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腰奇穴——主治病症:癲癇、頭痛、失眠、便秘

2022-01-10 理療百科

腰奇穴位位置

腰奇穴位於骶區正中線,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

腰奇穴位準確位置圖

腰奇穴在哪裡

腰奇穴位置在人體骶部,當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

生理解剖

在棘上韌帶中;有第二、三骶動、靜脈;布有第二、三骶神經後支。(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骶神經後支和骶中動脈分布;再深可進入骶管裂孔。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骶神經後支和骶中動脈分布I再深可進入骶管裂孔。

腰奇穴的作用

主治病症:癲癇、頭痛、失眠、便秘。

穴位配伍

腰奇穴配鳩尾穴、神門穴、間使穴、筋縮穴、豐隆穴、大椎穴、風池穴、風府穴、百會穴治癲癇間歇期。

腰奇穴配照海穴、豐隆穴,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癲癇。

腰奇穴配百會穴,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頭痛。

腰奇穴配百會穴、太陽穴,治頭痛。

刺灸法

一般向上沿皮刺2~3寸。

向上平刺1~1.5寸,局部有酸脹感,針感向上放散可至頭部;可灸

腰奇穴解析

腰,腰部;奇,奇特。此穴在腰之最下部,對便秘、頭痛、癲癇療效奇特,故名腰奇。本穴位出自《中醫雜誌》。

腰奇為經外奇穴名(yāoqí EX-B9)。出《中醫雜誌》。在骶部,當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的凹陷中。主治癲癇、頭痛、失眠、便秘。

出處

《中醫雜誌》(1955,9:47):腰奇……在尾骶骨尖端直上三寸。

為健康加油,點讚 + 

相關焦點

  • 腰奇穴:理氣通便、調經止痛
    【導讀】腰奇穴是經外奇穴,有理氣通便、調經止痛的功效,緩解治療頭痛、失眠等作用。
  • 每日一穴:神門
    主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痴呆,癲狂癇證,目黃脅痛,掌中熱,嘔血,吐血,頭痛,眩暈,失音,心絞痛,心臟肥大,心律不齊,高血壓,失眠,健忘,癲癇,癲狂,癇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目黃,咽幹失喑,脅痛,手臂寒,腕關節痛,喉痺,心悸,驚悸,怔忡,癇證,胃痛,大便膿血,咽幹,腕痛,指麻,舌骨肌麻痺,鼻內膜炎,產後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 【每日一穴】照海穴——治療失眠、便秘、腳氣、痛經、月經不調、疝氣等
    導讀:按摩照海穴的作用與好處有治療失眠、便秘、腳氣、痛經、月經不調、疝氣等。
  • 【穴位百科】神庭穴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淚出,目翳,雀目,鼻淵,鼻衄,癲狂,癇證,角弓反張。平刺0.3~0.5寸;可灸。中文名 神庭穴別    名 髮際出    處 《針灸甲乙經》隸屬經絡 督脈主    治 癲癇、驚悸、失眠、頭痛、鼻淵功    能 清頭散風、鎮靜安神
  • 每日一穴之 間使
    間使穴的功效與作用緩解治療心痛、胃痛、胸痛、嘔吐、癲狂、臂痛等病症。功效:清心安神、寬胸和胃、截瘧。間使穴的主治病症循環系統疾病:風溼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炎,心臟內外膜炎。間使穴配伍功效間使穴配尺澤穴:緩解治療反胃、嘔吐、呃逆;間使穴配支溝穴:緩解治療瘧疾;間使穴配腰奇穴:緩解治療癲癇。
  • 每日一穴【顱息穴】,頭痛、耳鳴揉顱息
    【顱息穴的位置】位於頭部,當角孫穴與翳風穴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    【取穴方法】側坐位,在頭部,乳突中央,角孫與翳風沿耳輪弧形連線的上1/3與下2/3的交點處。    【快速取穴】側坐位,在頭部,於耳後髮際,瘈脈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中點處。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溼水氣。
  • 【中醫養生】一個神奇的穴位「神庭穴 」 緩解頭痛失眠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容易出現頭痛、失眠等症狀,今天向大家推薦一個神奇的穴位:神庭穴,有這些症狀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 每日一穴【照海穴】,慢性咽炎妙穴
    ;    2、神經衰弱、癔病、癲癇、失眠、驚恐不寧等精神、神志疾患;    3、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小便頻數等婦科病證;關注微信公眾號經絡技巧。    4、便秘、疝氣 、腳氣、下肢痿痺等。    【作用功效】滋陰清熱,調經止痛。
  • 「每日一穴」腰俞:便秘腹瀉用腰俞,月經可調腰痛除!
    腰俞Yāoshū穴名由來
  • 針灸經外奇穴之(六十四)——環跳穴組
    按:所述「解剖定位」與坐骨神經體表刺激點定位法之一相同,並與日本針灸教材「環跳」穴定位同。(2)中跳:《針灸臨床雜誌》[1995,11(11/12):64-65(站立位時位於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腰俞穴所在)的中點,即奇穴環中與足少陽膽經環跳穴的中點。 主治坐骨神經痛。)
  • 【穴位】經外奇穴之(五十三)——環跳穴組
    按:所述「解剖定位」與坐骨神經體表刺激點定位法之一相同,並與日本針灸教材「環跳」穴定位同。(2)中跳:《針灸臨床雜誌》[1995,11(11/12):64-65(站立位時位於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腰俞穴所在)的中點,即奇穴環中與足少陽膽經環跳穴的中點。 主治坐骨神經痛。)
  • 每日一穴【肓俞穴】,消脂減肥、消除便秘第一穴
    【肓俞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腹脹腹痛、嘔吐、洩瀉、便秘、痢疾、膀胱炎、尿道炎、疝氣、小便淋瀝、月經不調、腰脊痛等。    【功效作用】肓俞穴,通便止瀉、理氣止痛。    【肓俞穴位配伍】肓俞穴配中脘穴、天樞穴、足三裡穴、內庭穴緩解治療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澀痛等症;肓俞穴配天樞穴、大腸俞穴、足三裡穴緩解治療便秘、洩瀉、痢疾。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深刺而瀉。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按揉肓俞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便秘、腹痛。
  • 每日一穴:攢竹
    攢指簇聚,竹指竹子,該穴在眉頭,眉如竹葉簇聚,故名攢竹。主治頭、目等疾患,如前額痛,眉稜骨痛,目眩,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近視,眼瞼瞤動,面癱,頭痛,目眩,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眼瞼瞤動,目翳,頰痛,鼽衄,項強不可回顧,癲癇,屍厥,狂證,小兒驚風,面痛,眼瞼下垂,腰痛,面神經麻痺,現代又多用攢竹穴治療急性結膜炎,慢性結膜炎,淚囊炎,角膜白斑,神經性頭痛等。攢竹穴為治療眼疾和面癱的常用穴。
  • 治療頭痛目眩、失眠、記憶力減退的穴位——神庭穴
    ,有緩解頭痛、目眩、失眠、鼻炎、流淚、目赤腫痛、結膜炎、記憶力減退、精神分裂症等,神庭穴的位置: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詳見本文圖解神庭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運行規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頭之各部,小部分吸熱後循督脈上傳上星穴。    【功能作用】除溼化溼。     【主治病症】頭暈、嘔吐、頭痛、目眩、失眠、鼻淵、鼻炎、流淚、目赤腫痛、結膜炎、癲癇、記憶力減退、精神分裂症等    【作用功效】神庭穴,清頭散風、鎮靜安神。
  • 【北京,重慶】【王楷諺】臺灣董針奇穴正脈真傳臨床技術精品推廣班
    第一天:1、董氏針灸正經奇穴特色針法應用及理論系統說明,如(1)上下、左右附針法(即平衡針法)(2)指揮針法:倒馬針、動氣針法(3)72絕針介紹(4)32解穴介紹2、董氏針灸特有掌診解說與應用3、董氏針灸一一、二二部位主治、定穴說明及臨床實操練習,主治:
  • 每日一穴:外關
    外關穴主要用於頭面、耳目及本經脈所過的疾患:如感冒,頭痛,發熱,耳鳴,耳聾,目痛,咽腫,口眼喎斜,瘰癧,胸脅痛,手顫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熱病,目赤腫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顫,頰痛,脅肋痛,上肢痺痛,偏頭痛,鼻衄,牙痛,急驚風,失眠,咳嗽,腹痛,便秘,腸癰,霍亂,上肢疼痛,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現代又用外關穴治療感冒,三叉神經痛,腮腺炎,高血壓,小兒麻痺後遺症,偏癱,耳鳴耳聾,鼻衄牙痛,上肢關節炎
  • 董氏奇穴--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痛、膽囊炎、膽道蚵蟲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9.婦科穴:手背大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也有婦科2穴,一說)主治:子宮癌、於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陰痛腫痛、赤白帶下、陰吹、產後風症(月內風症)。
  • 每日一穴 | 腰俞
    主腰髖腰脊痛,不得俯仰,溫瘧汗不出,足痺不仁,傷寒四肢熱不已,婦人月水閉,溺赤。
  • 督脈之 腰俞:治腰痛要穴,求嗣要穴 | 每日一穴
    yāo shū督脈 之  二腰即腰部,俞即輸注,此穴在腰部,是經氣輸注之處,故名腰俞。別名髓空,背解,腰戶,腰柱,髓俞,髓孔,腰注,背鮮。歌    訣骶骨裂孔取腰俞,下肢痿軟及麻木。腰脊強痛痔瘡遺,月經不調癲癇疾。
  • 每日一穴之 腰眼
    腰眼穴為經外奇穴。腰,腰部;眼,猶言關鍵、要點。腰部脊柱與髂後上棘構成的凹陷處為腰部的薄弱點,俗稱腰眼,穴在其上,故名。【標準定位】在腰部,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取穴】患者俯臥位,先取與髂嵴相平的腰陽關穴,在與腰陽關穴相平左右各旁開3.5寸處取穴。【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和骶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