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章葭)近日,以「智享全千兆 共創新價值」為主題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智慧家庭生態論壇在廣州召開。
來自中國移動的領導、行業專家、智慧家庭合作聯盟代表以及產業鏈合作夥伴齊聚一堂,分享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最新成果,並聚焦全千兆時代背景下家庭市場發展新趨勢,共同探討智慧家庭生態合作新方向、新模式。
論壇期間,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副總經理、中國移動智慧家庭合作聯盟秘書長於蓉蓉接受了C114專訪。於蓉蓉表示,數字經濟引領的消費升級、雲生活場景的不斷湧現,為智慧家庭市場發展帶來廣闊空間;中國移動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推出了「愛家計劃2021」,在全千兆戰略引領下,不斷深化基於規模的價值經營,通過「五個加速」和「六個深化」,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智慧家庭體驗。
成績斐然:「朋友圈」日益擴大
去年,中國移動明確了CHBN「四輪驅動」戰略。作為集團公司開拓家庭市場的重要抓手,在過去的五年裡,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實現了家庭寬帶、電視規模、智慧家庭等業務的快速增長,產品佔有率穩步抬升,「朋友圈」也在日益擴大。
在用戶規模方面,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移動寬帶用戶已超1.9億、魔百和電視用戶超1.3億,已經成為全球最有實力的家庭業務運營商之一。
在生態合作方面,中國移動智慧家庭合作聯盟成員數已突破330家,聯盟產品也超過了1000款。
在智慧家庭業務的創新方面,中國移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電視會員客戶超過3300萬;全家WiFi組網客戶從去年的630萬增至超過2300萬;家庭安防客戶近千萬;移動智家用戶規模從240萬增至730萬。
此外,中國移動正在將智慧服務從家庭延伸到社區,並提供全面安全保障。目前,移動看家業務註冊用戶超過1100萬,付費用戶超過730萬;發展智慧社區2.6萬個,服務社區用戶230萬。
順勢而為:推出「愛家計劃2021」
今年的疫情是把「雙刃劍」,對全行業的生產消費都產生了衝擊,但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經濟社會數位化進程,雲生活場景在不斷湧現,家庭應用場景的價值則愈發凸顯。於蓉蓉提到,有專業機構統計,此次疫情將全球的數位化進程提前了5-7年。人們居家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例如遠程教育、遠程辦公、遠程問診等應用一下子就被激發了,這給智慧家庭行業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機遇來臨的同時,也伴隨著挑戰。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用戶對線下產品體驗的需求也正逐步恢復。因此,在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方面還需深入挖掘、仔細琢磨,例如K12教育業務,就需要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有效保障用戶體驗。
對於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而言,如何抓住機遇,釋放家庭場景的價值是當前的工作重點。於蓉蓉表示,要「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去年,中國移動發布了「愛家計劃2020」,提出了中國移動智慧家庭「三全三智」的產品體系,即全網智連、全屋智能、全家智享;今年,中國移動進行了全面升級,以推進「5億」計劃為目標,實施「五個加速」,推進「六個深化」:深化實施智慧家庭新基建計劃,深化創新智慧家庭產品體系,深化提升智慧家庭服務能力,深化完善「三全三智」開放賦能體系,深化增強智慧家庭融合運營能力,深化升級智慧家庭生態運營體系,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全力助推生活數位化進程。
具體來講,在產品體系方面,中國移動將以成立智慧家庭示範工程聯盟為新的出發點,強化面向場景的用戶運營,重點打造家庭教育、養老、健康、安防、辦公、社區等六大場景的創新產品;在生態合作形式方面,將通過家庭權益連接更多服務場景,依託「和家親一站式賦能平臺」,使能更多合作夥伴;在生態合作政策方面,中國移動會將家庭智能硬體納入泛終端全渠道銷售聯盟,同時進一步加大政策資源激勵,促進智慧家庭生態的健康發展。
獨行快,眾行遠 成立「智慧家庭示範工程聯盟」
本次論壇上,中國移動攜手合作夥伴成立「智慧家庭示範工程聯盟」,致力於打造教育、健康、養老、辦公、安防、社區六大智慧家庭示範工程,並與華為、小米、科大訊飛、360、作業幫等百餘家合作夥伴舉行深度合作籤約儀式。
通過與智能硬體、內容、應用等領域的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中國移動將不斷打造智慧家庭新產品新應用,推進家庭市場生態繁榮,加速人民生活數位化進程。
於蓉蓉強調,對於用戶需求的新場景,都不是一家企業可以獨立實現的,它們都需要產業鏈上下遊,包括智能硬體製造商、電信運營商以及各類應用服務提供者的通力合作。所以,產業上各環節是否都能以客戶為中心,基於自己的能力,優勢互補,做大產業,這將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於蓉蓉指出:「獨行快,眾行遠。」伴隨著雲生活消費場景越來越多樣化,智慧家庭的迭代升級也越來越快,泛家庭場景服務融合趨勢也會更加明顯。對深度參與其中的「智家人」來講,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