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概況
名人花苑小區,坐落於龍吳路2525弄,小區分東西兩個區,佔地面積50229㎡。小區現有住戶849戶,戶籍人口1005戶,樓組40個,居民總人數2467人。針對小區現實問題和居民需求,名人花苑居委會從社區文化團隊建設入手,以文化為內核,以文化團隊作為社區粘合劑,打造社區共同體,促進社區融合發展。
名苑居委在 「共建最美綠色家園」自治項目的基礎上,延續升級,決定成立「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將小區的志願者骨幹和熱心社區事務、喜歡種花草的綠化達人組織起來,對小區綠化定期種植、養護、施肥,監督並協助物業綠化工把小區綠化維護好,達到美化小區、宣傳推動小區人人愛護綠化、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
社區自治平臺
「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其中文化名人理事會下設文化名人委員會、多彩名人理事會、時尚名人理事會,各委員會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員若干。文化名人理事會堅持在黨總支和居委會的引領下,以文化建設為內核,整合社區文體團隊,充分連結社區資源,建構多維度的社區關係網絡,打造社區共同體。文化名人理事會,一方面以項目為重點,積極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文化建設吸引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的活動中來,引導居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
社區自治項目
如何將社區中的居民吸引出來參與社區活動,融入社區?名人花苑小區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民間高手臥虎藏龍,不少居民都是園藝愛好者。居委通過「共建最美綠色家園」項目將他們組織起來,搭起了交流的平臺,通過活動交流種花養綠的經驗,擴大交際圈,陶冶情操,改善鄰裡關係,打造熟人社區。
「常青藤」引領居民自治新風向
在前期「共建最美綠色家園」打造的良好基礎上,名苑居委通過張貼海報、公告欄、群眾會議、電子屏、微信群等多重手段進行宣傳,引領小區內的「居裡夫人」走出家門,將小區的志願者骨幹和熱心社區事務、喜歡種花草的綠化達人組織起來,凝聚在居委周圍,組建了「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常青藤」小組至今已有40人。
隨著項目展開,形式從原先老師授課變成指導居民,地點也從居委活動室移至居民家的天井院子裡,居民們在交流中漸漸熟悉,關係變得融洽,在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區中,尋得歸屬感。而居委直觀的感受是,工作更加好開展,居民不再只是牢騷,更多的是理解和參與,比如文明樓組的創建。2019年「常青藤」項目將持續推進和延伸,計劃以「樓組自治」為主基調而開展。
為了方便溝通,「常青藤」建立了微信群,這成為居民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居民們不僅拉近了關係,也認識和了解了居委工作,同時也逐漸開始參加居委團隊和各類志願活動。「常青藤」小組成員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每月只要在「清潔家園」微信群裡一聲吼,大家都早早在居委集合,拿著火鉗和垃圾袋,清潔自己的美麗家園。
「讀書漂流瓶」使家庭更加融合
參與社區自治活動的居民逐漸多了起來,但仍以退休的老年人居多,他們多是社區自治的老骨幹,缺少了中年輕人的身影。
為了進一步增加社區活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讓老中青三代人都能夠走出家門,參與到家園自治中來,名苑社區通過寒暑假將小區內的兒童聚集到一起,開展了「讀書漂流瓶」自治項目活動,從文化、科普、法律、心理、健康等主題關愛兒童成長,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社區發展、志願服務相融合,如「我爸爸」之親子讀書會、「鄰裡團結 和諧萬家」主題讀書會等。
通過這些活動讓社區的孩子們在活動中融入到社區大家庭中,也帶動了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走出了家門,為家長之間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於是「名苑居民區未成年人家長交流群」社交平臺便誕生了。
搭建家長交流平臺的一個最重要特點,就是可以連結各個家庭的不同資源,對於豐富親子生活、促進學習教育起一定積極作用。
比如,有的家長會烘培,就在社區裡組織了一場親子烘培活動,結果大受歡迎;有的家長擅長剪紙,就帶領小朋友們在暑假裡進行剪紙課程學習。慢慢的,這個交流群也逐漸引起很多周邊家庭的興趣,越來越多人開始參與進來。微信群交流群從最初的20幾個成員,發展到現在近90人。
有了這個交流平臺後,家長們在群裡從相互討論育兒經驗、孩子學習經驗逐漸擴展到社區公共議題。不但促進家庭和諧,亦促進了社區的融和,使得大家公益意識與幸福指數逐漸攀升。
老幼攜手,垃圾分類向前走
名苑居民區是華涇鎮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居委把「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與「讀書漂流瓶」兩個鎮級自治項目相結合,以「老幼攜手」為主題,在社區內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自治方式,共同引領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如居委在暑期通過讀書漂流瓶活動為青少年們開展「垃圾分類你我他,爭做垃圾分類小能手」,在各團隊匯報演出中穿插「給垃圾找個家」遊戲,活動得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積極參與,確保垃圾分類的宣傳入樓道,進家庭,讓垃圾分類成為了一種新時尚。
剛開始的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每天需要志願者督導居民正確分類以及掃描綠色帳戶卡,居委首先在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的會議上進行了動員,組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他們一方面無私奉獻地為居民服務,另一方面監督物業完善服務,監督小區的日常管理,通過小區各種聯席會議,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居委通過「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和「讀書漂流瓶」活動的大力宣傳,使兒童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宣傳和踐行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最終老幼攜手,影響和帶動家中的中青年居民一起參與進來,通過居民自治,共商共建,讓社區家園變得更美好。
☝垃圾分類活動
☞志願者團隊
作者:華涇鎮
原標題:《「常青藤」打造最美綠色自治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