持一整天的營養均衡,還可以用燕麥、黑米等粗糧代替白米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上面說過的高糖、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熱量食物都少吃,儘量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來代替。
不過晚餐水果儘量選擇低GI類哦,比如蘋果、梨、聖女果等。
俗話說:早餐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因為夜晚相較於白天,人們的活動量減少,熱量消耗少,食用太多不好消化,容易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變為脂肪,導致肥胖。
而且未消化的食物積累在腸胃中,還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所以,晚餐大概吃七八分飽即可。
吃晚餐最理想的時間是:距離睡覺時間至少3—4小時,吃太早晚上容易餓,吃太晚食物還沒完全消化,會加重消化負擔。
如果因為加班等原因,只能在睡前一兩個小時吃飯,就儘量吃一些易消化,低脂有營養的食物。比如雞蛋、牛奶等。
減少點外賣的次數,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聚餐外食,則儘量少吃重油重鹽的食物,多吃蔬菜類食物來飽腹。
吃到略有飽意後就放下筷子,有助於控制食量。
晚餐別再隨意吃,
吃對身體更健康!
還在為明天吃什麼煩惱?
小意的菜譜花樣百變
家常又好做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有意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