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明星商家兩頭蒙的「中間商」 是直播帶貨產業惡性腫瘤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要避免「混子MCN機構」把直播帶貨行業攪渾,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行業規範。

作者:劉興亮(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網際網路專家)

1

2020年是抗疫的一年。

2020年也是直播帶貨蓬勃發展的一年。

2

網購成為中國人的習慣十幾年時間了。各種銷售平颱風起雲湧,數番刀光劍影之後,電商平臺格局漸次成型。

能夠顛覆傳統電商的,目前恐怕僅有直播帶貨一條路。

直播這種泛娛樂化的生活方式興起之後,人們迅速意識到利用流量賣東西的銷售模式具有新的通道魔力。

過去明星大V們在微博時代不過是貼一貼廣告,並不直接銷售。視頻的動態情境給了商家們很好的啟發,在浸泡式的體驗中以聲情並茂的方式推銷產品,對於消費者而言有著佔了便宜還買乖的雙重意義。

這與過去的電視售貨完全不同,由於每個大V面對的是日常對他有著崇拜情節,喜歡追蹤他的一顰一笑的「粉絲」,這就好比賣眼藥的找到了紅眼病醫生,只要產品符合該大V粉絲群的消費方向,一旦誠意推出,極可能引發購買風潮。

對於產品生產商供貨商而言,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非得跟上新的銷售模式。

於是大伙兒紛紛尋找直播大V,各種層次的帶貨選手魚貫而入粉墨登場。人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潭水也被越攪越渾。

3

近日,在《演員請就位》節目裡獲得「年度最佳演員」的胡杏兒一飛沖天,迎來高光時刻,商業包裝在她身上也顯示出雙刃劍的作用。

在節目之外,她意外捲入了一場直播帶貨風波——她的名字,出現在了題為《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的報導中。

報導說,有商家花費近18萬元參加她的帶貨直播首秀,結果僅換來7萬多的銷售額,且未達到合同約定的直播時長。

多方核實信息後才發現,和該商家籤訂合作的MCN機構,不是此次胡杏兒直播帶貨首秀的主辦方,也不是對接人員自稱的行業頭部公司謙尋。

明星方叫屈,主辦方喊冤,謙尋闢謠,矛頭都指向一處:這是一場中間商賺差價導致的糾紛。也就是說,花錢上直播的商家找到的,並非直播主辦方,而是主辦方的代理機構。

這些代理機構所做的工作,無非是尋找直播平臺,尋找產品銷售商,在中間進行對接。

從傳統的商業模式看,這並不稀奇。連很多電視臺都是讓商家代理其廣告銷售權的,層級銷售才可能擴大銷售範圍,最大限度地找到儘可能多的廣告投放者。

只不過,這也牽出了一個物種:混子MCN機構。

這些「混子MCN機構」會打著和明星合作的旗號對接商家,再找主辦方說自己是商家或品牌的委託機構來對接合作,然後兩頭吃;

有的會為了賺佣金,整場直播刷單,再將刷單買來的低價商品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轉手,賺一筆差價——善良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還有的會打著頭部MCN機構的旗號,對接平臺、商家、品牌,將「狐假虎威」的故事講到底,來一出空城計……

不只是商家,明星方、MCN機構乃至行業資深從業者,都有過被其套路的經歷。

報導就說,這些「混子MCN機構」,也成了導致越來越多人逃離直播帶貨的罪魁禍首之一。

4

回到此事上,問題來了:胡杏兒的直播帶貨主辦方,是否與中間商籤訂了代理協議?中間商是否與供貨商籤訂了合作協議?

如果都籤訂了,那麼無論出現什麼糾紛,情況都容易解決,畢竟我們是生活在法治社會中。

5

那麼問題又來了。任何新生事物,都會在面對整個社會生態時,有其不夠成熟,需要打磨的一面。直播帶貨也不例外。

由於2020年的疫情導致國人大量地把購物放在了網絡上,這一銷售模式迅猛發展。速度快到了,很多網絡大V被捲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銷售革命運動中,也有無數商家在尋找優質的直播通道。

但是這條道路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順風順水,各方人員都無法立即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各種針對直播帶貨的「整合營銷公司」應運而生,也是必然。

這些公司從願景上說,似乎不僅僅是賺差價的中間商,他們需要整理通道資源,磨合銷售模式,牽手產品商家,按道理也應該進行售後服務。這個工作挺考驗操盤手的綜合能力,做好了,大V們願意找你,商家也樂意掏錢,眾人皆大歡喜,賺得盆滿缽滿不在話下。

這種「整合營銷公司」多數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但這類機構很多面臨的是被淘汰的命運。有的為了活下去,或者說有的為了發大財,也有的純粹是投機,出現了直播帶貨的「混子MCN機構」。

這類慣用各種手法到處蒙蔽他人的「混子MCN機構」,本質上就是直播帶貨這個朝陽產業中的惡性腫瘤。

他們坑的,自然不止一個「胡杏兒」。

6

每個人的錢都是辛苦勞動所得,不是大風颳來拿簸箕撮的。投資直播帶貨平臺,不僅是為了宣傳,更是為了銷售。

如果這種模式被「混子MCN機構」擾亂,傷了商家的心,最終埋單的是整個直播帶貨行業。

有的「混子MCN機構」誇大事實,信誓旦旦地承諾一次直播銷售額百萬云云,拿到商家的錢之後對直播後果不聞不問,或者找些無濟於事的手段和說辭搪塞。

本質上,這都是坑騙人的行為,應該得到懲處。

那些冒充直播帶貨主辦方的「混子MCN機構」,更是觸及了法律的邊界。他們雖然是打擦邊球,但語焉不詳的手段和合同,也是他們被追究責任的證據。

要避免「混子MCN機構」把直播帶貨這個行業攪渾,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行業規範。

各方機構必須正規,哪怕中間的代理商也應該要求其資質;其次,合作應該清晰透明,是否承諾賣出多少,是否有坑位費,是否銷售分成等等,都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外,對那些急於想要投身這個新行業的人,奉勸大家想清楚一個基本道理,任何行業都是有風險的,都是充滿荊棘的。

別想著什麼深藍色的大海裡湧動著取不盡的黃金這樣的美夢去做事,否則夢碎後全是眼淚。

相關焦點

  • 8月抖音奇妙好物節:明星大牌齊上陣 掀起商家直播帶貨熱潮
    映象網記者 阮海峰8月11日至18日,抖音奇妙好物節將邀請眾多明星主播、優質帶貨主播,投入上億流量,幫助用戶買到優價好物。據悉,抖音將為符合入駐條件並報名參加活動的產業帶商家,專門推出流量包、技術服務費優惠、商家專屬培訓等系列服務資源。
  • 明星直播帶貨接連「翻車」!有商家決定報警
    明星直播帶貨接連「翻車」!13.5萬元坑位費銷售額3萬元商家不滿楊坤直播帶貨刷單報警江蘇的娜娜為了當上明星楊坤的帶貨「嘉賓」,交了10萬元的坑位費。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
    和商家籤訂合作的這家MCN機構,不是此次胡杏兒直播帶貨首秀的主辦方,之前與夏飛對接的工作人員,也和行業頭部公司謙尋沒有一絲關聯。明星方叫屈,主辦方喊冤,謙尋闢謠,矛頭都指向一處:這是一場中間商賺差價導致的糾紛。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胡杏兒背了鍋?
    他們還列舉了多種直播帶貨「黑中介」的慣用套路:有機構打著明星旗號招商,招商結果不理想,就帶著已招商商家的錢消失;有機構為了賺佣金,整場直播刷單,再將刷單買來的低價商品在閒魚上轉手,賺一筆差價;還有冒牌機構打著頭部MCN機構的旗號,對接平臺、商家、品牌,將「狐假虎威」的故事講到底……不止是商家,明星方、MCN機構乃至行業資深從業者,都有過被套路的經歷,曲折離奇,刷新行業想像。
  • 陳赫、劉濤、汪涵進軍帶貨圈,明星直播帶貨的紅與黑
    羅永浩直播失誤五連發,帶貨真的是個技術活 同樣受疫情流量紅利的影響,直播產業在2020年的伊始迎來了一次高潮。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 從兼職刷臉到全職帶貨,多位明星躋進直播間 在各大直播平臺裡,除了有像羅永浩這樣的企業家加盟帶貨圈,也有越來越多的演員明星、各級主持、學者教授、地方官員們也紛紛擠進直播間。其中,伴隨著直播產業的發展,藝人在直播間裡所擔任的身份角色悄無聲息地正在發生改變。
  • 又一知名藝人直播帶貨翻車?商家已報警
    而如今的楊坤開始了他的「32場直播帶貨」之旅。不過,從演唱會到「直播會」,不唱歌改「帶貨」的楊坤,才開始沒多久就翻車了,惹商家不滿報警。楊坤在抖音帶貨的視頻截圖楊坤直播帶貨翻車商家:沒想到全是水分近段時間以來包括汪涵、李雪琴等明星直播「注水」後,越來越多的明星以及各路網紅的直播銷售量都有出現不真實的情況。楊坤在開啟他的「32場直播帶貨「之旅後不久也翻車了。
  • 楊坤直播時疑似喝酒,滿臉通紅,帶貨遭商家質疑刷量
    十二月七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曝光了楊坤直播帶貨的照片,懷疑是酒後帶貨。照片上,楊坤身著黑色休閒長袖T恤,戴著耳機和耳麥,給大家講解產品。可是在現場,他的臉卻變得通紅,油光閃閃,連前額也泛著紅色,看起來就像是醉了一樣。
  • 直播帶貨「黑中介」割韭菜,品牌逃離MCN機構,胡杏兒背了鍋
    夏飛說,他知道不能指望明星帶來高ROI(投資回報率),但對方的態度讓他非常生氣,「他們一副店大欺客的樣子,做生意不能這麼無情」。 深燃多方核實信息後,發現這場維權陷入了一場羅生門。和商家籤訂合作的這家MCN機構,不是此次胡杏兒直播帶貨首秀的主辦方,之前與夏飛對接的工作人員,也和行業頭部公司謙尋沒有一絲關聯。 明星方叫屈,主辦方喊冤,謙尋闢謠,矛頭都指向一處: 這是一場中間商賺差價 導致的糾紛。
  • 跟著劉濤、薇婭學直播,掌握這幾點,直播帶貨你也可以
    直播帶貨是當下的一個風口,平臺扶持,明星加持,商家支持,而且門檻低,人人都可以入門,但是,想做的好做的精,就需要耐心鑽研、認真學習。首先,我們看哪些人在直播帶貨,他們有哪些優勢第一類是名人明星大V等,他們有強大的粉絲群和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如薇婭、李佳琦、劉濤、羅永浩等,他們本身粉絲眾多,量與價向來成反比,粉絲足夠多,就能和商家談到足夠低的價格,粉絲得實惠,商家得利潤,雙方利益最大化;
  • 【經濟日報評論:直播帶貨該降虛火】播帶貨只是廣告的一種新形式...
    【經濟日報評論:直播帶貨該降虛火】播帶貨只是廣告的一種新形式,商家支付的「坑位費」相當於廣告費、代言費,主播抽取的佣金,相當於經銷商收取的渠道費、銷售員提取的銷售佣金,這些最後都還是要由消費者來埋單。作為直播帶貨的貨物提供方,品牌商家應該明白,網紅的廣告效應只是暫時的,到最後還是要拼產品、拼售後、拼供應鏈。
  • 明星直播帶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黃聖依遲到半小時、楊坤滿臉通紅……明星直播帶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年末時分,又有一位明星直播帶貨翻車了。近日,有商家爆料稱,明星黃聖依收了10萬坑位費後,結果才賣出去5個杯子!導致商家血虧,最後協商退錢,但卻因各種理由,不退費。
  • 帶貨or品宣?品牌方不要「錯用」明星直播
    當明星直播帶貨從「新鮮玩意兒」變成常態,很多自帶光環入場的明星主播遭遇了「出道即巔峰」的魔咒,品牌和商家避而遠之,明星直播仿佛進入了暗淡期。就在近期,話題女王楊天真重新開啟了明星直播的能量場。電商直播的關注度、話題性和熱度前所未有,帶動粉絲經濟向直播間轉移,不論外界評論幾何,明星直播加速破圈。帶貨or品宣?品牌方不要錯用明星直播毋庸置疑,在直播電商發展的今天,明星直播依然具有流量紅利效應,品牌商基於流量思維有一定效果,能夠幫助新品快速放量打造爆款,另外直播新流量渠道紅利還將帶動新品牌快速崛起。
  • 明星直播帶貨銷量慘澹,問題出在哪了?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這種方式越來越受大眾認可,從中誕生了許多帶貨網紅,明星也不甘落後,紛紛加入直播帶貨大軍。雖然一些場次的銷售額還算可觀,可近期許多場次的明星帶貨直播頻頻翻車,網友更是吐槽不斷。01:李湘帶貨貂皮大衣,162萬人在線觀看無人購買李湘本身是一位出色的主持人,口才自然是極其出眾的。但最近某商家的遭遇可謂是「讓人心疼」:交了80萬坑位費,最後卻一件沒賣出去,虧損慘重。若商家爆料屬實,則足以看出明星帶貨撈錢是非常迅速的,僅僅幾分鐘就有80萬入帳,但商家真的是要「哭暈了」。
  • 明星直播帶貨真是偽命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各界對明星/紅人直播帶貨如何規範的討論。官方的這次點名,將直播亂象推至臺前,誠然是給熱火烹油的明星直播潑了一盆冷水。相較以帶貨為主業的紅人主播,明星如若跟楊坤一樣,因直播帶貨導致口碑下降而影響國民度實在得不償失。但當下,明星帶貨翻車事件頻出,越來越多的失敗案例也在唱衰明星帶貨能力,明星直播帶貨真的偽命題?
  • 我們整理了今年直播帶貨翻車的明星,發現了他們共同點……
    文|見微評論編輯|秋水「在2020年,不看直播,不做直播,那就是白過了。」這是吳曉波直播首秀時說過的話。2019年被稱為「直播帶貨」元年。龐大的用戶群體催生出各種新模式,「直播+電商」、「直播+旅遊」、「直播+電競」等各種「直播+」異軍突起。
  • 明星玩票直播帶貨頻翻車商家投入重金反成...
    與往年在商家店鋪蹲守的情況不同,今年的購物狂歡節期間,更多的網友選擇在直播間下單。作為2020年最火的風口,直播帶貨不僅捧紅了諸如薇婭、李佳琦這樣的職業主播,同時也吸引了自帶粉絲的明星藝人,他們也紛紛走上了「靠嘴吃飯」的道路。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氛圍之下,明星帶貨的「翻車事件」也層出不窮。
  • 直播帶貨紛紛暴雷,明星翻車已是常態!商家和粉絲誰才是真韭菜?
    近期非常熱門的直播帶貨,可謂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有「明星帶貨」,「縣長帶貨」「大V帶貨」,但不管誰帶貨,終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果質量得不到保障,消費者權益將受損。辛巴的燕窩門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帶貨方與聘請方權責不分明,就會引發一系列糾紛,相互扯皮,只留下一地雞毛與滿臉懵的粉絲。但是不論出現什麼問題,恰恰暴露出了在這新興產業中,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並且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 被明星直播帶貨帶進溝,看清楚,流量不代表質量!
    直播帶貨的火熱趨勢下,眾多品牌商家紛紛和人氣明星合作,在直播間向消費者們推薦實惠好物,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然而隨著狂歡的結束,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開始漸漸浮出水面。明星、大V帶貨不講武德?氣人!近日,中消協就在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裡,指出明星直播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等問題,直接點名汪涵、李佳琦和李雪琴。報告顯示,李佳琦直播間的商品「買完不讓換」,消費者守在屏幕前費很大勁搶到的東西,出現質量問題後,商家卻說只能退貨不能換貨。
  • 劉曉慶直播賣翡翠?戴私藏珠寶膚白貌美,帶貨千元鐲子評論卻翻車
    在直播浪潮席捲的當下,許多明星大腕把事業的觸手伸到了直播領域,也順便讓觀眾見識到了她們脫離節目的真實面孔,劉曉慶也不例外。5月29日,劉曉慶現身某平臺直播帶貨,這次她所參與售賣的商品並不是什麼接地氣的日用品、護膚品等,而是價值不菲的翡翠手鐲。
  • 直播帶貨明星收10萬就賣了5個保溫杯
    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打造「直播+電商」的新業態成為潮流。但與此同時,隨著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競爭也愈發激烈,靠拼網紅「顏值紅利」正逐漸回歸理性。   又有明星直播帶貨「翻車」了。近日,有商家爆料稱,黃聖依收了10萬坑位費後,才賣出5個保溫杯!導致商家血虧,最後協商退錢,但卻因各種理由不退費。聯想到此前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等人在直播被中消協點名,有網友吐槽,明星直播帶貨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