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人民時評)

2020-12-17 央視網

  從我國的發展實際來看,科技創新既是一種追求卓越的知識創造活動,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現實基礎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是科技解決方案更精準的前提。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是科技解決方案更有效的基礎

  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報告顯示,過去5年,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中國在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等5個領域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這份名為《以科研的力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的報告表明,中國科技界正將目光聚焦發展,積極用科學研究助力破解發展難題、滿足發展需求。

  目前,科技創新的角色越來越關鍵,擔當的分量越來越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跑道上,我國近年來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服務民生、造福社會、促進經濟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今天,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可以說,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

  從我國的發展實際來看,科技創新既是一種追求卓越的知識創造活動,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現實基礎。從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到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技術發展不足,再到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斷提升、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等領域科技發展滯後問題日益凸顯……這些體現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的實際問題,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是科技解決方案更精準的前提。科學家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選擇研究方向,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入手,會更有利於尋找到科研選題和突破口。對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抓緊推進,對屬於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提前部署。

  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是科技解決方案更有效的基礎。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研究亟待加強。只有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才能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與此同時,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佔據競爭高地,也需要逐漸向基礎研究領域挺進。因此要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讓高科技企業成為創新重要發源地。

  加快科技創新,依靠的是奮戰在一線的千千萬萬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及市場主體。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基礎條件,就會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湧現出來,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有效的科技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甌江時評 | 惟改革創新者勝
    甌江時評 | 惟改革創新者勝 2020-12-10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時評:面對科技「卡脖子」,這屆年輕人請奧利給
    新華時評:面對科技「卡脖子」,這屆年輕人請奧利給 科技的突破離不開奮鬥的積累,年輕人不斷的灌溉是科技樹成長壯大的希望。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醫療美容 「醫療」性質當明確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醫療美容,「醫療」性質當明確(人民時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醫學科技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擊中了人們的需求:從去皺、祛斑、提拉到割雙眼皮、墊高鼻子、削骨整頜,無所不包。
  • 【地評線】中安時評:勇於追夢,刷新中國科技創新新高度
    從「嫦娥」探月到「天眼」探空,從「復興號」高鐵風馳電掣到「奮鬥者」號萬米深海巡航,從「北鬥衛星」完成全球組網到「天問一號」開啟探火之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開創了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新局面
  • 人民時評:也談「日本人的感情」
    人民時評日本首相如何對待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牽動著包括中國在內的戰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小泉首相以「日本人的感情」、以「慰靈方法各國不同」為藉口,為自己執意參拜靖國神社辯護。的確,人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如果為了滿足自己的感情,以傷害別人的感情作為代價,那就是損人利己的"冷血"行為。以"日本人的感情"為藉口,小泉首相執意參拜靖國神社,就是對戰爭受害國人民的蔑視和挑釁。
  • 人民時評常用高級詞、比喻句、擬題八式、句式搭配……
    內 容 中學語文 人民時評高級詞彙 ▼ 示例: 從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到築牢
  • 做科技創新的時代見證者 人民數字TMT網站正式上線!
    6月8日,人民日報數字傳播針對科技領域自主開發的科技垂直服務網站——人民數字TMT正式上線。網站圍繞「科技創新的時代見證者」的定位進行內容生產,旨在成為科學時代的見證者、科技工作的傳播者、科學進步的推動者、科技文明的參與者。
  • 向改革創新要活力 向數智人防做轉變——《杭州市人民防空「十四五...
    12月9日下午,全市人防系統《杭州市人民防空「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研討會在建德舉辦。與會人員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全市人防2021年工作思路、三年行動計劃以及2035年遠景展望,對「十四五」時期的人防工作進行了熱烈探討。
  • 對創新能力的評價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人民時評)
    優化學術生態,真正打造有利於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滿足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評價體系,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儘快扭轉「論文掛帥」「SCI至上」等現象,需要從根本上解決評價指揮棒問題。此次印發的《意見》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論文『SCI至上』的影響」,要求「規範各類評價活動」。
  • 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吹響科技強國號角,勇立創新時代潮頭」科技文化...
    12月18日上午,「吹響科技強國號角,勇立創新時代潮頭」中國人民大學科技文化專題系列講座舉行。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馮長根為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以「今天,我們怎樣做科研」作主題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在活動前會見馮長根,副校長顧濤出席會見並主持講座。
  • 高考作文輔導220(乾貨素材):科技創新,北鬥閃耀
    高考真題分析2014年天津卷對「智慧晶片」利與弊的思考;2016年浙江卷對「虛擬世界」的看法,天津卷「電子閱讀」與「紙質閱讀」相結合的個性青春閱讀;2017年全國一卷「中國關鍵詞」,向世界介紹中國;2019年全國一卷批駁科技時代勞動全部交給人工智慧。
  • 【翠島時評】黨員幹部要錘鍊「鐵肩膀」勇挑「千斤擔」
    【翠島時評】黨員幹部要錘鍊「鐵肩膀」勇挑「千斤擔」 2020-11-23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動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
    「以人民為中心」這條紅線在這部著作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中一以貫之,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為民的博大情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走好群眾路線,理論聯繫實際,做到守正創新,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真正落到實處。
  • 奔向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今天,江蘇省委書記向他們發出激情...
    婁勤儉說,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江蘇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基礎厚實的優勢,統籌發展與安全,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百折不撓地辦好自己的事,搶佔先機、制勝未來,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偉大徵程中展現江蘇擔當、作出江蘇貢獻。  從0到1,既把握創新特點,又遵循創新規律,既奇思妙想,又博採眾長。
  • 最新作文素材:匯集2020年六月最新時評(精選最熱門話題)
    跨越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口,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章。越是困難挑戰加大,越要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越要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綠色創新要動力。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築牢生態文明之基,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才能建設美麗中國,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謀劃「十四五」中堅持「人民至上」理念
    在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貫徹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凸顯「人民至上」理念。  把明確發展方向和堅持問需於民統一起來。十九大報告曾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 奔向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今天,江蘇省委書記向他們發出激情呼喚
    婁勤儉說,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江蘇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基礎厚實的優勢,統籌發展與安全,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百折不撓地辦好自己的事,搶佔先機、制勝未來,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偉大徵程中展現江蘇擔當、作出江蘇貢獻。從0到1,既把握創新特點,又遵循創新規律,既奇思妙想,又博採眾長。
  • 石獅市公安局鳳裡派出所:向人民滿意而行
    15年來,鳳裡派出所始終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最高標準,不斷傳承創新,接續向人民滿意而行,先後推出了五種親民卡、暫借安全帽、警民一鍵通、 「網際網路+」民生警務平臺、七項「馬上就辦」、免費GPS防盜鎖、「民調入所、多元調解」等創新舉措,近年來又打造了二維碼樓門牌、購房入戶一站辦理、「鳳裡微警務」APP、多元共治聯盟、「智慧安防小區」、社區調解主任駐所等創新品牌,持續建設平安高地、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 人民日報評論員: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在日前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條件,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 【權威訪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擺在各項規劃任務首位,進行專章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