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競
核心提示
1月21日,繼「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之後,遼寧省又一個關於唐朝歷史文化的展覽——「順時而詩」——最美唐詩文化展系列活動在遼寧省圖書館啟幕。讀者在夢回大唐的文化氣息中迎接春節的到來。
此展以省圖館藏文獻為依託,以古籍善本再造展示、唐詩雕版刷印展演、名家書法、掃碼聽解讀、古詩文吟誦等多元結合方式,梳理、挖掘唐朝歷史文化,再現豐饒的唐詩世界,為百姓打開一扇了解唐詩文化的新窗口,打造「詩韻書香文化春節」。此展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遼寧省圖書館承辦。
展演「春」主題唐詩雕版刷印
開幕式上,古琴演奏家朱默涵演奏了古琴曲《陽關三疊》,文濤、陳紅、丹松分別朗誦唐詩《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春江花月夜》。走進一樓大廳,處處洋溢著大唐文化氣息。只見以「春」為主題的唐詩雕版刷印展演活動正在進行。此次選擇了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修復師的雕版刷印作品進行展示,其中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世民的《元日》、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等。
遼寧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主任劉冰現場為讀者講解。他說,此次雕版刷印展演有歷代刻書中的三種經典字體,體現了古代刻書中的字體之美。如《春江花月夜》雕版字體為南宋內府字體演化而來的龍爪字體,《元日》雕版字體為北宋以顏體為原形的秀楷體。
讀者王先生手擎著墨香四溢的刷版《春江花月夜》,高興地說,這是他今年得到的最好的春節禮物。姜子牛小朋友也滿心歡喜地刷印了「順時而詩」。
中華再造善本亮相
展覽作為圖書館重要的閱讀推廣方式之一,以直觀快速為特點,傳達豐富的知識信息。本次展覽,省圖書館有8部中華再造善本古籍與展覽同步展出。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02年,國家正式立項建設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中華再造善本工程」,集中國內一批頂尖學者共同參與,是通過大規模的複製出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古籍善本的一項氣勢恢宏的系統工程。在此工程裡,省圖書館共推出古籍善本8部。
讀者可以在展櫃裡看到中華再造善本王維文集、李白文集、白居易文集、杜甫文集等。其中,王維所撰《王摩詰文集》是宋刻本。此集是王維文集存世的最早刻本,約北宋末年刻於四川眉山地區。李白撰、宋刻本《李太白文集》是李白文集存世的最早刻本,約南宋初年刻於四川眉山地區。杜甫撰、宋刻本《杜工部集》由兩種宋刻本配補而成,皆刻於南宋紹興年間,為傳世杜甫文集最早的刻本。而白居易撰、宋刻本《白氏文集》也是白居易文集存世最早的刻本,約南宋初年刻於浙江杭州地區,等等。
大「福」字成亮點
李白的一組五言詩《子夜吳歌》又叫《子夜四時歌》,寫春夏秋冬四時之最,抒春夏秋冬四時之情。本次展覽特邀著名女書法家宋慧瑩揮毫書寫這組「四時之歌」,讀者可從中感受到李白眼中的時序輪迴,可欣賞到書法家筆下的氣韻風姿。宋慧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特別喜歡《子夜吳歌》中的《秋歌》。《秋歌》為什麼在四首詩中名氣最大、評價最高?因為詩中不是具體寫哪一個女子,而是塑造了長安思婦的整體形象,她們樸實無華、情深義重、與國休戚,像月光一樣,清輝萬裡,撫慰千古人心。
為營造春節喜慶、祥和的文化氛圍,宋慧瑩還書寫了一個高近4米的「福」字和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的「福」字,為廣大讀者獻上「五福臨門」的祝願。觀眾紛紛站在「福」中攝影留念。
50餘場互動體驗文化活動陸續推出
展覽期間,省圖書館還將陸續推出50餘場互動文化活動,讀者到省圖書館可參與觀、聽、講、誦、印、約、薦、娛等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養分,涵養心靈。
觀——從5萬餘首唐詩中精選32首進行圖文展示,觀賞展覽可領略古詩裡的字、畫、韻之美。
聽——每首唐詩以二維碼形式連結音頻,音頻取自喜馬拉雅《蒙曼品最美唐詩》節目,觀展掃碼可聽精準的理解和通俗的表達。
講——邀請國內詩詞文化研究專家到遼圖講壇,舉辦多場唐詩主題文化講座。
誦——走進朗讀亭開展誦讀體驗活動,參與者可將作品發至微信公眾號,在全省性誦讀大賽中進行展示,讀文化經典,詠唐詩雅韻。
印——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的修復師進行現場雕版刷印展示,完美體現古代刻書中的字體之美。
約——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遼圖約書」最美唐詩主題閱讀書單,讀者足不出戶即可借閱文獻,品讀經典。
薦——「遼圖好書榜」書牆推薦唐詩主題借閱專架,精選詩詞文化類相關文獻200餘種,邀讀者共同品味唐詩之美。
娛——以「百畫詩園·歡樂誦」為主題的少兒唐詩精讀活動,既有大寫意國畫的詩意展示,也有中英文對照的品讀內容。
這場文化盛宴,您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