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13日晚,紀錄片《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World’s Biggest Birthday Party》)在國家地理頻道、央視紀錄頻道和多家電視平臺播出,並持續在學習強國、優酷等平臺同步推出,武漢長江大橋、武漢國慶燈光秀在節目中閃亮登場。
武漢燈光秀
《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由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指導,五洲傳播中心攜手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英國子午線影視公司共同製作。作為國際合拍紀錄片,該片採用國際視角聚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激動人心的時刻,回望新中國70年來的非凡成就,展望新時代朝氣蓬勃的未來。
武漢美術館副館長、《大橋》作者劉宇(拍攝團隊供圖)
從鐵路橋梁到「綠水青山」,從糧食豐產到自貿區建設,從武漢長江到南海群島,從農民、軍人、工程師、音樂家、美術家到牙牙學語的「十一寶寶」、共和國的同齡人……該片既關注萬眾一心的大型建設,又關注每一位中國人的努力奮鬥,描繪出一幅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新時代畫卷。
武漢長江大橋和燈光秀
是歷史與科技交流碰撞
照亮文明
武漢美術館副館長、《大橋》一書作者劉宇,作為長江大橋的講述人,出現在紀錄片的22分鐘左右。通過劉宇的追記,萬裡長江第一橋建成所引發的社會建設高潮,大橋建設者為大橋奉獻青春甚至生命的感人往事,以及長江大橋如何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和一代人精神情感寄託的如歌往事,被一一娓娓道來。劉宇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能夠成為紀錄片中的一份子,非常自豪。」
武漢美術館副館長、《大橋》作者劉宇講述「萬裡長江第一橋」的故事(拍攝團隊供圖)
武漢國慶燈光秀則出現在該片的35分鐘左右,閃耀在武漢千餘棟建築體、七座橋體的燈光秀,美輪美奐。節目組採訪了燈光秀幕後製作團隊,也將武漢地標展現在世人眼前,兩江四岸,龜山電視塔,燈幕下的武漢,盡展國際大都會的摩登和繁華。
紀錄片在央視、國家地理頻道等平臺播出後,反響熱烈。該片製作團隊在接受長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節目播出後,之所以在全國範圍引發熱議,緣於在他們在拍攝題材的選擇上,比較注重典型性,即選取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發展變化的代表性領域,如農業、基礎設施、環保、衣食住行等;講述人在各自的領域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高鐵工程師、維和士兵等,但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都和國慶相關。
《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節目海報
談到為何選擇武漢長江大橋和燈光秀,製作團隊表示,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新城市,又處於長江經濟帶上,對中部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55年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在老一代人的眼中,這是新中國逐漸走向繁榮富強,國家建設逐漸自主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時也是帶有情感色彩的歷史見證。」
武漢國慶燈光秀結合當代的先進科技,是以城市為景觀、以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的產物,它通過層次豐富的城市動畫,向世界傳遞著中國新時代的精神和魅力。「武漢長江大橋,也在這場燈光秀中展現出了與時俱進的中國精神,舊與新相結合,歷史與科技交流碰撞,可以說武漢燈光秀是一場照亮歷史的文明對話,也在不斷照鑑未來。」
豐富的早點文化
令外方團隊讚嘆
還想拍科技武漢
據透露,短短5分鐘的片段,外方團隊卻在武漢拍攝了3天2夜。當時武漢正值盛夏,在拍攝完長江大橋日出等鏡頭後,雖然才上午九點多,但已經非常悶熱。巨大的氣候差異,使外方團隊的同事感嘆中國地域廣袤,各地在自然環境、風土人情上都存在很大差異。此外,武漢豐富的早點文化,也令外方團隊嘆為觀止。
武漢燈光秀
完成拍攝後,製作團隊對武漢最深刻的印象是城市歷史底蘊深厚,也有自己獨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城市建設工程隨處可見,四處充滿活力,是一個年輕而充滿幹勁的城市。「如果有機會再來武漢拍攝,我們希望能拍攝武漢科技類的選題。
近些年無論是『快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中國芯亦或是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武漢的高新技術產業成果正不斷地在國際平臺上嶄露頭角,武漢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力量,逐漸起到中國中部引領的作用,萬物互聯,武漢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造國之重器。」 (長江日報-長江網 記者周滿珍)
來源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魏煒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