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40年的咖啡店,不是苟且,也不是詩和遠方

2021-02-19 中國零售平臺

  你在店裡看不到意式咖啡機,倒是有很多玻璃瓶瓶罐罐,光線反射在瓶蓋上,讓原木吧檯閃耀得綺麗。這些老闆都不用現代的咖啡器械,甚至不做手衝咖啡,就算再多客人,還是慢慢等吧檯裡那幾個虹吸壺煮咖啡。

  這些開了幾十年的昭和風咖啡店,裝修都已不合時宜,卻混合著咖啡香、日式職人味和臺灣市井風情,是社區活動中心,甚至是黑幫兄弟「談事情」的「體面」地方。

  店老闆們不會跟你談詩和遠方,只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做那幾款咖啡,看人來人往,世事變遷。

  我意外推開那扇從小到大都沒推開過的店門,暗暗的落地窗上印著有點褪色大大的"咖啡 飲料 簡餐",這種不合時宜的門面風格,在到處都是咖啡館的臺北,難免被人認為帶著一點曖昧的氣息。

  木門一推,昏黃的燈光,室內擺設稍微凌亂,現在看來很復古的高椅背情人椅,之所以氣氛特異,就在我進門的那一刻,所有的客人同時轉頭盯著我打量,我嚇了一跳,不幹示弱也瞪回去,沒有一個年輕人,都是中老年。

  頭髮已經半禿斑白,白襯衫西裝褲的老闆一句「坐!」——連「請」都沒有,就低下頭繼續煮他的璀,古舊雕花的木頭吧檯,臺上擺幾個虹吸壺,正點著酒精燈煮咖啡,吧檯另側還有臺青色的投幣式電話,吧檯內瓦斯爐還燒著一壺開水,用老式圓滾滾的那種大茶壺。

  「少年仔,你要喝啥?」我回過神來,問有沒有吃的,老闆忽然抬起頭,臉上標準臺式溫良恭儉讓的笑容中帶著殺意,說,「你第一次來不試試咖啡?」我心中只能默默地呵呵答應。

  這間店在我家附近,我卻從來沒進去過。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臺灣還有這種原生態日式老派的咖啡店。之所以說原生態,是因為這兩年,在到處都是老房子的臺南,開了幾間刻意復古走昭和風格的咖啡店,引起一陣懷舊風潮,而這些老店,卻是從幾十年前起就是那個樣子,不管裝修,或是咖啡的香味,都凝結在幾十年前,變的只有老闆逐漸變白的頭髮,與窗外的風景。

  臺南Kadoya吃茶店 (來源:Annie @旅行食玩)

  這樣的老咖啡店在現在一片第三波精品咖啡風潮,或著是流行的loft裝修、日式小清新風中顯得格格不入,一店子的不合時宜。

  「昭和風」老咖啡店,其實在臺灣還真不少,這些店在當地開了幾十年,很多都是夫妻店,姐妹店,奇怪就是沒有兄弟店或合夥開店,老闆大多在年輕時受了日式咖啡及日本師傅的影響,一輩子就專注烘那幾款豆,做那幾種咖啡。

  你在店裡看不到意式咖啡機,倒是有很多玻璃瓶瓶罐罐,光線反射在瓶蓋上,讓原木吧檯閃耀得綺麗。這些老闆都不用現代的咖啡器械,甚至不做手衝咖啡,就算再多客人,還是慢慢等吧檯裡那幾個虹吸壺煮咖啡。

  現在很多年輕人想開咖啡店,無非是覺得開咖啡店好像很浪漫,只要做做飲料,跟客人聊聊天就可以,可是這些老咖啡店的老闆,最早會想開店,都是為了生活。

  而開店幾十年,一定會遇到各種因素差點開不下去的窘境,最後他們還是硬著頭皮撐下去,理由也很簡單:只會煮咖啡不會做別的。

  我到高雄必去的老咖啡店,是老城鹽埕區巷子裡的小堤咖啡,這裡就如同NHK晨間劇裡吃茶店那樣的氛圍。老客人都叫老闆」二姐」,後來我問二姐」小堤」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她說她受日本教育的媽媽覺得」小堤」的日語發音比較好聽。

  剛好有慕名而來的年輕客人,二姐一邊問好不好喝,又拿了一堆餅乾配咖啡

  記得第一次走進小堤店裡接近中午,冒冒失失得走了進去,二姐見我就開口,「你是要吃飯還喝咖啡?」我愣了一下,問什麼飯,「啊就隔壁排骨飯啊!」最後,我在這間充滿咖啡香的日式咖啡店吧檯前,吃了臺式排骨盒飯。

  二姐又問了,要喝什麼咖啡?熱的還冷的?濃的還薄的?在這終年皆夏的高雄,愛喝什麼飲料直接分冷熱,很能理解,可是咖啡依客人口味喜好,直接分淺厚…對於習慣於用各種專有風味名詞描述各種咖啡口味的人來說,忽然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在心裡唯一能自己解釋給自己聽的說法,大概就是高雄人直爽吧!

  更意外的是,當坐定,二姐奉上了一杯水,還有剛從冰櫃取出,卷得跟蛋卷一樣的白色冰毛巾,這著實讓我恍惚了一下,我已經多久沒遇見過這種會奉上臺式日語稱為喔西摸裡」冰毛巾的日式禮儀了,而且還不是一次性的那種。

  現在已經沒有送客人火柴盒點菸的咖啡店了,這些火柴盒拿完就沒有

  旁邊的客人自來熟地對我說:「少年仔,第一次來就知道坐吧檯,內行喔!」我又注意到皮革坐墊,圓型的吧檯椅,金屬的弧型底座,是有名的北歐設計鬱金香椅,當然是當年拿圖來山寨的,「用了40年了,質量不錯」二姐說。

  二姐很健談,幾乎要把這間店的前世今生講給我這位第一次來的客人,隨口就講出了這港邊街道的一段歷史,只有當她站到臺前,點火煮咖啡的那一刻,整個人都變了,表情專注著,整個世界仿佛只剩下火及水的變化,散發的氣場,讓人不敢打擾她一句。

  中午店裡的客人三三兩兩,來了兩三波,大多是中老年,大多都要了咖啡及外賣盒飯這種奇異搭配,大多有一句沒一句在聊,大多講一些低俗搞笑的笑話哄堂大笑,偶爾還有幾位路過走進來串門的熟客,打招呼聊個兩三句又走了。

  你在這就別低頭滑手機了,跟坐你旁邊的大叔聊聊天才是,這氣氛,參雜了咖啡香、日式職人味,以及南方港邊老街特有的市井熱情。

  現在只能到室外抽菸,少了老咖啡店那種咖啡香混煙臭的特有氣息

  吧檯上還擺著一臺老式手搖,酒精燈供熱的烘豆機,不過二姐已經很久不自己烘豆了,那臺烘豆機僅僅只是擺在那裡,都散發這間店的醍醐味;二姐重人情,小堤咖啡用的豆子,共五支來調配,近四十年來,供應商從上一代老闆、到老闆的兒子接手,從來沒換過,就連送煤氣筒的店,都換了三個老闆,還是同一家。

  我指著吧檯裡一個牌子」早上11點前免費早餐」,一杯咖啡就100元,還附早餐,這樣還賺多少?二姐揮揮手:「有賺就好了啦!大家開心就好了啦!」

  老咖啡店的老闆,從年輕就守著這間店,往來皆熟客老朋友。與其說是咖啡店,不如說已經變社區活動中心,誰今天有來沒人,早到或晚到,大家一清二楚。來這裡不只是喝咖啡,也是在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即使老闆偶爾有了關店退休的念頭,也會被人情這種羈絆所打消。

  你如果喜歡一杯咖啡的好味道,那一定不只在咖啡杯裡的黑色液體。如果你愛上一家咖啡館,除了它好喝的咖啡,還有另一部份原因是你肯定了這家咖啡館的某一種生活價值,老闆所涵養的嗜好以及品味。

  吧檯上唯一比較新的玩意是黃色小鴨,前幾年小鴨到港邊展出時客人送的

  可惜現在絕大多數想開咖啡店的人,沒有破斧沉舟的創業決心,沒有不斷追求進步的意志力,就連店及老闆本人也沒有吸引人的獨特個性。我經常看到許多小咖啡店,門面玻璃上貼著「正常十點開,睡過頭十一點,心情不好不開」,儘管是輕鬆俏皮話,可我並不覺得這種態度能把店開下去。

  很多人忘了"店"畢竟是用來做生意,不是讓你用來逃避現實生活的方式,我不只是跟你談夢想,談的是很實際的賺錢事,否則你開間咖啡沙龍免費請朋友來天天聊詩與遠方得了。

  我有個朋友,在重慶大學邊上開了十幾年的咖啡店。我有一回去找他,在沙坪垻街上邊走邊聊,忽然迎面而來一女同學,攔住他問是不是某某咖啡店的老闆。女同學說,幾年前學校排戲,咖啡店贊助過他們,表示非常感謝。

  每當我回想起這件事,總覺得開咖啡店,或者任何店都一樣,你能開一間店開幾十年,不僅會成為該行業的名人,連帶地,能夠成為當地好幾代人的共同回憶,你的個性能影響一代代的人,大概是開店者最大的回報。

  專注在某個領域足夠長久,在不動的位置,看盡人世間的流動與變幻莫測,肯定能明白很多人生道理。

  雲林鬥六的吾愛吾家咖啡館,也是一間老派的昭和風咖啡店。一般臺灣人對雲林的認知都是鄉下農業縣,很土的地方,你說快四十年前,那是咖啡及咖啡店還被貼上「上流」符號的年代,在這種小鎮上開間咖啡店,可想而知,當年老闆莊先生回鄉開店初期,有多困難了。

  莊老闆酷愛古典音樂,櫃裡都名盤

  開店三十幾年,莊老闆最喜歡觀察各種故事。故事之所以是「觀察」來的,是因為他店開了那麼久,很多故事不僅是「聽」來,更多是從進進出出的客人中「看」出來。我請莊老闆分享透露幾個印象深刻的故事,「嘿嘿嘿,專業的咖啡店老闆,聽到的故事只到耳朵裡就結束了」。

  莊老闆說得輕鬆,我到此時才知,老咖啡店裡老客人愛坐吧檯,那不只是愛跟老闆閒扯那麼簡單,客人身份各式各樣,那要有多少情感與信任才會讓他們坐在你面前,有一句沒一句講些不著邊際的話給你聽。

  吧檯很特別,鏤空設計,可以看到裡面成排賽風壺及酒精燈

  在鄉下小鎮開店畢竟不像大都市,客人形形色色又更草根一些。莊老闆坐在窗戶前的皮製大沙發上跟我聊天,說以前很多流氓大哥都愛到他店裡「談事情」。

  臺灣眾所皆知,雲林是黑道的故鄉,一大特產就是向外地輸出」兄弟」。這些兄弟上闖臺北下蕩高雄,開出了一片天,也學會了都市的腔調——喝咖啡。

  回到鄉下老家後,想喝咖啡只能到莊老闆的店,要找比較體面的地方「談事情」也只能到他的店,幸好這些大哥們,在外雖然剽悍,進到店裡都很尊重老闆,乖乖聽老闆的話;每次「談事情」,如果談到激動處,兩邊聲音越來越大聲,熱愛古典音樂的莊老闆,就會故意把音響越開越大聲,大哥們就心領神會,「頭家,別緊張啦!在這不會鬧事啦!」

  小莊老闆從小耳濡目染,衝起咖啡已經通過老客人的嚴酷考驗。

  莊老闆每聊一段時間,就要跑出店外旗樓下看咖啡豆烘得如何。它的設備倒也簡單,一臺簡單功能的烘焙機,架在自己改裝過的老桌臺上,這臺機器也用了快二十年了。他時不時拿吹風機往爐裡吹,機器不斷冒出白煙,香氣瀰漫了整條街道。

  莊老闆邊烘邊跟兒子討論烘豆方式,比我略小的小莊老闆,前幾年也決定留在這個鄉下小鎮繼承家裡的咖啡店。

  郭臺銘五年前曾經批評臺灣年輕人「都不想創業,只想開咖啡店」引起熱烈的討論。

  他說對了一半,開咖啡店也是一種創業,有間小小咖啡店是很多人的夢想。但你是否看到一間咖啡店成功背後,那些超乎想像的辛苦與努力,比你幫別人打工還辛苦,更甚者,看著身旁朋友過上似乎多彩多姿的日子時,你是否戰勝得了那種日復一日,一直在重複同一件事的孤寂感?

  數十年如一日的裝修

  店裡放音樂,蔡琴的歌,1980年代歐美流行金曲,古典樂曲等幾種風格輪著放。

  我坐在吧檯前,轉頭看見莊老闆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看著看著,慢慢睡著了;窗外人來人往,車從左邊來,往右邊去;從右邊來,往左邊去,街對面空地被圍起來,是一個待建項目。在這吧檯一站幾十年,抬頭望見小鎮上物換星移,人事變遷,那是一道人生的風景框,即使這些店現今的審美已經是垂垂老矣,但也變成這街坊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生活景色。

  與其說是老闆在照顧店,不如說,是老店在照顧著店主的餘生。

本文來源:窮遊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和原始出處不準確還望諒解修正,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相關焦點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夜思 | 你也被「詩和遠方」騙了嗎
    環遊世界、高配生活.不少人詩意沒感受到,卻被精緻窮透支。其實,「詩和遠方」不一定在千裡之外,也無需漂洋過海。在眼前的苟且中,真實且自由地做自己,足矣。你也被「詩和遠方」騙了嗎來源:國館 | ID:guoguan5000作者:國館最近,一位大四畢業生發了一篇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現實和夢想的抉擇
    點擊上面關注訂閱茶客,獲取更多精彩內容「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這句話不知何時在網絡流傳,因為這句話不經意間反映了諸多人的心聲,生活不容易,也讓很多成家的年輕人意識到生活不是簡單的1+1=2,也不是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就肯定會幸福,生活,千變萬化,不知道何時會給你帶來驚喜
  • 《不二情書》告訴我們:詩和遠方是浪漫,不苟且,是愛情真相
    乍看上去,這好像是文藝中產的勝利,但實際上,吳秀波的最終勝出,和其他三位的落敗,跟類型並沒有太大關係。作為一位生活質量一般,但有原則的獨立女性,湯唯在片中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詩和遠方是浪漫,不苟且,才是愛情真相。
  • 《我家那閨女》黃雅莉的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很喜歡她的房子,後來得知,這個房子竟然不是她的,而是租來的,我感覺她就是不論房子是不是自己的但是生活也是自己的。第一處:路標她的房子進口有一個路標 ,路標標註了她想去的地方,實現一個,她就會將路標轉動。
  • 40+的女人的詩和遠方
    自上次去上海見了生了二胎的大學閨蜜WILLOW之後,我更是有頗多感慨:多少女人自從進入婚姻,從此洗盡鉛華,安分守己,然後時常感嘆唏噓,我曾經是如此的詩情畫意,如今只能苟且在婚姻裡。遙想青春時代,我的大學室友WILLOW相對我和NANCY的循規蹈矩來說,實在是一個異類。她風姿妖嬈,濃眉細腰,低眉順眼,慵懶如貓,但是行事風格卻是非常之傲嬌。
  • 開了40年的咖啡店,裝修和味道都凝固在幾十年前
    你在店裡看不到意式咖啡機,倒是有很多玻璃瓶瓶罐罐,光線反射在瓶蓋上,讓原木吧檯閃耀得綺麗。
  • 尋找失去的未來,今天沒有詩和遠方......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我們嚮往遠方,但遠方又是另一些人厭倦的地方!本來你的生活一團糟,無業,單身狗,房奴,孩奴,背叛,離婚,抑鬱,雙向情感障礙,空虛……忽然聽到有人說了「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猶如聖經金句,令你頓生希望!遠方的生活該有多美好?
  • [新品速遞]Boston——生活不止詩和遠方
    矮大緊在《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中的一句話打動了無數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生活需要有詩和遠方來鼓勵自己走出困境
    「這個世界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看到這一句話,讓我有很多的感觸,也有許多隨心而動的言語,雖然書沒讀多少,但也喜歡這些富有詩意的語言。論詩來說它是文人墨客的的特長,但平常人家也可以做出很有意境的詩句,有詩的地方也是有夢想的地方吧……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剛開始看到的時候不理解它的意思,後來查閱才明白它的深意,這裡的苟且並非我理解認知裡的苟且之事, 而是現實生活裡每天重複同樣的人事物,單調枯燥,或者是壓力,鬱悶焦慮,,詩和遠方呢就是美好的想像
  • 蘇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蘇東坡一生曾兩任杭州,如今走在杭州,無論哪個角落,都有他的影子,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但他所到之處皆有鮮花為他盛開,清風為他送來。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公司樓下的詩與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公司樓下的詩與遠方永華晴天蔣老師在和業主充分溝通後,將本案設計定位現代風格,在設計中加實用性與美觀性兼具的風雨長廊、蛋糕盒外形元素,設計方案一稿就得到了業主的肯定。設計理念設計靈感源於食品包裝盒的外形,包裝盒的線條與藝術美感相結合,從審美的角度出發,以實用功能為目的再創造。
  • 不惑之年,是否還有詩和遠方?
    都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又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還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近不惑之年的老少年們是否真的已經不惑?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經歷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也有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背景不同、經歷不同、追求不同。
  • 祖國是最美的詩和遠方
    前幾天,一位朋友終於從美國輾轉回國,在廣州結束了長達半個月的隔離,平安回到家中,她和我說,飛機降落的那一刻她都要激動哭了,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感覺!2020,這魔幻開始的一年,從全國自我隔離過春節到全球疫情爆發,至今多數省份的學生還在「享受」這超長「假期」中,估計今年春節對多數家庭來說,是全家相聚最多的一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火遍全國的時候,我正身處異國他鄉,苦澀地咀嚼著這句被很多人調侃的話句。但我想問問諸位,我們的生活真的只有苟且嗎?
  • 詩和遠方兼得,高曉鬆開的中國最美公益圖書館
    ,要把雜書館做成「實實在在的詩和遠方」,但比起前者,後者似乎更婉約、更迷人,更契合我們心中所嚮往的詩畫般的情致。高曉松的「詩和遠方」,以史為鑑,無非再添幾分偏見以夢為馬,最終去了別家後院不如大雪之後,清茗一杯,雜誌兩卷聞見時光掠過土地與生民,不絕如縷這是高曉松《雜書館序》中的序言很明顯詩和遠方
  • 女主嫁給小混混的年代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女主嫁給小混混的年代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像別人說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作者書中的人物寫得很有性格,比如小混混的男主內裡有著小羞澀,比如女主的親生父母,是善良的並且不忘初心的老實農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小說看著很是有意思,雖然是艱苦年代,但是仍然很有樂趣。
  • 憑什麼說一輛房車+一本唐詩三百首就不是詩和遠方?
    最近看《老爹特煩惱》的時候,保安隊長對酒吧女老闆表白,說知道她喜歡詩和遠方,他願意送她一輛房車,兩人拿著唐詩三百首一起去流浪。女老闆聽後微笑著拒絕了保安隊長。當時我對保安隊長的話露出了不屑的笑容,覺得他根本不懂什麼是詩和遠方。
  • 《還有詩和遠方》,一切都是剛剛好
    最近被一檔節目「迷住」了,就是浙江衛視在周日檔推出的《還有詩和遠方》,第一季定位「詩畫浙江篇」,目前三期節目也都是在浙江省內的一些容易被我們所忽視的地方錄製的。在後疫情時代,出行這件事我們要重新審視了,依舊人山人海的網紅打卡景點還是慢下來每一秒都是風景的小鎮呢?或許這檔節目會給你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 一個養肉人的冬日隨筆:生活不只有苟且,也有詩和遠方!
    這都讓我覺得:眼前的生活不只有苟且,也有詩和遠方。養多肉,從最初的不顧囊中羞澀,一直處在盆、土、肉、藥的惡性循環裡,到現在只追求去花市淘「殘次品」,也算是踏著一路的肉屍糾結地成為了過來人。最喜歡享受淘來的「醜攤徒」逆襲成「胖美精」的成就感,最喜歡用白菜價淘到好品種的中獎感,最最喜歡老公從外地回來時,帶了在山上挖的不要錢的多肉老樁的驚喜感。
  • 國貨美妝需要「詩和遠方」
    投稿來源:靈貓財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對於眼下的國貨美妝來說,也同樣如此。「苟且「的是在國內市場已內卷,而國貨美妝的」詩和遠方「當然是海外市場。2019年我國新增了近244萬家化妝品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同比2018年增長84%。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國今年已新增超過233萬家化妝品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5%。去年,李佳奇的一句「OMG,買它「,帶火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興網紅品牌,從口紅到彩妝,各式各樣的新生產品和新銳品牌出現再人們的視野當中,可以說,國貨美妝再網際網路的推動下再一次成功的進入到了消費者的視野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