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各國範圍來看真正的服裝畫到19世紀前後才出現。20世紀初逐步發展起來。雖然在較早的各歷史時期都有時裝風貌與人物表現,但這些美術作品並不是時裝畫,因為他們不是以表現時裝和時裝設計為出發點而創作的。
服裝西在我國起步較晚,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服裝設計領域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轉變為國民學科教育正式以培養技能型人才搬上講臺。最初的時裝畫受時代制約、行業領域人才缺少,國民教育服裝設計效果圖師資大多是由美術教師擔崗,通過前輩們的艱難領路,才開闢出今天這種多元化的服裝畫。三十年的時裝設計教育,幾乎一直沿用藝術教育形式。其實在現代服裝設計領域中在服裝效果圖方面並不要求花過多的時間,而是要求有效的表達設計意圖,便於行為組織中的溝通,服務於生產。但並不容忍忽視通過藝術培養的形式來提高行業從業者的美學水平,因為服裝設計師本身就是美的締造者,只有設計師有較高的美學修養,設計的時裝最終給人以美的感受。
也就是說通過服裝畫的學習不但為有效表達出服裝工藝技術方面的實用性,而且還能提高美學修養的雙重意義。現代服裝設計領域,真正需求的還是既有實用性強又具有一定藝術美感的時裝效果圖。實用性是主要的,而藝術手法是用以烘託服裝這一主體的,主次要得當。
服裝設計的主體是服裝,而服裝的主體對象卻是人體,人體與服裝是相互作用的,人靠衣妝馬靠鞍。人體是萬物中最完美的藝術品,反作用與服裝,通過優美的人體進一步展示服裝的英感,服裝效果圖正源於這美學原理,大多數採用於展示服裝的模特身材作用效果圖的人體,甚至塑造出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人體。
人體的高度大多以人身高來街量的,現實生活中常規人體為7.5-8頭身高,模特的身高為10頭身高,理想化的人體身高為10個頭身高以上,各時期各地坡文化勢異,習慣不同,各不相同。不管如何誇張理想化:總之要符 合當代人們的審美視覺習慣為原則,設計師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用。還可根據服裝的不同要求選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