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學校把課題研究作職稱評審,各項榮譽考核評價的標準。中小學老師教學任務繁重,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少老師表示在正常教學工作之外開展課題就實在是太難了!有心想申報課題研究,但是,第一步就不知道怎麼選題。
青隅老師曾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主持市級、區級課題。下面,將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2個中學老師做課題的選題案例,介紹2種選題的角度,供大家參考。
從教學成就出發,尋找生長點
每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高光時刻,那時你會為自己是一個老師感到特別自豪!記住這樣的高光時刻,多思考,很可能會成為你的選題。
第1個案例,說說我自己。記得我剛工作時,有一次給學生講鄭和下西洋。我用昆明市晉寧縣鄭和公園的一張照片導入課堂,「鄭和下西洋,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但是,你們知道鄭和是哪裡人?」
同學們一臉迷茫,我說:「鄭和是昆明人。」剛說完,我看見無數同學臉上出現既然驚訝,又得意的深情。「哇!真的嗎?」這麼牛的歷史人物竟然和我一樣是昆明人,同學們眼裡的自豪感藏都藏不住。那節課,學生專注度很高,教學輕鬆又愉快。
此後,我便開始留心鄉土史教學。我的學生們多數自小在昆明長大,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歷史雖然了解並不多,但充滿了興趣。每當講到昆明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時,學生們那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讓我非常感動。
我心想既然學生們對家鄉歷史這麼感興趣,又沒有條件單獨開設一門課程,何不把鄉土史滲透到統編教材的講述中呢?那麼,怎麼收集整理鄉土史料?如何把鄉土史和統編教材有機結合?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這樣一思考,感覺可以寫成一系列的論文,那就做個課題吧!我的第一個課題研究,就是從我非常有成就感的那節課開始的。
老師們可以留意日常教學中特別得意的案例:或許是某個方法,或許是某種技巧,或許是某個教育學生的瞬間…………你會很真誠地在內心讚嘆一句:「我這個老師可真厲害!」
抓住這些日常教學中的閃光點,這就是你的優勢,你獨特、擅長的東西。好好審視這些閃光時刻,查閱資料,仔細考量,深入挖掘,確定有研究意義和價值後就把它做成課題研究。
從教育難題出發,尋找解決辦法
課題研究本質上是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小學老師做課題,從難以解決的問題入手,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題角度。
第2個案例,說說我的同事。他幾乎年年都奮戰在初三。昆明市中考,歷史學科所佔分值折算為10分,比重不大。學生為了應對中考,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其他學科而非歷史。
老師也想用較少的時間提高學生成績,但是,中考歷史考點繁多。怎樣才能讓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掌握考點和重點呢?這就是他在教學中碰到的難題。
最終,這位同事找到了思維導圖。於是,他開始在複習備考中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專題,建構知識體系。實踐下來,學生複習效果不錯,他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於是,就申報了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
這種選題角度,從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出發,分析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是課題研究的底層邏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青隅老師通過兩個案例,給大家分享了的中學老師做課題研究2個選題角度:一是,從有成就感的教學案例出發;二是,從解決遇到的教學難題出發。
中學教學生活豐富多彩,選題的角度也多種多樣。老師們還有什麼好的選題角度和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作者簡介:我是青隅老師,省重點中學工作10年,6屆畢業班教學。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主持市級、區級課題。如果你有關於中小學老師做課題的疑問,敬請關注並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