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驚豔81美術館 李洪波展現「流動」的紙雕藝術

2021-01-14 藝術中國

花海——是戰爭與和平「視像」在當下的演繹或變奏。化劍為犁、變「槍」成「花」,是生命的覺醒、人性的回歸、和平的召喚。

——本次展覽策展人,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許向群

李洪波個展《花海》現場

展覽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2017年6月18日,籌備兩年之久的「花海——李洪波個展」在81美術館驚豔亮相。本次展覽以花海、教具系列、自然系列三大板塊較為完整的呈現了李洪波近年來對紙藝術的探索成果。展品覆蓋81美術館的整個展廳,不僅在視覺體驗上營造出震撼之感,更通過巧妙的構思、遊戲性的互動方式以及各主題所延伸出的思想張力為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望無際的「花海」原形為不同的武器(圖:路透社Jason Lee)

觀看展覽的觀眾

李洪波的「花海」是絢麗醉人的非自然人造景觀,槍械與鮮花構成了硝煙與繁花並存的大千世界。看似繁花似錦,其本質上卻是一件冰冷的「武器」——利用中國傳統拉花的基本原理,李洪波通過對物的變形拓寬了其本身的語言維度,以AK47步槍、手槍、子彈為原形的紙藝,在不同方式的拉伸下呈現出三維立體的「盛開」之狀,五顏六色的延伸出一片花海。

由直觀的「戰爭」武器幻化成「和平」的花海,視像變異而產生的奇觀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並使這片宛若人間仙境且充滿遊戲魅力的童話世界,產生了不同層次的多樣解讀和多維聯想。而這正是李洪波作品的巧妙之處。

在互動體驗區玩「拉花」的小觀眾

展覽現場仔細欣賞作品的母女

龐奶奶已經年近八十,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該展覽的喜愛之情。「我是特意來現場觀看的!」

無論是孩童、成年人,或是白髮蒼蒼的老者,都會首先被這片豔麗的繁花吸引,而走近而觀之並與之互動之後,每個人又都對其作品的深意有著各自的感受。孩子們嬉戲玩耍,探究著各種形式的變幻,就像玩積木和樂高一樣沉迷其中;成年人則有不同的所思,或是對生命的追問,和平與戰爭的關係,剛柔的轉化,甚至是物哀的延伸。這樣一種平易近人,老少皆宜的作品,降低了當代藝術的觀賞門檻,卻絲毫不減其內涵和帶入感,以一種深入淺出的「遊戲」方式完成了整個語境的串聯與搭建。

藝術家李洪波(右一)與嘉賓領導在互動區演示作品

本次展覽策展人,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許向群先生接受採訪

本次展覽策展人,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許向群先生以「智慧而含蓄」概括其作品。「智慧不僅體現在材料的轉換及拉伸的張力,更體現在其思想的內涵和張力上。同時,藝術家對社會的關注和批判性有著自有的高度,但他並不尖刻,並沒有通過明確的口號和直白的語言去標示,這種含蓄本身就是智慧。」

展覽開幕現場

藝術家李洪波於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軍藝美術系主任李翔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軍藝美術系主任李翔強調了此次展覽在81美術館舉辦的重要意義。「81美術館是軍隊美術場館,我們希望其融入當代而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形式,打破人們印象中對軍隊美術館刻板、保守的偏見。軍事不創新,便處於沒有殺手鐧的被動之境,所以軍隊更需要創新,它的創新更需要上升到靈魂上才能夠具有啟迪性,佔據主動優勢。在這一點上,藝術是一樣的,它的靈魂也是創新——花海是武器,既可以殺人又可以捍衛和平,沒有和平哪來花海,又怎樣實現百花齊放?李洪波巧妙的把這期間的關係轉換在藝術作品中,打破了日常慣性。這種刺激很重要,對藝術、科學、軍事都很重要。」

藝術家李洪波親自演示《教具》系列作品從靜止到「流動」的變幻

展覽現場陳列的「畫班」現場

「倒塌」的大衛

反觀紙的性質,它柔軟到可隨意揉捏,又鋒利得可劃傷身體;它輕薄看似毫無重量,通過數量的堆積與形式的塑造卻可以堪比巨石……李洪波的作品,將千萬張0.01mm厚度的紙粘連、疊加,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平面到逐漸具有體量,再用做雕塑的手法打磨、切割,使紙張成為具有欺騙性外形、看似分量十足的物體。正如王奕丹所言,這個舉輕若重的塑造過程,是為輕薄的紙張賦予體量的過程。而外形看似堅硬的作品卻可伸縮變形,由具象變成抽象,紙張的柔軟性與可塑性便得到展現,擴大的體量與變異的形象充盈空間,使得渺小之物逐漸顯出其威力。

《教具》系列作品展廳


策展人吳洪亮在開幕式上致辭

在李洪波《教具》系列作品中,這種「流動的雕塑感」更加明顯。他用紙張製作的可拉伸變形的石膏人像,外形與繪畫班所使用的石膏無異,內部實際是用中國傳統紙葫蘆技藝製作而成。「這實為中式核心,西式外表的結合。變形後的紙雕挑戰了傳統西方雕塑在人們固有認知中的莊嚴感,變得滑稽怪異。製造震驚的同時,也促使觀眾反思日常語言與觀念習得背後的慣有運轉機制所造成的僵化思維,正如福柯對於話語形成模式的質疑。」策展人吳洪亮如此解讀。的確,《教具》系列承載著東西方不同的認知經驗,西方人眼中看到的是固有的經典形象被如此解構,但在中國,它們被稱之為「教具」,它承載著更多社會和藝術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

李洪波(左一)為嘉賓友人介紹作品

觀看作品的父子

部隊嘉賓、軍旅藝術家邢俊勤接受藝術中國專訪

原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呂勝中教授接受採訪,小觀眾們席地而坐「聽課」

「紙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它是一種文化傳承的符號。而其在中國文化中又格外重要,從造紙術,到傳統國畫的紙本繪畫,以及印刷術,紙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文化內涵和承載力。李洪波的作品兼具凝固和動感,拓展了紙的媒介語言,在傳統與當代之間遊刃有餘的穿梭前行。」部隊嘉賓、軍旅藝術家邢俊勤在接受藝術中國專訪時表示。

原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呂勝中教授認為,傳統文化資源和當代藝術的轉化不是形式上的問題,而是一種關係。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適應當下的新的可能性,從概念上離開原有民俗的慣性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延續,不失為一種探索當代文化藝術的路徑。「反戰題材在藝術史上比比皆是,但李洪波的作品十分巧妙。紙本身脆弱而柔軟,人們亦把脆弱的生命比作『命如紙薄』,而武器針對生命來講恰恰強大而無情,李洪波用紙這種材料變成槍,又變成花,在表達戰爭與和平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自然》系列作品

策展人吳洪亮(右一)及其家人

展覽現場

現場觀眾與作品互動

靜止的雕塑在拉伸下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每一次互動都成為唯一的一次視覺形態,永遠不會雷同

所有的溫情和藝術都連接在一起,所有的制度邏輯也都和開放的意識連在一起。這正是李洪波個展帶給我們的視覺與感受的經驗之旅。它平易近人,以一種強烈的帶入感感染著花海中的觀眾,啟迪人深思生命與人性的奧義;它打破了藝術形式的邊界,拓展了紙質媒材的可能,從靜止到動態,從空間的維度到時間的綿延。策展人吳洪亮如是評價:「李洪波不立身於問題中間,而是在不同領域的知識系統中遊刃有餘的穿梭其中。他就像一條主線,自由而絕非被動的用自己的語言闡釋著對世界的評判。」而這種評判和表現,卻擁有巨大的包容感和張力,將思考讓渡給觀者,久久回味,難以忘卻。

願和平笑靨,花海永恆。(文/付朗)

花海現場

展覽現場絢爛的花海作品

藝術家李洪波接受媒體採訪

互動區的觀眾

展覽現場

吉林師範大學校長楊景海在開幕式上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

展覽開幕現場

與作品互動玩耍的觀眾

展覽現場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20日。

相關焦點

  • 今日美術館疫情後辦首個大型展 紙藝術作品展現紙的千變萬化
    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從未停止對它的探索和想像:它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多維的;它是純白的,也可以是色彩斑斕的……昨天,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在今日美術館一號館開幕,拉開了中國首次系統梳理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的序幕。
  • 萬營人物 | 李洪波
    ——節選自範迪安《李洪波:視像的異變與奇觀》李洪波對於紙媒材料的研究和運用,看來只是發現了一種常人熟視無睹的藝術材料(當然我們可以說,中國畫畫家對於宣紙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實表明了當代藝術中一種新的趨勢,即對於「物」與「材料」的重新審視。在古德語中,「物」這個詞意味著聚集和統一,特別是對於考慮言說中的事情,一種爭議的聚焦。
  • 「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8月8日亮相山東美術館
    主辦單位吉林師範大學協辦單位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山東美術館支持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實驗藝術委員會展覽時間2020年8月8日 — 8月23日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B1、B2、B3>學術主持:範迪安策 展 人:李洪波 陳思學術委員(按姓名音序排列):馮峰 李翔 譚平 吳洪亮由吉林師範大學主辦、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將於8月8日在山東美術館開展
  • 捲筒衛生紙、廢報紙、盛雞蛋的紙託盤……為何都出現在山東美術館?
    來山東美術館吧,全中國最會「折騰 」紙的一批藝術家的作品都來了。吉林師範大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第二站在山東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吉林師範大學主辦,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山東美術館承辦,力邀國內60位紙藝術創作領域代表性藝術家,通過120餘件不同形態的藝術作品,探討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紙在當代語境下呈現出的新的可能性,為中國紙藝術的研究與發展貢獻力量。
  • DIY丨清華大學「紙雕」錄取通知書驚豔朋友圈,真的是美翻了!
    佛吉尼亞理工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副教授Eric Standley,在受到伊斯蘭建築的啟發後,發明創造出了這種三維結構紙雕藝術。    這款紙雕藝術便條紙利用雷射切割的技術製作,每撕一張便條紙就有驚喜,慢慢的你就會發現隱藏在便條紙裡的紙雕。
  • 浙江美術館:西湖邊流動「中國風」
    原標題:浙江美術館西湖邊流動「中國風」(美術館巡禮⑥)浙江美術館外景 本報記者 江 南攝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  本報記者 江 南攝與眾多「老字號」美術館相比,浙江美術館還是「小字輩」。但正是在這十年間,浙江美術館紮根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獨特人文自然環境的「土壤」,精心策劃品牌展覽,積極引進高品質藝術,建構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典藏體系、學術研究體系,「生長」成為國內一流美術館。以「中國風」為主導,助推藝術融入時代「要在西湖邊上建設一座具有『中國風』的一流美術館。」
  • 比《秘密花園》還要減壓給力的新玩法——紙雕藝術
    寧波頻道11月29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金思思) 12月16號和義大道購物中心將與卡森海派名家品牌店開展一場3D紙雕藝術體驗感受紙雕的魅力,雕刻出你心中的世界。  看似很潮很新鮮的3D紙雕藝術可不是外國的舶來品,小編這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紙雕起源於中國漢代,古老的紙雕藝術發展緩慢卻從未間斷,形態雖無變化萬千,卻不失創新精神。紙雕,也叫紙浮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紙的發明及16世紀德國對紙的改良成果。因此,紙雕絕對是正兒八經的是我們老祖宗的東西。
  • 令人驚嘆的紙雕藝術,連燈具設計都敢挑戰?
    紙雕,又稱紙浮雕。起源於中國漢代,古老的紙雕藝術主要孕育在民間藝術土壤中,發展緩慢卻從未間斷,形態雖無變化萬千,卻不失創新精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紙的發明及16世紀德國對紙的改良成果。18世紀中葉,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開啟了紙雕藝術的大門,他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及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主題式的紙雕作品。
  • 匠心雕琢,看白紙驚豔的清淺時光,紙雕的藝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稍微停頓,恍惚一見,很難想像,這樣的藝術品是用白紙賦予的,詮釋出如此精緻入微的美,這就是紙雕藝術。選取適合的紙材,如卡紙、藝術紙、美術紙等,運用剪刀、美工刀、鑷子、尺、膠水等工具,再加上技藝和匠心,打草,裁剪,拼貼,將紙綻放成栩栩如生的模樣。先用紙裁剪好一片片羽毛,在按層次依次粘貼,直至動物的立體輪廓出現,再做進一步調整,用紙賦予生命的生靈便活靈活現。
  • 3D紙雕怎麼這麼好看
    3D紙雕怎麼這麼好看老師同學們正在觀賞紙雕作品《鶯飛麥浪》。《虎虎生威》一團彩泥、一張紙,用最簡單的工具,在靈巧的雙手中,通過剪、刻、捏各種手法的運作,便幻化成一幅栩栩如生的3D藝術作品,這就是精美巧妙的立體紙雕。
  • 漢印印表機做紙雕也跟火了一把!
    2020年清華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繼續採取了立體紙雕的形式,把地標——清華園大門做成了三維模型。連續2年,清華靠著酷炫精緻的立體大門,霸佔熱搜!大門用雷射雕刻工藝+30多件紙藝部件+上百個拼插結構全手工拼組成了極其驚豔生動的藝術品。
  • 巧奪天工的紙雕藝術,一個作品上萬次雕刻,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紙雕又叫做紙浮雕,起源於我國的漢代,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經過兩千年的時間,令人驚喜的是,它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消失,反而變化出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創新創意,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它的認知。尤其是近些年,紙雕藝術在世界範圍內遍地開花,湧現出了眾多充滿創意的精彩作品,一張白紙,一支鉛筆、一把刻刀,簡單的材料,卻能最終形成複雜精美的工藝品,想想還是蠻不可思議的。當然,除了這些簡單的材料,最終能夠呈現出巧奪天工的紙雕藝術的最重要因素,當然是藝術家的一雙巧手,與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 像仙境一樣美的立體紙雕,你也能做出來
    紙雕,又稱紙浮雕。起源於中國漢代,古老的紙雕藝術主要孕育在民間藝術土壤中,發展緩慢卻從未間斷,形態雖無變化萬千,卻不失創新精神。其中民間韻味濃厚的紙雕彩燈在借鑑宮燈藝術造型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紙雕藝術的經典篇章。紙雕,也叫紙浮雕。
  • 從3座美術館看建築與藝術的共生
    本期介紹的3座置身在自然之中的美術館建築,在設計之初或受到藝術概念的啟發、或本身就與藝術作品結合,使建築和場所超越了遮風擋雨、保溫庇護、存儲陳列等基本功能,通過構造、空間、光影所形成的節奏、韻律,而具有了感染人心的共情力。
  • 《一夢江湖》紙雕家具怎麼樣 紙雕家具外觀效果介紹
    導 讀 一夢江湖新出了一種紙雕家具,非常的有特色,很多小夥伴對這種家具還不太了解,下面小編就帶各位來看看紙雕家具特色解析
  • 以二十四節氣結合自然萬物,日本藝術家展現紙雕創作的匠心獨具!
    日本藝術家Shinobu Ohashi 以紙雕創作,翻轉大眾對於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印象!揉和花卉、草木及動物元素,製成一幅幅宛如彩繪玻璃的紙雕作品,形塑精緻細膩的工藝美學。可惜的是,當今社會已無法回到過去的農耕社會,傳統抵不過世代變化,但仍有人默默以各種方式,留住這份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其中之一便是日本的紙雕藝術家Shinobu Ohashi 。
  • 絕美的紙藝術,日本紙雕藝術家大橋忍的紙藝術創作
    紙隨處可見,但在富有想像力的藝術家靈巧的手中,它可以變幻出意想不到的形態,這就是紙藝術的魅力所在。隨著《紙物語:漫遊紙藝世界》的出版,我們在本書中,通過與世界各地傑出紙藝術家的對談和作品展示,帶領讀者探索紙張的每一種可能性。在書中的紙世界裡,讀者不僅會為這些富有張力的藝術品驚嘆不已,還會被紙藝術家們的經歷與想法激發出靈感的火花。
  • 溫秋雯耗時三十多天,完成一個紙雕花燈,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溫秋雯耗時三十多天,完成一個紙雕花燈,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文/秋香 作為一位85後美女,溫秋雯卻對紙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曾經花費了兩千多張紙片,在一個多月的時間當中,創作了一個獅子燈,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 通州巧手展風採,3D紙雕花燈
    為進一步豐富女職工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培育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11月25日下午,於家務鄉總工會組織30名女職工開展「創意新生活,巧手展風採」3D紙雕花燈手工團建活動。老師為學員們講解製作花燈的技巧 活動中,老師將具有透視觀念的圖作為紙雕的基礎,進行講解,讓學員們以《十二月令圖軸》為背景製作。《十二月令圖軸》內含有多種具有透視觀念的複雜建築,會將畫面空間分割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繪有農曆1-12月的代表活動,如賞燈、龍舟、賞菊、賞荷、賞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