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服裝設計的老師說過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她說,「我們關注服裝設計、製作、表演、營銷等一切與服裝與時尚有關的話題,我們從不排斥奇裝異服,更加接受創新、時尚、潮流……這與金錢多少無關,與家庭無關,更與自身長相無關……」
我認識不少學服裝設計的同學,他們中有穿名牌服飾的——各種明星同款,潮牌聯名,大部分是男生。但是鞋子方面,據我觀察,他們往往人手一雙回力、飛躍,百搭又時尚。對於女生買的最多的是zara、H&M這類更新換代比較快的衣服,而且一般這類衣服的優惠力度非常大。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他們學服裝設計的,應該更加懂品牌這些東西,那麼應該是攀比的「重災區」了。但是其實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懂得衣服鞋子品牌和設計的含義。他們在學習服裝設計的環境下,更加關注的不是貴而是新,而是一件衣服鞋子的設計感。
而我有個女性朋友,她有個弟弟也是上大學,好像是學的工科。她弟弟跟她說,宿舍裡面的同學都穿著aj之類的好幾千塊錢的鞋。後來她弟弟開始做兼職打工家教之類的,不過賺下來的錢不是給家裡補貼也不是吃喝,統統攢下來買名牌:一臺電腦一w多,一雙Aj椰子一兩千。
說實話,這種行為我可以理解,因為是你自己賺的錢,你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但是我真的不太支持這種行為,我認為你什麼樣的經濟狀況花什麼樣的錢,你一個月賺1w,你可以拿出上千來買衣服。但是你只是一個生活費還要找父母要的窮學生,你卻非要追求Aj椰子這種名牌。
說了這兩個例子,在對比下相信大家看的很清楚,希望大家都能夠理性心態,真沒必要去攀比名牌鞋子等事物。不是說你穿一雙貴的Aj或是yeezy,你檔次就不一樣了,你穿再華麗的東西,沒有相對應的經濟條件支撐著你,只是徒有其表罷了。
希望有一天你被人認可的是你自身,而不是外在。就好比馬雲穿一雙幾十塊錢的布鞋,他照樣是首富,而不會有人說馬雲真丟人,竟然穿帆布鞋。反而會說馬老闆品味真獨特,節儉。
所以說你看,還是要靠自身強大起來。一個窮人穿一雙幾千上萬的Aj椰子,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還在這兒充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