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片業務被美國打壓得無路可走的華為,在作業系統上終於撕開一個口子,鴻蒙系統(HarmonyOS)手機開發者Beta版正式發布。
作業系統好做,生態不好做。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早就認識到這點,因此要求鴻蒙要開放、開放、再開放。在這一策略的指導下,鴻蒙Beta版普一亮相,就吸引了美的、九陽、老闆電器、京東、百度地圖、滴滴出行等一眾國內品牌的站臺背書。
而對於鴻蒙來說,國內智慧型手機的背書更為重要,原因是手機是所有智能設備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產品。華為手機被斷了後路之後,小米、oppo和vivo等一眾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卻缺席這次大會。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對鴻蒙,對國內TMT產業都不是一件好事。
鴻蒙一戰 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2020年11月16日,華為正式發布了鴻蒙系統(HarmonyOS)手機開發者Beta版,標誌鴻蒙系統已經完成手機適配,進入測試和應用開發階段。
據官方介紹,鴻蒙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全場景分布式作業系統,是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當日表示,「劃時代的鴻蒙OS重構了人、設備、場景的關係。未來不再是產品限制用戶的使用場景,而是用戶所處的場景定義設備的形態。鴻蒙OS不但將為用戶帶來更多獲得應用服務的設備入口,也將帶來全新的超級服務、超級應用,為我們的生活創造顛覆式體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鴻蒙解構了手機作為移動網際網路主要入口的屬性,實現了萬物皆入口,把所有分布式設備結合起來打造成一個「超級終端」。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表示,按照目前進度,到明年所有華為自研設備都升級鴻蒙系統,消費者不需要購買新的設備體驗鴻蒙系統。他還宣布,基於鴻蒙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也將會於明年發布。
多年來,「信息產業缺芯少魂」成為我國信息產業的切膚之痛,其中「芯」指的是晶片,「魂」則是指作業系統。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標杆,華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智慧型手機晶片設計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麒麟最新晶片與高通的驍龍產品比肩。
然而,面對麒麟高歌猛進,美國祭出毫無道理的「殺手鐧」,最後臺積電無法替華為生產麒麟,麒麟9000成為最後的絕唱。
打不趴的華為,就猶如一隻小強,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發布了鴻蒙系統(HarmonyOS)手機開發者Beta版。
華為財報顯示,該公司智慧型手機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手機業務突然熄火,鴻蒙系統就承擔起華為尋找新突破口的重任。從這個角度看,鴻蒙之於華為,就成為一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重擔。
如果從更高角度看,一直被「缺芯少魂」困擾的國內TMT產業,在鴻蒙上也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未來國內企業要做一款作業系統會更難。
關鍵時刻 :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缺席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鴻蒙剛發布時就坦承,做一個作業系統,技術上不難,難的是生態。
一款作業系統僅僅依靠華為是肯定不行的,好在鴻蒙的朋友圈在擴大。
當日活動現場,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表示,目前已有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搭載鴻蒙OS,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40+主流品牌1億臺以上設備。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參與鴻蒙開發項目的開發者數量超過 10 萬,硬體合作夥伴從之前的 5 家增加到了 10 家,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會有40+個SKU搭載鴻蒙 Harmony OS 的產品上市。
車機方面也是鴻蒙 OS 的重點,華為的智能駕駛平臺HiCar搭載了鴻蒙作業系統。據了解HiCar生態合作夥伴已經超過20家,北汽、廣汽、上汽、比亞迪、寶駿、東風、一汽等車企都加入了華為的朋友圈。合作車型超過150款車型,開發了30多款應用。2021年預裝車型將達到500萬輛。
在應用端,據了解,京東、百度地圖、滴滴出行、WPS、航旅縱橫、喜馬拉雅、酷狗音樂、倒數日、雲閃付、美團、優酷等120多家知名應用廠商已開始基於鴻蒙進行開發創新。
雖然上述企業支撐,給了鴻蒙很大的信心,但鴻蒙最需要使用最頻繁的智慧型手機廠商的支持。今年9月,有媒體採訪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問到HMS和鴻蒙系統是否會向小米、OV等第三方手機廠商開放時,他回答華為生態開放且希望服務全球用戶,也希望跟所有的智能硬體廠商一起,創建更好的生態平臺。他表示「華為也在跟他們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但現實很殘酷,這次鴻蒙系統(HarmonyOS)手機開發者Beta版的發布會上,我們並沒有看到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身影。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由於競爭,小米寧可用安卓系統,也不願意用鴻蒙,並於今年11月5日的MIDC 2020上,正式對外公布了自己的物聯網作業系統Xiaomi Vela,直接對標鴻蒙。
不能說小米的策略不對,但還看全球,只有美國幾家公司做成了作業系統。即使是全球智慧型手機的老大三星都未能如願,可想而知,做一款作業系統的難度有多高。實力強勁的華為到目前都不能打包票能將鴻蒙做成,何況在智慧型手機核心技術仍然未有任何突破的小米。
面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中國科技企業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只有中國整個產業強了,產業鏈上的企業才能有未來。
在作業系統這件事情上,對於所有的國內企業來說,上策是國內所有企業摒棄前嫌,全力支持鴻蒙,打造出屬於中國品牌的作業系統。中策是不支持鴻蒙,繼續使用安卓。下策是在鴻蒙最需要支持的關鍵時刻,自己再單打獨鬥推出自家的作業系統,最後可能是雙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