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喜歡上凱特-布蘭切特是因為電影《伊莉莎白》,她飾演陰鬱並帶著點瘋癲的伊莉莎白一世,氣質疏冷、演技卓絕。
之後,是因為《指環王》中的精靈女王,一身白衣白髮仙氣飄飄、美到發光。
然後是女同題材的電影《卡羅爾》,她身著50年代的復古裝束,溫柔與霸氣並存。
凱特-布蘭切特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精彩的熒幕形象。
而除了演技外,很多人物造型也非常吸睛,像上面說的幾部電影就都拿過或提名過各大影展的最佳服裝獎。
這幾部服化道都非常出名的電影就不說了,喵來舉例一部有點冷門,但服裝卻同樣精彩的電影《藍色茉莉》。
講的是落寞貴婦茉莉重新展開生活的故事,女主的穿搭特別好看,是那種舒適溫馨又簡約高級的風格。
造型雖然簡單,但看起來舒適又有氣質,跟《三十而已》裡顧佳的穿搭有點像,不過,茉莉可是擁有顧佳買不到的愛馬仕鉑金包。
想嘗試舒適+簡約+高級感穿搭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哦~
拋開電影,在現實生活中,凱特也是衣品卓絕,還被封為制霸紅毯的「大魔王」。
確實,從1997年進入影壇到現在,她的紅毯造型幾乎沒失過手,一出場就賞心悅目。
她有點大器晚成,28歲才步入影壇,30歲開始走紅,在這之前她主要是演莎士比亞舞臺劇,所以剛出道時的造型總帶著浪漫文藝的味道。
穿著簡約、面容年輕,像個知性溫柔、家世教養都很好的白富美。
凱特的氣質帶著高貴,像富家養出的大小姐,但其實她出身普通,10歲時父親去世,她還得做兼職補貼家用。
1998年,歷史電影《伊莉莎白》上映,這成為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劇中她演技精湛,造型也很精美,對歷史的還原度很高。
這部電影為凱特帶來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MTV電影獎最具突破女演員、BAFTA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等諸多榮譽。
出席這部電影的金球獎時,凱特身穿黑色吊帶裙亮相,肌膚雪白、身材曼妙、簡單卻優雅非常。
同年出席奧斯卡時,也是一件吊帶裙,來自John Galliano的紫色鮮花裙,花朵環繞背部,性感又春意盎然。
這套禮服整體沒有特寫好看,特寫上半身時,深紫、花朵與美背結合,更加豐富精緻,而凱特俏皮的姿勢也為造型注入了更多活力。
ps:年輕時的凱特真的太美了。
不過,喵最喜歡的還是她前一年參加威尼斯電影節時穿的一身中式花卉禮服,古典清雅、身姿曼妙、氣質溫婉。
近拍臉,面容更加好看,優雅中帶點少女感,是非常清爽自然的少女感,而不是油膩裝嫩。
拍攝《伊莉莎白》時,凱特在電影圈還算是個新人,因此在衣著上還沒那麼有氣場,而是溫柔與知性並存,並帶著點青澀的味道。
直到30歲後,凱特才漸漸在衣著上體現「大魔王」氣場。
像在2000年的奧斯卡紅毯上,她一身鑲金露背禮服搭配大背頭、煙燻妝,氣場十足,這造型放到20年後的今天依然時髦。
此時的她對比前一年的紅毯形象,不僅穿的更成熟,連肢體動作也變得穩重很多。
之前在接受採訪時身體前傾、小動作很多,看起來有點慌張。
僅僅一年時間,大魔王就漸成氣候,不再有多餘動作,動也只動頭跟眼睛,像個視察群臣的女王。
之後,凱特就正式開啟大魔王模式,不管是寫真還是紅毯,都一改往日小家碧玉般的清甜美好,而是在成熟優雅裡融入了酷酷的味道。
2005年,凱特跟小李子合演的《飛行家》上映,該片為她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配,領獎時凱特身著鵝黃長尾禮服亮相,搭配復古捲髮,顯得明亮又優雅。
而這套造型也成為她的經典著裝,不僅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著裝,還被杜莎夫人館用作她的蠟像造型。
不過這蠟像做的太菜,既沒還原凱特的模特身段,面部也做的十分僵硬,還很像男扮女裝。
這種復古+優雅的長裙裝扮,成為了凱特常用的穿著模板,她之後的很多出彩裝扮都是這個套路。
還有這種還原20年代名伶的流蘇禮服,看起來復古又華貴。
華麗流蘇禮服的對立面是這種極簡禮服,衣身上幾乎沒別的裝飾,款式乾淨利落,上身大氣十足。
凱特的魅力在於可攻可柔的氣質,帥氣有型的褲裝也是她個人形象的超級加分點。
她曾在採訪說過,自己上學時喜歡打扮成男人,愛穿襯衫和西裝。
翻翻她年少時的照片,確實能找到不少男孩化的打扮。
她還給自己剃過光頭,不得不說,年少時的凱特真的又皮又大膽。
如今,凱特有174cm的身量,再加上氣場越來越強,就更適合這種中性化裝扮了。
她還穿著西裝跟周迅一起拍過廣告,被稱為「周公子」的周迅到了大魔王身邊,攻氣也不得不降低下來,被襯得好嬌小。
跟古早電視《新白娘子傳奇》裡,葉童反串許仙一樣,凱特也反串過男角。
在《我不在那兒》中飾演男主角傳奇歌手鮑勃·迪倫,不僅演得好,連扮相都很還原。
可攻可柔,「柔」不是溫室裡的嬌花,而是溫和優雅;「攻」不是刻意強勢,而是大氣有力;
兼具優雅與氣勢,這就是凱特-布蘭切特為我們留下的獨特的紅毯風格。
就像服裝大師阿瑪尼在《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Style》一書中說的,凱特是他認識的人中最優雅的一位,並且「她是個堅強的女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本文由@喵二聊時尚 原創,小夥伴們可以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