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系統之困|我們需要怎樣的騎手算法

2020-12-15 澎湃新聞

近日,《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刷屏後,引起廣泛討論。

尤其是支撐系統運行的智能算法,為「實現勞動價值的最大化和高效化」,不斷壓縮外賣騎手的送餐時間,繼而引發交通安全等系列問題。算法,是如何困住人的,能怎麼改?

9月9日,餓了麼、美團兩家外賣平臺公司先後發聲。

餓了麼提出,將在結算付款的時候增加一個「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這一表態雖快但爭議頗多。美團的回應則更晚也更長,稱系統的問題,終究需要系統背後的人來解決,將優化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向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表示,不論是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還是8分鐘的彈性時間,都是權宜之計,而不是釜底抽薪之道。

但孫萍表示,平臺目前提出的方案,至少傳遞出信息:平臺算法系統本身是可以更改的,而且是可以做出很重大的更改。

「這進一步表明,技術的社會偏差性是可以被糾正的。」孫萍說,「我覺得當務之急,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日漸走進算法時代的大背景下,建立起社會層面和組織層面的算法協商機制。」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教授盧向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未來真正解決問題的肯定不是延遲的5分、8分或10分鐘,而是企業內部對騎手們更有效的、多維度的一套激勵及關懷機制。

實際上,市場競爭讓外賣平臺長期處於囚徒困境:慢一點可能意味著被超越。因此,有觀點認為設計系統的人天然地傾向於冷冰冰的極致效率。在此情況下,應如何鬆動系統,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保障福利?

系統牢籠如何被構造?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從2017年起開始研究外賣系統算法與騎手之間的關係,《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中引用了不少孫萍及其團隊過往的研究內容。

孫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之所以外賣員的配送時長,被算法系統壓縮得越來越短,在於平臺採用了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人工智慧算法:用收集的真實數據訓練現有的算法,讓算法越來越「智能」,從而進行路線預測推導,實現對外賣配送員的監督。

舉個例子:如果一開始系統規定的配送時間是30分鐘,為了避免超時受懲罰,外賣員將配送時間控制在了28分鐘甚至25分鐘,這時算法搜集的數據就顯示,這段路程外賣員有能力提前送達,「聰明」的系統便可能將規定時間改成28分鐘。

為了配合更短的配送時間要求,外賣員以闖紅燈、逆行等方式應對,卻讓系統誤以為這段路程仍有壓縮空間。幾輪之後,「算法就縮得越來越緊」。

孫萍認為,此時系統所收集的數據存在社會結構偏差,「這表現在外賣配送員怕懲罰,冒著生命危險提速跑。逆行了,闖紅燈了,這些算法都不會考慮,算法看到的只是一個結果。人在算法裡變成了一個運力數字。」

孫萍在2019年發表的田野研究《「算法邏輯」下的數字勞動:一項對平臺經濟下外賣送餐員的研究》中對此總結道,算法通過日益增強的精準性和標準化管理,將外賣員的勞動過程置於細緻入微的監管之下。從言語表述、肢體行為到時間、空間、數量、級別等各個層面的數字操控,使得技術理性最終得以管理「人的情感」,並以此實現勞動價值的最大化和高效化。

長期從事企業信息化管理和電子商務研究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教授盧向華表示,外賣平臺連接商家、用戶和騎手三邊的需求、供給與服務給力,算法是作為提升這多方需求供給匹配效率而存在。

「理論上,算法本身應該同時考慮平臺各方的利益,但目前外賣平臺的算法設計中,明顯把消費者的體驗與平臺的服務量作為最主要目標,商家的地位次之,而騎手的體驗是放在最低的位置。」盧向華說,「算法本身並沒有錯,但算法的效率評價機制過多地向消費者和平臺傾斜時,到一定程度騎手這一方就會出現異常,導致整個算法的失效。」

實際上,不光是算法的鉗制,外賣配送有這類靈活職業從業者,還普遍面臨著勞動關係不明確的問題,導致權益難以保障。

孫萍介紹,其研究團隊在2017年做調研時了解到,最初平臺方是與外賣員直接籤署勞動合同,外賣員享有底薪,被稱為直營團隊。「美團餓了麼當時都有,但到2018、2019年就逐漸取消了,平臺把每單運費收入提高,但底薪沒了,外賣員全部轉為外包,平臺不再直接籤署勞動合同,由外包公司與外賣員籤署勞務協議,將所有責任、生產資料轉嫁給個人。」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鄭廣懷教授及研究團隊在《武漢市快遞員外賣員群體調查:平臺工人與下載勞動》中寫道,在該研究中,40.82%的外賣員和快遞員沒有籤訂或不清楚勞動合同。

研究還發現,「五險一金」的覆蓋面十分有限,覆蓋面最廣的意外傷害險也只有49.31%的平臺工人(指快遞員和外賣員)享有。在遇到交通事故時,62.17%的配送員表示需要自己承擔責任,得不到工傷、醫療保險的救助。

「外賣體系不斷發展,監控越來越精細化,但對於勞動者利益的保障卻變得越來越模糊。」孫萍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政策和法律層面缺少保護,現在的勞動法還沒有對新興共享經濟、零工經濟(從業者)進行實質的定性和劃歸。」

系統是可鬆動的嗎?

不可否認,外賣行業為吸納就業、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騎手就業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美團平臺上的有單騎手達到295.2萬人,同比增長16.4%,45.7%的騎手月收入為4000-8000元,7.7%的騎手月收入超過一萬元。

餓了麼在6月公布的數據稱,1月下旬以來,餓了麼累計提供超120萬藍騎士就業崗位,疫情期間新增入職的藍騎士中,22%為工廠工人,16%為個體創業者。

配送時間不斷縮短,讓消費者對外賣依賴度不斷提高,助推外賣平臺成長為巨頭企業,是中國數字經濟甚至中國速度的驕傲一面。我們越來越難以離開外賣帶來的便利,但也確實到了該反思如何實現更公平、合理機制的時候。

系統由人設計,代表人的價值取向。在《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引發廣泛關注後,9月9日,餓了麼和美團一早一晚分別作出回應。

其中,餓了麼設置「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小按鈕的做法,有些毀譽參半。對於此舉為何招致批評聲,孫萍認為,按鈕將決定權轉移給了消費者,與此同時也將責任「甩」給了消費者。

「外賣算法體系中,消費者和外賣員只是參與者之一,導致算法最終出現問題,並不只是這兩個參與者,其實是有非常多元的因素。 」孫萍說。

美團的回應姍姍來遲,表態「沒做好就是沒做好,沒有藉口」,提出了優化系統的幾項具體措施: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惡劣天氣下,系統會延長騎手的配送時間,甚至停止接單;升級騎手申訴功能,對於因惡劣天氣、意外事件等特殊情況下的超時、投訴,核實後,將不會影響騎手考核及收入。

誠然這是一種公關姿態,但兩家公司的回應至少說明:「平臺算法系統本身是可以更改的,而且是可以做出較大的改善。這進一步表明,技術的社會偏差性是可以通過社會協商或者算法審計被糾正的。 」

認為系統可「鬆動」的,還有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向華。

她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些措施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外賣平臺已經開始積極地去探索一種更好的與騎手、用戶期望進行合作的方式。

外賣小哥和系統,正如當年的流水線工人和背後的監工。2010年起發生在富士康的數十起工人跳樓事件,使得飽受輿論壓力的富士康嘗試了安裝防護欄到反思管理模式、加強心理疏導等各種方式,試圖摘除「血汗工廠」的帽子。

盧向華表示,此次人們討論外賣員受困於系統與早期流水線工人因工作枯燥等引起罷工具有相似性。

「現在科技領域與知識型產業與員工之間形成了比較好的機制,甚至流水線製造企業與一線員工之間經過多年的博弈也達到了一種較為平衡的狀態。但外賣騎手作為近些年的新興職業,不管是從企業還是從業者而言,也還在探索最佳的合作方式。」盧向華說。

但技術的前進方向是更冷酷還是更溫暖這個問題,對於這一問題,不是沒有悲觀者。

平臺平均配送時間縮短,追求極致的效率,代表了更低的運營成本,更高的市場競爭力。現存的外賣平臺,都是效率戰的優勝者。這時,外賣小哥的權益,就被放在了輕重緩急的最低位,低於商戶、消費者。

「市場經濟最根本的準則就是效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一旦沿著規則去走,整個算法體系和機制其實是完全偏向於資方的。」孫萍稱。

「(但)總是要去探討一個解決辦法。」孫萍說,「在我看來,最大的鬆動點就在於,要讓算法機制由純技術性變成『技術性+社會性』,要給技術開一個口子,讓它變得更加靈活和包容,這一點不是不可以實現的。 」

「我們可以是悲觀主義,但要是一種不妥協的悲觀主義。每個人要在自己儘可能的範圍內去做一點事情,發一點聲音,才能至少使得現有的世界不變得那麼糟糕,使社會保留變好的可能性。」一位社會學者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可以做些什麼?

鬆動算法、柔化系統,孫萍提出了建立「算法協商機制」的思路。

外賣經濟的參與方包括商家(資方)、程式設計師(技術)、外賣員(運力)、商家(出餐的製作方)、外包公司、消費者。目前系統的制定,屬於「單項的話語權」,即由資方說了算,程式設計師為執行者,外賣員、商家作為平臺參與者,話語權沒有納入到算法的規則設定之中。

因此,孫萍的觀點是未來要形成一種全社會範圍的算法協商機制,除了平臺、程式設計師,應納入外賣經濟、平臺經濟更多的參與者到算法運作規則的設定中。

「我們要讓外賣員勞動者,讓政府,第三方機構,還有社會科學家都參與進去,增加外賣員的話語力量,讓社會科學家帶來人文關懷,體現社會情感和社會價值。這樣子出來的算法,才(儘可能)公正公平,包容開放,而不是一刀切。」

被系統困住的,不僅是外賣小哥,還有996的白領、網約車司機、流水線工人……能夠改單項話語權的對話機制都顯得尤為重要。

再進一步,孫萍認為建立協商機制的重要基礎是,外賣員自發的組織與機制形成,「有了這樣的組織和機制後,聲音至少可以被傳遞,再來看可否協調各方,獲得更好更多的話語權。」

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可能也正等待伸出的時機。

盧向華談到,網際網路行業中常被問起的問題是: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趨勢明顯了,大家都在擔心這些大平臺做大了,話語權越越大,萬一他們做惡了怎麼辦。

「但我覺得這種擔心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些平臺無一例外,都是生態型的平臺,也就說平臺的成功依賴於參與方的積極貢獻。平臺如果只做對自己有利的行為,平臺會很快消失,被更合理、公平的平臺所取代。」盧向華說,「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非常努力地平衡各生態參與方之間的關係,保持與他們的共贏,這樣才能讓平臺生存得也更好。」

在法律法規一側,已經有多方關注到了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群體作為勞動者的權利保障問題。

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強化靈活就業勞動權益保障,探索多點執業。探索適應跨平臺、多僱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政策。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等政策制度,明確平臺企業在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的相應責任,保障勞動者的基本報酬權、休息權和職業安全,明確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關係。

「在最自由主義、在最自由競爭的市場裡,也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社會的法律。」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鄭廣懷教授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要解決現在外賣員的困境,首先我們要把外賣員的活動理解成勞動,我們才有可能按照解決勞動問題的思路,建立勞動標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困在系統的外賣騎手刷屏背後:平臺商家顧客小哥的「四角」難題怎麼破
    而及時則意味著外賣騎手的辛苦。一對不易覺察的矛盾,有時會碰撞得很激烈。9月8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讓騎手和外賣平臺進入了輿論的漩渦。文中稱,外賣騎手在系統算法驅使下,為完成訂單而加速奔命,甚至導致各種安全事故。「一個製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反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 外賣騎手被系統算法「逼」成高危群體 外賣平臺應對引熱議
    9月8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文章作者通過半年調查,細緻描述了數百萬外賣騎手在系統算法的驅使下,為了完成訂單而奔走搏命的現狀。9月9日,餓了麼和美團先後發布聲明,稱將儘快發布「多等5/10分鐘」新功能、對部分優秀騎手超時免責等措施,以改變外賣騎手「疲於奔命」的職業狀態。沒想到卻引發新一輪爭議。對於外賣平臺提出幾分鐘的寬限時間,外賣騎手、消費者如何看待?
  • 解決「算法」背後騎手困局重在以人為中心
    一些外賣企業先後表態將增加外賣送餐的等待或彈性時間;出於對騎手的理解和關懷,不少用戶表示「不必追求更快」,「與生命安全相比,超時可以接受」。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共識不應只體現在消費者的理解和寬容上,更應該成為推動平臺主動思考、作出改善以及監管部門明晰標準、有據審查的動力。畢竟,人的生命安全才是更重要的。其次,算法是否有善惡、系統能否有改善?
  • 外賣騎手送餐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 如何在冰冷的算法中尋找溫度?
    近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智能算法的深度學習下,外賣騎手送餐的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人們一邊因「共情」而轉發分享,一邊又不禁思考:外賣平臺運用的「算法」是什麼操作?外賣騎手的安全如何保障?
  • 美團回應外賣算法問題:將優化系統給騎手8分鐘彈性時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9月9日,針對輿論對外賣系統算法和外賣配送人員權益的關注,美團晚間發布聲明稱,將更好地優化系統,在為用戶提供準時配送服務的同時,調度系統會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同時改進騎手獎勵模式,讓騎手在保障安全的同時獲得更實際的回報
  • 美團VS餓了麼 多給外賣騎手一點時間 需要刀刃向內
    餓了麼這一動作,源自於9月8日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文章指出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北京海澱檢察院的統計,也以案例的形式佐證了這一觀感。此前,「外賣行業如何成為高危職業」話題登上熱搜,一系列交警部門公布的數據背後,也是外賣員已成高危職業的討論。
  • 外賣商家和騎手一樣,也被困在系統裡|作為外賣商家該怎麼辦?
    激烈競爭的外賣平臺以及簡單粗暴的盈利模式,不僅是騎手,外賣商家的境地也十分尷尬,作為商家需要繳納平臺費、推廣費、外賣配送費……所以不僅僅是騎手被困在系統,外賣商家也被困在系統裡。外賣商家應該怎麼辦?激烈競爭的外賣平臺,簡單粗暴的盈利模式,商家需要尋找新的渠道建立線上外賣,通過微信小程序自建外賣店鋪,無需繳納高額平臺抽傭 ,避開平臺惡性排名,降低推廣成本,同時提高客戶留存帶動復購。1、自有在線商城免佣金:自有在線商城,沒有平臺抽佣金,節省至少20%成本。
  • 算法令騎手每天都在「生死時速」,美團:8分鐘,沒做好別找理由
    在這兩天,美團的討論度異常高,原因竟是因為一位外賣騎手在朋友圈發布的一則長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被刷爆。在此之前美團CEO就因發文「暗諷」華為被廣大網友怒罵,現在又因為外賣小哥的事情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導致很多人都在擔心美團會不會因此走向落敗。
  • 業界圓桌|誰讓外賣騎手爭分奪秒?智能配送系統的邏輯是什麼
    近日,《人物》雜誌一篇有關外賣騎手工作狀況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展示了在不斷加速的算法控制下,外賣騎手如何被迫與時間賽跑。外賣智能配送系統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是算法迫使外賣騎手們頂著超速風險高速飛馳嗎?算法世界與人類的關係又是如何?
  • 昱見|在外賣騎手的生死時速裡,馬克思的預言都成真了
    9月8日,《人物》雜誌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深度報導了外賣快遞員們的困境,引發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昱弟跟很多人一樣,也是從這篇報導中才系統地了解到,那些給我們送外賣的快遞小哥們是怎樣被系統催逼著在一次緊似一次的接單中,為了搶時間不斷鋌而走險的。
  • 困於系統、囿於平臺的我們,如何自處?
    來源:澎湃新聞從打車app爆出惡性事件,到外賣平臺「擠壓」騎手,再到某公寓平臺爆雷,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被關注,學界也一直在關注平臺企業和社會的互動關係。最近,由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的「平臺、技術與傳播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試圖討論平臺經濟的現狀和未來。
  • 算法之上人文至上:餓了麼邁出了一小步
    也有人認為,顧客付費享受服務天經地義,超時是騎手與平臺的責任,不該由顧客買單。爭來吵去,未有定論。1、邁出人文關懷的一小步,成就行業良性發展的一大步9月8日,《人物》發出的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讓這場由來已久的爭議,徹底爆發。
  • Q論|87%的網友願意多等外賣10分鐘,騎手:投訴最多的並不是超時
    文 / 騰訊科技 盤戈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引發熱議,文章點明由於外賣平臺騎手系統對於配送時間的要求越來越短,導致騎手交通事故數量急劇上升
  • 對談生鮮騎手:迫不得已,並非一切都是系統的鍋
    裝滿生鮮外賣的騎手電動車,圖源:觀察者網為了彌補這些流失的時間,生鮮騎手需要通過縮短騎行時間,以防自己不會因為送達超時而損失今日的工資。「其實我們也不想逆行、闖紅燈,但實際情況逼著你不得不這樣去做。」趙燁說,「明明就在馬路對面,非要走前面紅綠燈繞一下,再到前面再等一個紅綠燈繞回來,一下就耽誤了五六分鐘,我們拿6單,時間只有半小時」。「快」是生鮮騎手的頭號關鍵詞。然而,分揀打包需要時間,騎行需要時間,上下樓需要時間,而在目前生鮮外賣平臺的預計送達時間內,這些額外的因素並未被納入考慮。
  • 外賣騎手困境,大數據無解,經濟學有解嗎?
    最近,一篇《人物》雜誌的專訪《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喚起了輿論對外賣騎手的境遇的關注。也就是當我們考察各種事物之間關係的時候,不應該忽略一些我們無法看到的因素的影響。外賣平臺的大數據算法,就受到了內生性的嚴重影響。而大數據算法,在「看得到」的因素方面做到了極致,恰恰忽略了內生性。外賣配送,最重要的考察指標,自然是送達時間。而大數據所能搜集的,無非是地圖上標示的路程長短和實時的交通信息擁堵情況。
  • 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上熱搜騎手「與時間賽跑」困境怎麼破?
    近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在外賣平臺智能算法的深度學習下,外賣騎手送餐的時間被平臺逐漸壓縮。「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外賣小哥的生存現狀引起廣泛關注。 對此餓了麼、美團兩大外賣平臺先後發聲。
  • 算法與活法:當你不再被需要
    吳冠軍時常走出學院,與公眾互動 / 圖片來源:Google關於算法和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影響,吳冠軍預見的是——人越來越不被需要了,而這會進一步導致人們更難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於是,當強人工智慧時代還未到來之前,算法能做的是——擠壓出人工的所有價值。儘管,算法本身無法意識到這點。吳冠軍指出:「算法只接受目標和指令。」 以外賣系統為例,「時間控制」就是它最重要的目標,把時間作為參數,在這個意義上來調整整個算法,然後算法再不斷地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最關鍵的是,目標需要外界去賦予。」
  • 「外賣騎手」究竟在「為誰」打工?——「平臺與騎手」模式下的用工
    另一方面,當騎手在工作中致他人損害時,外賣平臺也需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作為使騎手因工受傷或致他人受傷主要原因的交通事故,其數量之多就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以深圳市為例,2020年8月,全市就查處快遞、外賣送餐行業交通違法案件1.2萬件,佔非機動車違法案例總數的10%以上。
  • 餓了麼推出多等 5 分鐘功能:信用優秀騎手個別訂單超時不擔責
    IT之家9月9日消息 今日凌晨,餓了麼宣布將發布新功能:在結算付款的時候增加一個 「我願意多等 5 分鐘 / 10 分鐘」的小按鈕。如果你不是很著急,可以點一下,多給騎手一點點時間。餓了麼表示,會為用戶一些回饋,可能是一個小紅包或者吃貨豆。
  • 外賣騎手保費之殤:生於眾包,困於「3元」
    眾包騎手需要如何維護自身權利?靈活用工領域應該如何規範發展?頭盔印美團,上衣印餓了麼他們是「就業靈活自由」的眾包騎手1月8日12時,李兵戴著印有美團logo的頭盔穿著藍色印有餓了麼的衣服敲開了北京大興某家住戶的門,「您的餐到了」。「眾包的話沒人管,幾點上班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