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打造最美綠色自治家園

2021-01-08 澎湃新聞

社區概況

名人花苑小區,坐落於龍吳路2525弄,小區分東西兩個區,佔地面積50229㎡。小區現有住戶849戶,戶籍人口1005戶,樓組40個,居民總人數2467人。針對小區現實問題和居民需求,名人花苑居委會從社區文化團隊建設入手,以文化為內核,以文化團隊作為社區粘合劑,打造社區共同體,促進社區融合發展。

名苑居委在 「共建最美綠色家園」自治項目的基礎上,延續升級,決定成立「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將小區的志願者骨幹和熱心社區事務、喜歡種花草的綠化達人組織起來,對小區綠化定期種植、養護、施肥,監督並協助物業綠化工把小區綠化維護好,達到美化小區、宣傳推動小區人人愛護綠化、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

社區自治平臺

「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其中文化名人理事會下設文化名人委員會、多彩名人理事會、時尚名人理事會,各委員會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員若干。文化名人理事會堅持在黨總支和居委會的引領下,以文化建設為內核,整合社區文體團隊,充分連結社區資源,建構多維度的社區關係網絡,打造社區共同體。文化名人理事會,一方面以項目為重點,積極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文化建設吸引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的活動中來,引導居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

社區自治項目

如何將社區中的居民吸引出來參與社區活動,融入社區?名人花苑小區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民間高手臥虎藏龍,不少居民都是園藝愛好者。居委通過「共建最美綠色家園」項目將他們組織起來,搭起了交流的平臺,通過活動交流種花養綠的經驗,擴大交際圈,陶冶情操,改善鄰裡關係,打造熟人社區。

「常青藤」引領居民自治新風向

在前期「共建最美綠色家園」打造的良好基礎上,名苑居委通過張貼海報、公告欄、群眾會議、電子屏、微信群等多重手段進行宣傳,引領小區內的「居裡夫人」走出家門,將小區的志願者骨幹和熱心社區事務、喜歡種花草的綠化達人組織起來,凝聚在居委周圍,組建了「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常青藤」小組至今已有40人。

隨著項目展開,形式從原先老師授課變成指導居民,地點也從居委活動室移至居民家的天井院子裡,居民們在交流中漸漸熟悉,關係變得融洽,在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區中,尋得歸屬感。而居委直觀的感受是,工作更加好開展,居民不再只是牢騷,更多的是理解和參與,比如文明樓組的創建。2019年「常青藤」項目將持續推進和延伸,計劃以「樓組自治」為主基調而開展。

為了方便溝通,「常青藤」建立了微信群,這成為居民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居民們不僅拉近了關係,也認識和了解了居委工作,同時也逐漸開始參加居委團隊和各類志願活動。「常青藤」小組成員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每月只要在「清潔家園」微信群裡一聲吼,大家都早早在居委集合,拿著火鉗和垃圾袋,清潔自己的美麗家園。

「讀書漂流瓶」使家庭更加融合

參與社區自治活動的居民逐漸多了起來,但仍以退休的老年人居多,他們多是社區自治的老骨幹,缺少了中年輕人的身影。

為了進一步增加社區活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讓老中青三代人都能夠走出家門,參與到家園自治中來,名苑社區通過寒暑假將小區內的兒童聚集到一起,開展了「讀書漂流瓶」自治項目活動,從文化、科普、法律、心理、健康等主題關愛兒童成長,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社區發展、志願服務相融合,如「我爸爸」之親子讀書會、「鄰裡團結 和諧萬家」主題讀書會等。

通過這些活動讓社區的孩子們在活動中融入到社區大家庭中,也帶動了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走出了家門,為家長之間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於是「名苑居民區未成年人家長交流群」社交平臺便誕生了。

搭建家長交流平臺的一個最重要特點,就是可以連結各個家庭的不同資源,對於豐富親子生活、促進學習教育起一定積極作用。

比如,有的家長會烘培,就在社區裡組織了一場親子烘培活動,結果大受歡迎;有的家長擅長剪紙,就帶領小朋友們在暑假裡進行剪紙課程學習。慢慢的,這個交流群也逐漸引起很多周邊家庭的興趣,越來越多人開始參與進來。微信群交流群從最初的20幾個成員,發展到現在近90人。

有了這個交流平臺後,家長們在群裡從相互討論育兒經驗、孩子學習經驗逐漸擴展到社區公共議題。不但促進家庭和諧,亦促進了社區的融和,使得大家公益意識與幸福指數逐漸攀升。

老幼攜手,垃圾分類向前走

名苑居民區是華涇鎮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居委把「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與「讀書漂流瓶」兩個鎮級自治項目相結合,以「老幼攜手」為主題,在社區內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自治方式,共同引領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如居委在暑期通過讀書漂流瓶活動為青少年們開展「垃圾分類你我他,爭做垃圾分類小能手」,在各團隊匯報演出中穿插「給垃圾找個家」遊戲,活動得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積極參與,確保垃圾分類的宣傳入樓道,進家庭,讓垃圾分類成為了一種新時尚。

剛開始的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每天需要志願者督導居民正確分類以及掃描綠色帳戶卡,居委首先在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的會議上進行了動員,組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他們一方面無私奉獻地為居民服務,另一方面監督物業完善服務,監督小區的日常管理,通過小區各種聯席會議,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居委通過「常青藤」綠色家園自治小組和「讀書漂流瓶」活動的大力宣傳,使兒童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宣傳和踐行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最終老幼攜手,影響和帶動家中的中青年居民一起參與進來,通過居民自治,共商共建,讓社區家園變得更美好。

☝垃圾分類活動

☞志願者團隊

作者:華涇鎮

原標題:《「常青藤」打造最美綠色自治家園》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南通崇川:鄰裡自治「呼拉圈」 圈出自治「大...
    作為秦灶街道唯一的城市社區,蘇陽社區通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和模式,在社區服務、社會治理、鄰裡互助、矛盾調處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出鄰裡自治「呼啦圈」機制,在社區的帶領下,建立了鄰裡自治服務資源分享資料庫,形成各類資源的共融共建共享,營造和諧鄰裡氛圍。
  • 印刷牛皮紙膠帶|綠色包裝,守護綠色家園
    >先前有專家統計了一年的包裹數量大概估算後發現包裹上所使用的包裝膠帶竟可繞地球300圈由此可見每年產生的包裝膠帶垃圾若無法得到合適的處理將會造成巨大的汙染為了守護綠色家園我們永冠便投入研發了這款可再生利用的包裝膠帶以環保可再生利用的牛皮紙為基材打造綠色包裝 守護綠色家園淋膜牛皮紙表面 不僅耐水性能優越 包裝封箱不怕潮還能輕鬆手撕 便利生活塗以橡膠環保無毒
  • 《武林馨說》應家橋社區:講最美故事 築和美家園
    《武林馨說》應家橋社區:講最美故事 築和美家園 2020-12-1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門一件事丨民間「智囊團」共建美好家園
    社區治理,是打造和諧美麗家園的重要手段。發揮居民自治作用,提升社區治理能力,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才能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區生活。為此,杭銑社區認真執行「開門一件事」,打造了居民參事議事、參與社區建設的議事亭。議事亭本是小區公園一處木質長廊,經過改造後,變得乾淨整潔,美觀大方。
  • 2020年度酒泉市「最美家庭」「綠色家庭」的公示
    2020年度酒泉市「最美家庭」「綠色家庭」的公示 2020-12-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髒亂差」到「綠淨美」祥和家園更「祥和」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王奇峰 實習生 趙銳 通訊員 袁佳麗 汪露) 「祥瑞福地引來茂盛財氣,和睦親鄰創建文明家園。」11月24日,記者來到鹹安區浮山街道辦事處香城社區祥和家園,遠遠就看到小區大門兩側的新對聯。
  •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宿遷打造一個會「呼吸」的綠色家園
    中國人居環境獎、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十三五」期間,宿遷圍繞服務民生的工作中心,緊扣建設「強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遷的目標,在「完善功能、豐富內涵、打造特色、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全面打造了一個會「呼吸」的綠色家園。數據飽含民生溫度。
  • 昌邑市創建「四就近」品牌社區 構建老年人幸福家園
    近年來,昌邑市立足優勢資源,全城區布局,精心創建「四就近」品牌社區,打造「十分鐘」為社區為老樂老服務圈,紮實推進老幹部工作向基層延伸,構建老年人幸福家園。全域布局規劃,構建「十分鐘」服務圈。召開黨建研究會離退休幹部黨建研究分會,專題研究討論「本色家園·四就近服務綜合體」工程建設事宜,綜合老年人生活聚集、社區配套設施成熟、周邊交通便捷等因素,在城區打造城南、濰水、大灣3處「四就近」服務綜合體品牌社區,區間距離10分左右車程。
  • 路北區打造老年人「幸福家園」
    路北區打造老年人「幸福家園」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給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了新課題。為使全區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目標,路北區結合實際情況,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把社區建成老年人的「幸福家園」。
  • 常青藤——人人都愛的王道植物(裡面的圖片您沒見過! )
    ----常青藤。今天,我們用圖片介紹,看一看園藝師們是怎麼利用常春藤打造魅力盆栽的。      首先介紹一下常春藤的品種和特性。      常青藤的外形和顏色多種多樣,無論哪種顏色和葉片,都有它獨特有的特點。它的纖長藤蔓總是千姿百態,你可以隨意從它的枝條中剪下一截,放入水中進行培養,也是非常漂亮,它還是一種十分耐寒的植物,只要氣溫不到零度以下都可以健康存活。
  • 闖王鎮坳坪村:綠色發展 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王賢波 通訊員 曹荷香)近年來,闖王鎮坳坪村按照「科學規劃,生態宜居,整潔有序,綠色發展」的建設理念,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 突出常爸IP,聚焦雙語啟蒙——常青藤爸爸品牌形象全面升級
    前不久剛披露A輪融資信息的兒童啟蒙教育公司常青藤爸爸,發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系統。新logo以「常爸」IP形象為中心。「常爸」IP源於常青藤爸爸的創始人黃任的個人形象,粉絲們親切地稱他為「常爸」。三年多前畢業於常青藤名校耶魯大學的常爸,辭去了投行的高薪工作,創辦公眾號「常青藤爸爸」。嚴謹、務實、理性的觀點和文風,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形成了「常爸」這一KOL形象:學霸、三觀正、別人家的爸爸。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常爸」已經不僅僅是一個KOL人設,而是一個更加立體的IP形象。在系列原創音頻故事中,「常爸」與兒子「小小常」以親子對話的形式出現。
  • 2019-2020年度中國輪胎常青藤大獎在京揭曉
    據凱睿賽馳諮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衛國介紹,常青藤取義高端定位,旨在打造年度輪胎行業盛會,尋找行業翹楚,形成「中國輪胎常青藤聯盟」,連結輪胎上下遊產業,積極維護汽車後市場產品及服務質量。他還強調,中國輪胎常青藤大獎在輪胎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將為企業的品牌建設注入強大的動力,而且大獎本身未來勢必也將成為一個輪胎評價領域的優質品牌。
  • 「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和美家園,洞涇這個小區有一套
    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陸嗣君說,「和美家園自治經發揮了大作用。」「三禮四員」叩開社區自治大門「您好!我們是社區的人口普查員……」社區工作人員曹彬陽話還沒說完,居民葉家忠說:「我認得您的,辛苦啦!」確認身份信息後,兩人互致微笑。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場景卻讓曹彬陽很感動。
  • 徐匯區龍華街道:「紅色引擎」匯聚社區自治新合力
    為推動深入融合,龍華街道黨工委敞開「合作共享」胸懷,以加強區域協商共治和推動社區居民自治為主線,突出機制建設,強化制度配套,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明顯提升,幹事創業氛圍越來越濃厚,黨建「紅色引擎」匯聚成為民服務的「紅色動能」。
  • 石家莊裕華區雅清社區黨總支以評促建 有效實現樓宇文化「微自治」
    」樓宇文化建設評比活動,以評促建,有效實現社區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範圍的「微自治」,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雅清社區黨總支堅持區「三創四建」活動要求中「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的基本原則,通過評比活動將社區引領與居民自治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社區打造成宣傳黨建工作的主陣地,把樓道打造成傳播特色文化的主戰場,使家庭成為弘揚社會道德的主渠道。發揮黨建特色、樹牢紅色屬性。
  • 【婁底市】共享共建,打造美麗家園——萬寶鎮「美麗屋場」助推美麗...
    11月26日,走進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的村莊,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小樓房,一面面精心裝扮的文化牆,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道路兩旁迎風搖曳的柏樹、桂花樹,休閒廣場欣然起舞的村民,處處展現著家園美、生活好的現代鄉村新面貌。
  • 崑山橫墅江:「兩橫一豎」,編織最美幸福圖景
    如何讓來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共建共享「和諧社區」,在幸福小康路上有更多獲得感,橫墅江社區的答案是「兩橫一豎」,用一個「幹」字,編織幸福最美圖景。「向心合力」讓鄰裡更有溫度「穿上了紅馬甲,我就是這條街最靚的仔!」說這句話的是康橋學校老師許春得。
  • 居民自治,看看寶山這個社區是怎麼做的
    為進一步提高居民自治共治水平,體現「三一兩全一通」工作成果,寶山區友誼路街道臨江新村以居民自治為抓手,依託「社區通」平臺,努力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社區治理新路。「社區通」增強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動性,自治共治的良好氛圍已然形成。保暢通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社區通」各個版塊負責人均會每天在「黨建園地」「社區公告」「辦事指南」等版塊發布內容。在「黨建園地」版塊,社區工作人員每天發布黨建知識。
  • 最美漁村,我的家園!西島小朋友用雙語介紹自己的家鄉……
    這是最美的漁村,這是最美的家園這是一座天涯之涯的小島它是遊客尋找的海上桃源也是西島居民的家園......最美漁村,我的家園為了讓來到西島的遊客更了解西島我們組織西島的小朋友和西島的女民兵在漁村遊客最集中的道德廣場舉辦這樣一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