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屁大點的事情,說明我們對於某件事不放在心中,但對於放屁這件「屁事」,請一定要注意,因為放屁能夠反映健康,我們在生活中如果沒有注意起來,很容易導致身體健康受損,有人說放屁是排毒,是一件好事不用放在心上,那麼放屁是排毒嗎。
放屁是排毒嗎
放屁是排毒,這種觀念是一些朋友所抱有的,但在生活中真是如此嗎?
很多人都以為放屁是正常現象,但是過度放屁就要重視起來了。一般來說,短期便秘對人體的影響不大,但便秘長期得不到糾正,直腸內的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除,就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這是因為人在吃食物時,由於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產生了較多的氣體。這些氣體,隨同腸蠕動向下運行,由肛門排出。排出時,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產生響聲。
這樣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正常的放屁是排毒,反之,經常放屁或者不放屁,便是一種異常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是身體出現問題所致的。
放屁能調節血壓嗎
放屁也能調節血壓?這並非滑稽之談。據「美國趣味科學網」近日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排氣,即通常所說的放屁,是腸道正常運行的一種表現,順其自然地排氣有助於血壓平穩。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學家所羅門?斯奈德領導了這一研究。此前的研究指出,排氣是正常現象,人的腸子總是在不斷地蠕動著,只要蠕動存在,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排氣的多少與消化機能的強弱有關,一個正常的人,每天排氣5—10次,總共會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氣體。研究人員在對實驗鼠的觀察中發現,排出氣體的過程能使血管鬆弛,有助於實驗鼠的血壓保持在較低水平上,因此可以預防高血壓。同時,他們還發現,實驗鼠血管壁上的細胞也能自己合成硫化氫,這一過程也能起到降血壓的作用。
研究人員指出,硫化氫是科學家最新發現的一種氣體信號分子,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科學家希望研製出促進硫化氫生成的藥物,以此作為現有高血壓治療方法的補充。
經常放屁怎麼回事
屁的產生來自三個途徑
(1)吞咽食物時,空氣隨之進入消化道。
(2)腸道中食物經細菌發酵產生的氣體。
(3)血液中氣體滲入到腸道內。
人每天約有7~10升氣體進入腸子,但大部分被腸壁的血管所吸收,從腸道排出的大約有0.5升。
屁是身體排放的廢氣,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氫氣和甲烷。
屁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吃的食物,有些未被分解。未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纖維和糖類,就成為大腸菌的食物。大腸菌飽餐後就會排氣,這些氣體在體內累積,造成一股氣壓。當壓力太大時,就會被排擠出體外,形成了屁。
屁的多少與人們的飲食有關。有些人愛吃洋蔥、生薑、生蒜、薯類、甜食、豆類和麵食,由於上述這些食物含有可產生大量氫和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基質,所以食後往往會廢氣大增,不斷放屁。
屁的多少還與人的消化機能強弱有關。消化不良時,腸道細菌發酵快,容易產生氣體而使人排屁。
有個科學家調查發現,一個人每天放屁大約14次。每天,每個人釋放的廢氣,大約500毫升左右。
屁雖臭,但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需要,它對人的健康有利。一個人一天到晚不放一個屁,這對健康不利。一年到頭絕不放屁的人,極有可能是胃腸道出了毛病。
高蛋白飲食,在腐敗時會產生大量硫化氫(臭雞蛋的味道),所以有特別的臭味。一般吃得越香(肉類、油炸食品),放屁就越臭。
如果是吃得差些(粗米淡飯)臭味就小些。有人吃白薯多了,雖也放屁,但並不太臭,因糖發酵主要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如果屁多,且經常有臭味,則說明蛋白質飲食吃得過多了,腸胃負擔太重了,應減少或立即改為素食,以防止發生腸胃疾病。
「放屁」問題知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往往總覺得「放屁」是個不雅或者令人尷尬的行為。其實,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與健康息息相關,下面就來看一看其中的健康問題吧。
放屁太多消化系統出問題
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可主要分為兩大塊:
其一是由於飲食的關係。若人體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如豆製品、花生等,或一些通便的食物,就會在代謝中產生過多的氣體,引起放屁多的現象。特別是豆類食物,因為人體缺乏必要的酶來充分消化豆類中的多糖,因此就會釋放出這個「大規模的殺傷武器」。如果沒有吃這些食物,而出現放屁過多的現象,則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如胃炎、腸炎等。
其二就是口腔做吞咽動作時所咽下去的氣體。尤其是一些吃飯時愛說話的人,就會在吞咽食物的過程中比少說或不說話的人咽下去更多的氣體,所以古人云「食不言」,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放屁太臭當心腸炎和腸癌
一般的屁是不會特別臭的。而屁之所以會臭,其中所含的硫化氫就是「罪魁禍首」。若不是進食大蒜、洋蔥、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或攝入過多的肉食而引起的,放出奇臭無比的屁時,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可能是一些腸道炎症或者胃腸功能障礙而引起的,另外,放屁太臭也是腸癌的一大症狀。因此,專家提醒:放屁太臭時就更要小心自己的身體。
總不放屁說明腸代謝減慢
有些人會說:「我不放屁總好了吧。」其實不放屁未必是好事,正常放屁的人還要比不放屁的人健康。尤其是人們大魚大肉吃多了,運動量卻少了,整天久坐都會引起便秘、腹脹、腹痛等病症,從而減少放屁或者乾脆就不放屁了。此外,老年人也是不放屁的一大族群。年齡的遞增使得他們的新陳代謝愈漸緩慢,而相對來說,腸蠕動也會更慢。因此,建議大家要儘可能地多吃蔬菜水果,加強運動鍛鍊,都可幫助身體排毒。
忍著不放能造成慢性中毒
很多人在公眾場合為了不失體面,寧願憋紅了臉也絕不松那一口「氣」。在此提醒大家,長期憋屁對人體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有毒氣體不能以最簡單的方式釋放,不但增加了身體的負擔,而且還很容易造成機體慢性中毒。像一些清理汙水管道或者陰溝的人常會有暈倒的現象,原因就是汙水中含有的大量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而導致的中毒。另外,沒有放出的屁會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中,這也是導致人體衰老的原因之一。
因此,渴望健康和美麗的人們不要讓屁在身體內積聚、吸收,為了健康「還須放屁」,只是要注意在合適的場合。
放屁臭是怎麼回事
人為什麼會放屁?因為腸子總是在不斷地蠕動著,只要腸蠕動存在,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就會放屁。
為什麼消化道會有氣體呢?這是因為人在吃食物時,由於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產生了較多的氣體。這些氣體,隨同腸蠕動向下運行,由肛門排出。排出時,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產生響聲。所以,放屁是腸道正常運行的一種表現。相反,如果不放屁,或放屁過多過臭,則為一種異常現象。
1.放屁很臭
在眾人面前放臭屁最不雅。臭屁有兩種情況,一是大便稀溏,放出來的屁屎臭味很濃,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從這一點來看,「屁是屎頭」是有道理的。二是屁的臭味特別濃,如同臭雞蛋一樣臭不可聞。這是由於進食過多蛋白質類食物,使腸道發生了食物滯留。滯留的蛋白質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後,產生了胺類,胺就具有這種惡臭味。解決的辦法是減少食量,特別是減少含蛋白質類食物的量。
2.放屁增多
有時放屁過多,與吃了過多的澱粉類食物有關,如市場上出售的甜食、紅薯、土豆等。多吃麵食的人放屁也多,這類食物使腸腔產氣過多,導致放屁增多,糞便量加大。此時應當減少澱粉類食物,增加蛋白質、蔬菜類食物,使飲食達到平衡。
如果無屁放出並伴有劇烈的腸絞痛者,必須緊急到醫院求治,作為急診進行搶救處理。此外,胃穿孔、闌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發硬,觸之劇痛,也可無屁。
常放屁的原因大致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因常吃一些產氣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蔥、高麗菜、豆類及其他豆製品,所以會有放屁的情形,另外則有可能罹患 「激躁性大腸症候群」,此症臨床上也會有腹痛、腹漲以及放屁等現象產生。在飲食上建議您少量多餐,不要暴飲暴食,吃東西時,宜細嚼慢咽,以免一起吃下太多空氣,而容易產氣的食物也要避免食用。每天喝杯優酪乳,有助於改變腸胃道細菌。
總結:放屁雖然是一件讓人尷尬的事情,但正常放屁是可以幫助我們排毒的,如果放屁過多或者放屁過臭、長時間不放屁那可就要當心了,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一些疾病所導致的,此時最好做一做身體健康,避免健康遭受損傷。
每日健康生活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