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暴露了他的性格特徵,很準的!
俗話說,聞聲如見人。心理學家經長期過研究,得出此結論:一個人說話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個人的形象和性格特點,通過他說話的聲音,我們可以對他的性格特質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具體如下——
01
一般情況下,說話聲音大的人性格都是開朗大方的。他們口無遮攔,炮筒子脾氣,有一說一,想讓他把話憋在心裡比登天還難。《三國演義》裡的張飛、《水滸傳》裡的李逵,都屬於這種人,不要看他們貌似莽撞,其實往往是「大嗓門有大智慧」,他們的頭腦和人品都值得信賴,可以成為知心朋友的不錯人選。
相比之下,說話聲音小的人就需要注意了,有的人習慣湊到你的耳邊竊竊私語,這樣的人喜歡窺探他人的隱私,還是飛短流長的高手;有的人說話的時候神神秘秘,左顧右盼,這樣的人口是心非,氣量狹小;有的人說話則是不緊不慢,聲音雖小,但字字都能清晰地傳到你的耳朵裡來,這樣的人很有心機,心態沉穩,可以託付他比較重要的事情。
02
說話速度很快,像打機關槍一樣的人天性活潑、思維敏銳、感覺靈敏,對於別人的言行話語領悟較快,反應也非常迅速。不過,有時他會「蘿蔔快了不洗泥」,因為「快」,他有時會在對方沒有講完話的時候就下結論,導致對他人的誤解;他會在沒有想好怎樣回答的時候脫口而出,導致自己陷入困境;他會在對方試圖解釋的時候打斷對方,導致矛盾激化或者不歡而散。
說話速度慢的人性格沉穩,他不會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大喜大悲,而是把自己的情緒儘量掩飾起來。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他會儘量考慮周全,做到萬無一失,一旦認準目標,絕不輕易放棄,有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勁頭,只是他的運氣似乎格外的好,很少撞到「南牆」。
03
現在有些年輕人,喜歡嗲聲嗲氣地說話,以為這樣做非常新潮,時髦。實際上,除了因為方言關係導致的語音發嗲的人之外,刻意學習這種「嗲聲嗲氣」的語音並將它作為自己的說話習慣的人也許並不知道,這種聲音給人的感覺並不舒服,它表明你說的話和你心裡想的完全是兩碼事,簡單而言——你在說謊。
有的人說話的語氣像是在打鐵,一句一頓,像雪山上的冰柱一樣,冰涼梆硬。這樣的人表面看起來比較「酷」,給人的感覺是冷峻、嚴肅、不好接近,但這只是表象,其實他的情緒裡一直有一團火在悄悄地運行,在他唯我獨尊的言談舉止後面藏著的,是不自信和很大的焦慮。
04
有的人說話的聲音很疲憊,仿佛剛跑完馬拉松,事實上,這樣的人在生活裡也是身心俱疲,很可能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這種人性格猶猶豫豫,優柔寡斷,一旦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甚至會藉口身體原因選擇放棄,這種人難擔大任,在使用上需要慎重。
有的人說話惜字如金,你跟他說了好多話,他才回答個一兩句,看起來似乎對你的問話無動於衷。很多人會認為這種人不禮貌,目中無人,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這種人也許真的不太善於講話,他更習慣默默地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如果非要他說些什麼的話,他只能簡單地說幾句,雖然語句不多,音調變化不大,話語也很質樸,但是這些話都是從他的心窩子裡掏出來的,細細品味,讓人信服,讓人感動。所以,不要埋怨對方的「木訥」,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你才能更全面地認識到,他性格中的確有很多優點。
有的人說話時嗓音發顫,甚至會全身上下一起發抖,這跟唱歌時的顫音截然不同。聲音發顫,說明這個人非常緊張,他的精神處於一種高度的焦慮狀態,他希望能儘快結束自己的發言和談話,趕緊逃到別人的目光之外。這種人極度不自信,在事業上也容易遭受挫折。
- The End -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您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