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美人計相關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多少?

2021-01-08 魚羊秘史

說到三十六計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孫子兵法》,但其實這是兩部軍事著作。「三十六計」一詞現在知道的是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檀公指的是南北朝時期軍事家檀道濟。

三十六計書中對軍事思想的闡述,以及詭詐之術的解說大多會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另一部集大成著作《易經》,運用易經中天乾地坤陰陽交替變化之規律對兵家如何用兵,遇到不同的情況如何應對進行了推演和解釋。

三十六計中除了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的「三十六計走為上」之外,還有被津津樂道的「美人計」。中國古代歷史上運用到美人計的地方不可謂不多。古代四大美人之中兩位的命運都和美人計相關。書中對于美人計的解釋是: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大概解釋一下就是說:如果對方兵力強大就要攻打它的將帥,如果對方將帥是明智之人就要打擊他的情緒削弱他的鬥志。這樣的話他們的整個軍隊就會士氣消沉,勢頭就會受到影響。

接著它又說到,對方軍隊強大將帥明智,這種敵人是不可以強行和他作戰的。如果自己一方再戰鬥力處於下風的話,就更不要這個時候和他對抗,而應該暫時的向對方屈服,但是這種屈服也是要有合適的方法的。比如戰國時代六國打不過秦國就用割地的辦法苟延殘喘;宋朝打不過遼金就賠款。這樣的辦法都不是好辦法,這都會壯大敵人繼續削弱自己。這個時候如果用美人計,就可以消磨對方的意志,爭取更多的時間。還能在敵人內部造成上下級之間的矛盾。

典型的造成上下級矛盾的美人計的故事就是越王勾踐送美人西施給吳王夫差了。

春秋時期兩代霸主先是吳王夫差後是越王勾踐。勾踐曾經敗給過夫差遭受亡國之痛,又在吳王宮裡做奴隸,忍受身體之辱。經過幾年的忍辱負重終於取得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越國。臥薪嘗膽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講越王勾踐回國後發憤圖強想要一雪前恥的故事。

回國後他不僅一步步努力壯大越國,還採納了大夫文種的意見,選美女送給夫差以削弱對方的鬥志。西施就是這些美女中最為有名的一位,因為她的美麗和才華很得夫差寵愛。夫差為了她在吳國大興土木以博美人歡心,同時也更加相信勾踐是真心臣服於自己沒有二心的。大臣伍子胥多次勸諫,他不僅不聽最後還逼死了這位忠臣。公元前482年吳國大旱,勾踐趁機伐吳,吳國被越國所滅,夫差自殺。

另一個有名的美人計的故事說的是四大美人之中的另外一位——貂蟬。

貂蟬此人雖然在歷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還有爭議,此人物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我們姑且不去考證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她的原型,我們這裡只看看關於她在三國演義裡美人計的故事。

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把這個故事描述的非常生動。

董卓此人為眾人所憎惡,很多人都想除之而後快,但是他有個乾兒子名叫呂布,號稱是三國時期第一猛將,那些想要殺掉董卓的人都忌憚呂布。司徒王允有一養女名貂蟬,擅長歌舞。貂蟬看到王允悶悶不樂就說為了報答養育之恩願意粉身碎骨報答王允。於是王允想到利用貂蟬的美色設計連環計,離間董卓和呂布二人。

董呂二人都是好色之徒,呂布勇猛有餘卻沒什麼智慧。王允先是承諾把貂蟬嫁給呂布,後又把貂蟬送給了董卓,加上貂蟬在中間故意挑撥二人的關係,很快董呂二人之間便生出了嫌隙。呂布禁不住挑撥,對於他乾爹的行為十分憤怒,想要報仇奪回貂蟬。於是在第九回裡看到王允在呂布的幫助下殺死了董卓。

除了上面兩個美人計的故事,趙國名將李牧還曾經用「美馬計」對付過匈奴人。

戰國時期匈奴人經常騷擾趙國邊境,李牧作為趙國大將長時期的駐守邊關。匈奴人是生長在草原上馬背上的民族,和他們作戰離不開戰馬。和匈奴的戰馬相比趙國的戰馬個頭小,體質也比較差,打起仗來很吃虧。

有一次李牧在城牆上看到匈奴人趕著戰馬來河邊喝水,突然心生一計,於是讓部下選擇年輕健美的母馬系在河對岸。母馬看到河裡大群的膘肥體壯的駿馬於是開始大聲嘶叫,把河裡喝水的匈奴人的馬都吸引到了趙國一邊的河岸上,匈奴人拉都拉不住。李牧讓士兵把戰馬盡數驅入城中,這一次大大打擊了匈奴人的實力。

兵書上講的美人計,在真正運用的時候並不僅限於「戰場」「美人」。它的本意是說讓我們找到好的方式辦法既能趁機削弱敵人,又能爭取到時間讓自己強大,最終一舉戰勝對方。

作者:馬賽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計,只要了解美人計本質,此可運用到現代各個領域
    《三十六計》也算是古人留下的智慧之一,不僅在戰場、軍法上運用甚廣,其理論套路也運用到了現代各個領域中,影響深遠。若說《三十六計》哪一計最為大眾所熟知,大概就是美人計了。《三十六計》裡的美人計原文其出自《六韜·文伐》,其戰略關鍵點是:「將弱兵頹,其勢自萎。」
  • 【三十六計】第八計:無中生有
    張巡想起了三國時草船借箭的故事,頓時心生一計,他命人用稻草扎了1000多個草人,給草人披上黑衣。到了夜裡用繩子吊著慢慢的放下城牆,在夜幕之中圍城的靈狐潮以為張巡是要出兵偷襲呢,趕緊命令射箭還擊,當令狐潮發現那些黑衣人一會兒上、一會兒下根本不會死,才知道自己上當了,而此時張巡卻已經輕而易舉地騙走了十萬支箭。
  • 三十六計中的「勝戰計」包括哪幾計,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
    三十六計又稱三十六策,是根據古代我國的軍事思想、戰場經驗等總結出的一部兵書,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整本書按照計名排列,分為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這裡,小編先整理出第一套——勝戰計的六計,對其做出詳細解釋,並講述關於這六計的歷史故事。1.瞞天過海原典: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 你了解的三十六計,第一計策瞞天過海的由來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遺產之中,三十六計也必定成為遺產之一,受到全世界的一致推崇。三十六計的每一計策也成為了人們在政治,經濟,外交,管理以及體育科技,人生哲學等各個領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智慧之根。小編所謂大家講解的就是三十六計,從他的開始到適用於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三十六計應用到人生中的哲理性和故事的發展中國的歷史是悠久而漫長的,沉澱了中華民族的內力與精神文化。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連環計,曹丞相被算計得好慘
    #連環計本是元雜劇名,演繹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讓貂蟬施展美人計與呂布,後又獻給董卓,施展離間計,致使呂布殺死董卓的故事。——《三十六計·連環計》三十六計原文說,敵人兵多將廣,這時候己方不可力敵,只能智取。可以先用計策讓敵方自己亂起來顧不上自己一方,即「自累」,之後就可以再施展滅敵的計策了。如此對敵必然能順利,有如神助。比如三國時候王允施展計策殺死董卓,比如赤壁之戰曹操打敗,比如畢再遇連環計。
  • 三十六計究竟是哪些計謀?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還有如此三十六計
    >18、 擒賊擒王19、 釜底抽薪20、 渾水摸魚21、 金蟬脫殼22、 關門捉賊23、 遠交近攻24、 假途伐虢25、 偷梁換柱26、 指桑罵槐27、 假痴不癲28、 上屋抽梯29、 樹上開花30、 反客為主31、 美人計
  • ——美術之「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樹上...
    他將高深的社會知識、理論知識融入到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中,使之具有趣味性、實用性,從而更適合於學習與傳播。「跟著龍老師學畫!」系列專題,通過兵法中的「三十六計」,為小朋友們講解美術中的各種知識,在這樣的非常時期陪伴在小朋友身邊!很多人喜歡美術,可是又覺得美術很神秘。
  • ——美術之「三十六計」「第三十二計...
    更何況「美術」裡還有個不用解釋都知道啥意思的「術」呢!這也是需要「投入」的。但是像謀生那樣去「刻苦」肯定用不著。咋辦?用「計謀」啊!老祖宗不是留下個「三十六計」嗎?咱不妨拿來一用!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這其中的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
  • 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為何被列為勝戰計第一?此計有哪些用法呢?
    翻開《三十六計》之後,在「勝戰計」第一點便是「瞞天過海」。此計,有何特殊之處,可以被列為勝戰計第一條?此計又有哪些用法呢?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鴻門宴二,危險的東西往往隱藏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或者事物當中。很多人以為,危險往往來自於陌生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希望大家喜歡。本計是對《孫子兵法》中虛實原則的另一種運用。假戲真做,真戲假做,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使敵人難以了解我方的實力和真實意圖,從而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出奇制勝。本計計語出自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道德經》第40章:「天下萬物,無生於有,有生於無。」
  • 三十六計,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的故事
    三十六計,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的故事。欲擒故縱就是如果你想要制服或者是擒拿住敵人,必須一定要先放任它,順應它。其實用在軍事上,意思就是緩和局勢,然後爭取敵人,並且使敵人幸福。我會前來投降,其實這是對戰爭有利的。
  •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而以逸待勞能夠被有幸地選入三十六計中,一定有其巧妙的地方,我們先欣賞一下原文: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文言文一出,以逸待勞之計的質感瞬間爬升了好幾個臺階,簡單翻譯為:迫使敵人處於困難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採取疲憊,消耗敵人的手段。
  • 三十六計順手牽羊的故事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是我國古代智慧謀略的全部精華。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順手牽羊 」 指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是指利用敵人行動中的疏漏和過失,把握時機、乘虛而入獲得勝利的謀略。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 三十六計之空城計,張守珪城牆擺宴,嚇退吐蕃
    空城計,三十六計第三十二計,敗戰計第二計。「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這句話的意思是兵力空虛之時,故意顯示防備空虛的樣子,使敵人產生疑惑。這樣以柔敵剛的方法對付強大的敵人,是奇計中的奇計。空城計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一種疑兵之計,用外在的表現讓敵人產生錯覺。
  • 三十六計很多人只記得走為上計,卻忽略了孫臏最高明的一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早就流膾人口,也早就成為一句俗語,被各種生活化了。但其實很多人都不曉得剩下的三十五計是什麼?就算曉得零星幾個譬如風吹草動、李代桃僵,而且都是很常見的詞語或成語,但很少有人曉得是三十五計中的。固然走為上計這句頗為知名,但孫臏的三十六計中,最高明的一計卻被眾人遺漏。
  • 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的寓意和典故
    《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兵書,被視為中華名族文化遺產之一。今天給大家帶來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之計的寓意跟在中國歷史上的運用案例。金蟬脫殼。它的本意指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蟲的殼。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但凡有另一種選擇就不要大擺空城計
    ——《三十六計·空城計》直譯:空虛的讓他空虛,使敵軍在疑惑中更疑惑,使剛和柔相互結合在一起,可以產生出神奇而又奇妙的效果。那啥意思呢?用兵虛虛實實,是沒有什麼固定模式的,你如果空虛的就顯示空虛給敵人看好了。
  • 孫子兵法到底和三十六計有什麼區別?
    說白了三十六計是搞小聰明的書,而孫子兵法則是講得如何實力致勝。孫子兵法講五事七計,五事叫做道,天,地,將,法,七計是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孰就是孰能。意思也就是說敵我對比到底如何,誰更佔理,誰更有能力,誰更佔優勢,誰更有紀律,誰的人更多,操練更熟練,賞罰更分明。讓你比較天時地利人和,還有法治環境。
  • 美人計塑身衣價格多少
    「都說美人計好,價格到底貴不貴」剛知道美人計的新朋友都急切的想通過價格了解美人計塑身衣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看到本文,相信你也一定是一個細心謹慎的人。
  • 連環畫《三十六計》原汁原味全文
    【按語】解語重數不重理,蓋理,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術多不應,且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徜事出不經,則詭異立見,詫世惑俗,而機謀洩矣。或曰:三十六計中,每六計成一套,第一套為勝戰計,第二套為敵戰計,第三套為攻戰計,第四套為混戰計,第五套為並戰計,第六套為敗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