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咪蛋都要在花園裡玩半天,找小蝸牛,還有瓢蟲們,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漂亮的小瓢蟲出現在植物上,今天就來好好地研究一下它們!
Coccinellidae 是瓢蟲的正式名詞,這是拉丁語,而法語裡是一樣的,叫做:Coccinell 發音為:可可星奈勒,咪蛋每天就叫著Coccinell當她發現一隻瓢蟲之後,而法語兒歌也有一首就叫《Coccinell》。
而我們一般叫瓢蟲:Ladybug..但是為毛呢??
瓢蟲 (學名:Coccinellidae)
是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通稱,它們都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
而英文名ladybug裡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這裡居然有宗教寓意??
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藍、紅、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你知道嗎?如果按照食物種類來劃分,瓢蟲可以分為三大類:肉食性的,菌食性的和草食性的,對於人類來說,食草的自然就是害蟲了,肉食性瓢蟲則以蚜蟲、介殼蟲為食,是益蟲呢!
引進瓢蟲物種能夠驅趕並取代既有的瓢蟲,一種生物防治的手段!
所以了解哪種瓢蟲是吃什麼的很重要哦!
本文就一個個看過來
首先來看在農業上作為益蟲的:肉食性瓢蟲
自然就是最受小朋友和園丁,農民歡迎的七星瓢蟲啦!
七星瓢蟲(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廣泛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
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
廣泛分布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
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今天咪蛋在樹葉上看到的就是黑底兩個紅斑的這種瓢蟲呢。
異色瓢蟲之間還可以這樣,看到的話不要奇怪哦,它們是同一類的。
六條瓢蟲(Menochilus sexmaculatus)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
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其實花紋很不一樣,中間有一個十字黑帶呢!
大龜紋瓢蟲(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
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果然很像烏龜殼!
龜紋瓢蟲(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hmmmm,這哪裡像了???
大突肩瓢蟲(Synonycha grandis)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澳洲瓢蟲(Rodolia cardinalis)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
原產地為澳洲,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果然澳洲的物種特別古怪,這種瓢蟲的殼上居然長毛!
黑緣紅瓢蟲(Chilocorus rubidus)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
學名裡的「rubidu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紅寶石。
果然像紅寶石啊!
那麼以上都是肉食性的「益蟲」,下面來說菌食性的,這種以白粉病菌維生的瓢蟲一共就兩種,看看讓園丁們討厭的白粉病吧!
白粉病(英文:Powdery mildew)
為一種植物常見的真菌性病害,是由不同種類的白粉病原菌所引起,植物受其感染之後,其葉片及枝條上會產生白色粉末狀的斑點,因此白粉病是比較容易發現的植物病害之一。
而下面這兩種小可愛是專吃白粉病菌的!
柯氏素菌瓢蟲(Illeis koebelei)
亦稱為黃瓢蟲。
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長得真是很可愛,斑點在上半身啊!
十二斑褐菌瓢蟲(Vibidia duodecimguttata)
亦稱為白瓢蟲。
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那麼最後來說說小「害蟲」瓢蟲們!
這些草食性瓢蟲都歸於食植瓢蟲亞科,其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比較,它們的翅膀不具有光澤。。。。。。
茄二十八星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馬鈴薯瓢蟲(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以上兩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
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布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
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東南亞一帶。
波氏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
見於日本衝繩諸島、臺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臺灣蘭嶼。
啊,這些小害蟲們都長得毛茸茸,斑點多多,小朋友要記住了哦!
當然,瓢蟲的世界很大很大,還有許多瓢蟲等著我們去認識
黃色22點的瓢蟲,也是吃黴菌的
總的來說瓢蟲都會經歷卵 - 幼蟲 - 蛹 - 成蟲四階段的完全變態。
成蟲於交配後,會攀附在食物近處進行產卵。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身體上有突起與刺,和成蟲型態迥異。
瓢蟲的幼蟲居然是這樣的!沒想到啊沒想到!
甲蟲類之中有幼蟲與成蟲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蟲多為幼蟲與成蟲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
蛹
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的幼蟲在植物的葉背等處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型態。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但隨著翅膀硬化,會呈現出特徵的圖樣。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見到瓢蟲的成蟲。大部分的瓢蟲以成蟲的型態度過冬天,越冬之際會以集團形式躲在石頭與倒木的底下,集團的規模從數隻到數百隻,甚至數萬隻。
我倒是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
那麼關於瓢蟲的知識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至少,今後可以和咪蛋說明哪些瓢蟲不可以抓來玩兒啦!
從2014年開始的這個公眾號,獲得了許多付費真愛粉的支持,現在已經進入了第六個年頭,長居法國的本人在養育女兒咪蛋的同時,仍然堅持每日更新,這全賴廣大真愛粉的支持。
成為付費真愛粉後,你也將獲得本人更多資源的共享。
付費真愛粉特權:1,每天接收推送,全年365天不間斷。
2,可以使用付費菜單收看以往全部內容(目前是六年的內容量,兩千篇乾貨圖文)。
3,定期會有電子書發布,真愛粉付費下載價格低廉,還可以享受素材庫免費高清大圖禮包。
4,可以加入微信真愛粉群,匯集同好,交流藝術和生活。
免費用戶:免費用戶每周可以收到兩三次推送。
付費標準:240元/年,VIP身份到2020年12月31日截止。(任何時候付費都是一樣用到年底哦,本站按年付費,早付早看。)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帳號為 woodysleep@126.com(支付之後請在魔女屋LYL公眾號裡回復支付帳號以便我們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