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廳網吧跨界放電影,從業資質與版權存疑
想看電影只能去影院?那可就過時了,新潮的私人影院在北京早已遍地開花。走進布局精緻的主題包間,和好友享受一場視聽盛宴,越來越多的影迷熱衷於這樣的觀影方式。
但記者近日探訪多家私人影院發現,這些場所跟傳統影院的反差太大,一些咖啡廳和網吧開個包間支起塊白布就敢自稱「影院」,片源版權和內部環境良莠不齊。業內人士呼籲,隨著點播電影的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私人影院的版權和準入許可難題亟待解決。
網吧包間變身「影院」
在大眾點評上輸入「私人影院」,在北京共有55家店鋪的信息彈了出來,但一些商家並沒有「影院」該有的模樣。
走進大黃莊橋附近的一家門臉兒,大廳裡是網吧和咖啡簡餐的座位,側面的兩個包間是「私人影院」。包間裡,並不寬敞的沙發兩旁各有一臺電腦,一臺能上網,另一臺用於點播電影,拉下投影布就能觀影了。
「一個小時十元錢,按時間計費。」工作人員稱,網吧內部有各個視頻網站的會員,因此「只要視頻網站上有的電影我這兒都能看」。「是『槍版』嗎?清晰不?」記者問道,對方稱:「視頻網站的資源很清晰,是在線看,網吧裡網速快,不會卡的。」
一些咖啡廳、奶茶店、撞球廳和KTV,也紛紛做起了私人影院的生意。自稱是「影院」,多數門店其實是「跨界經營」,看電影屬於娛樂項目之一,收取的並不是出票費,而是像KTV一樣的包房費或時長費。
想看最新熱門大片的人,對私人影院不要抱有幻想,所有影院都表示「看不了同步院線的電影」。但也有商家打起了「擦邊球」,「我們把最新電影拷到U盤上,院線這周上的下周就能看到,自己帶U盤來看電影也行」。
連鎖私人影院人氣旺
探訪發現,非連鎖品牌、業務並不主打影院的門店客流稀少,而一些專營觀影的連鎖私人影院在北京佔了多數,硬體和環境相比「跨界影院」高了一個檔次,價格貴了一些,把「片源多渠道廣」作為賣點,並紛紛兜售會員資格。
在北二外附近的一家主題影院,看一部電影的價格在98元至188元不等,共有大小八個包間。「片庫裡有一萬多部電影,比如《分裂》正在美國上映,利用這個空檔我們這兒就能放。」店員稱,這些電影都有發行方的授權。走訪中關村附近的幾家私人影院,工作人員聲稱片源來自1905電影網,並表示「只可以看下線的電影」。
去私人影院看場過時的電影,有人買帳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少私人影院生意都相當火爆,尤其是學校和商圈周邊的私人影院人氣旺,周五晚至周日是高峰,想包夜觀影甚至還需要提前預定。「私人影院環境好,而且比較私密,適合約會聚會,體驗很新鮮。」私人影院常客、人大在讀研究生李丹說。還有網友透露,約上好友在私人包廂一口氣看完7部《哈利·波特》,十分過癮。
非院線電影也能帶來真金白銀,這讓在線視頻網站坐不住了,紛紛布局線下影院。去年,暴風影音開在三裡屯SOHO的BFC私人影院旗艦店正式投入運營,愛奇藝入股的「一起看微影院」也在全國遍地開花。視頻網站本身就擁有海量正版片源,與其授人版權,不如自己把觸角伸向線下,直接投資院線影院顯然成本過重,而私人影院是很好的選擇。
電影點播遇監管難題
私人影院會像當年的錄像廳曇花一現嗎?還是跟網吧一樣夾縫裡求生?
記者了解到,版權和執照問題,是行業現階段遇到的最大尷尬。「青檸影咖在全國有350多家門店,加盟店都是註冊的咖啡廳、水吧、餐飲等營業執照,全國從業者的情況都是如此,這是行業的無奈之舉。」青檸影咖CEO鍾超坦言,青檸影咖公司註冊的是「電影放映」類目,而目前私人影院是不能註冊「影院」的。那麼私人影院是否合法?鍾超表示:「廣電總局目前還沒有關於私人影院的規定。」
沒有行規,缺乏監管,版權問題如鯁在喉。去年9月,匯夢影視茶吧的經營者因「盜錄、非法放映、轉賣影片」等行為,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這是國內首例因「影院盜錄」而被判侵犯著作權罪並直接入刑的案件,為業內經營者敲響了警鐘。
不過,業內仍有從業者無視版權問題,不怎麼花錢就坐收漁利,這讓一些花大價錢買海外版權的商家心裡不平衡。一家私人影院負責人稱,面對水漲船高的電影版權費用,不少私人影院為了節約成本,把錢省在了「買版權」上。其實,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除了傳統的商業院線外,每個社區都擁有自己的社區影院,還擁有藝術院線等多種細分影院模式。
業內人士透露,國家很可能將在6月份出臺針對點播影院的相關政策,涉及版權、準入許可等問題,甚至還會頒發針對點播影院的電影放映許可證。屆時,行業將迎來大洗牌,網吧、咖啡廳裡的「影院」將難以為繼。
鍾超分析,點播影院的規範化發展,可以延長電影的盈利周期,推動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從目前的500億元量級增長至上千億元。(記者 潘福達 實習生 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