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以「緣起性空」而教人開悟!所謂的緣起性空,就是一切事物,都存在它的本來面目。同時,也因為任何人都有一個行為存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如夢幻泡影般幻滅,最後歸於空的境地。
不僅如此,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個空的特性。甚至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都是因為人自心的幻化,而產生出來的。但是在這裡,一切都是以苦的方式存在。《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要想脫離苦,就要從自心所造的幻境中,你才能開悟,從諸苦中跳出來。
《金剛經》中有四句經典,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01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很多人的心中,覺得這句說的是一切有為法,是夢幻 泡影。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正確的解讀,應該是一切有為法,「像是」夢幻泡影。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幻化,雖然如此,但是我們還在這裡生存,還要依賴於這種幻境,給我們磨難,來去掉我們的妄想執著。
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的,但是並不能因為它的存在,我們就在其中醉生夢死,緊緊地抓住自己的執著不放。否則,你就無法從中脫離。只有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才能懂得自己是自己,事物是事物。而這裡的一切,對你來說,都是幻化而已。
02第二句: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這裡的「諸微塵」,是來自我們心底的一種見解。在人的心中,對所有的事物,都存在這樣的見解。但是這些見解,並非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正因為如此,人都看不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修行,就是要除滅自己的一切妄念,一切非見、非非見。當你去除自心帶來的各種妄見時,你就看到了事物的本來面目。與此同時,你自己的本來面目,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就顯露出來了。
03第三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裡的「三心」不可得,就是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懂得自己是修行的人。在修行中,不要執著於一切事物。因為一切事物,都來自於自心的幻化。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我們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由因緣所造成。當因緣來的時候,你自然就會遇到。當因緣盡了,自然也就散了。一旦執著,當因緣盡了的時候,你的心就會沒有著落,就會一無是處。
04第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很多人以為,這裡的「如來」指的是佛陀。其實不然。這裡的如來,真正指的,是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
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會不斷地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整個人的修行過程,也是去掉自己妄想執著的過程。因為人的執著,掩埋了人的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佛陀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當你去盡一切妄想執著,你自然就能看到自己這尊「如來」了。
隨著一個人,不斷地誦讀《金剛經》,他明白的只會越來越多。同時,也要懂得在生活中去實踐。所謂「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實踐,才能將你所學到的一切,轉化成為你的大智慧,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