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透膿散

2021-02-07 杏林飛仙

  【方劑名】透膿散,出自明·《外科正宗》。


  【組成】生黃芪四錢(12克)、當歸二錢(6克)、穿山甲一錢(3克)、皂角刺一錢半(5克)、川芎三錢(9克)。


  【用法】水二盅,煎一半,隨病前後,臨服入酒一杯亦可。


  【功效】補益氣血,託毒透膿。


  【主治】主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舌淡,脈細弱。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肛周膿腫術後、化膿性扁桃體炎、乳腺炎、產後乳汁不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病症。


  1.肛周膿腫術後:以透膿散治療20例,與黃連解毒湯治療20例對照。21日後評價療效,以創面癒合時間、癒合率及肉芽生長情況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治療組治癒率75%,對照組治癒率60%。(《河南中醫》2014年第4期)


  2.化膿性扁桃體炎:以本方加味治療20例,療程為7日,以扁桃體的改善程度為評價指標。結果:治癒10例,好轉7例,無效3例。(《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02年第2期)


  3.乳腺炎:以透膿散加味治療鬱滯性乳腺炎56例,療程2~14日,以臨床症狀的改善和局部腫塊的消失為臨床評價指標.結果:治癒51例,好轉5例,治癒率91.07%。(《中國民間療法》2006年第10期)


  4.產後乳汁不行:以本方加味治療66例,療程為5日,以乳汁分泌量判斷療效。結果:治癒59例,顯效6例,無效1例,治癒率為89.39%。(《吉林中醫藥》2005年第1期)


  5.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以本方加味治療88例,與甲鈷胺治療47例對照。療程為30日,以臨床症狀及血糖的改善為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顯效60例(68.18%),有效26例(29.55%),無效2例(2.27%),總有效率97.73%;對照組4顯效10例(21.28%),有效26例(55.32%),無效11例(23.40%),總有效率76.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年增刊)。


  【方解】透膿散為託毒潰膿之劑,主治正虛不能託毒、內已成膿、外不易潰、漫腫無頭之癰瘍,為外科託法中的著名方劑。方中生黃芪益氣託毒,鼓動血行,為瘡家聖藥;當歸和血補血,除積血內塞;川芎活血補血,養新血而破積宿血;穿山甲消腫排膿,潰散堅結;皂角刺與穿山甲助黃芪消散穿透,直達病所,軟堅潰膿,以達消散脈絡中之積,祛除陳腐之氣之功。紅腫熱痛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膿甚脹痛者,加桔梗、薏苡仁、冬瓜仁排膿消腫;內膿尚未成熟、腫塊較硬者,加丹參、赤芍和營消腫;膿血難透者,加牡丹皮、紫草涼血化瘀。


  【現代研究】現代研究表明透膿散託毒的作用機制可能與促進膿腫癒合、組織修復、調節免疫功能、抗炎、殺菌有關。


  【方歌】透膿散益氣透膿,山甲歸芪皂刺芎,癰瘍腫毒久不愈,活血通絡能消腫。


溫馨提示:《千金翼方》推廣的內容只用於交流學習,請勿用作它途。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我的中醫實習故事(117)透膿散,治痤瘡出膿
    117.透膿散這時江老師就叫我開《外科正宗》的透膿散。我一愣,透膿散不是治癰腫瘡毒成膿不潰,或者潰爛後不收口的嗎?比如背癰、腿癰,跟痤瘡有什麼關係?江老師笑笑說,癰乃大瘡,瘡乃小癰,都是氣血凝聚瘀腐成膿不得散,所以我們要把它透散開來,而不是一味清熱解毒,冰伏邪氣,像很多痤瘡越用涼藥,瘡瘢就會變得越硬越黑越難消。我恍然大悟,原來外科古方透膿散還可以治痤瘡,遂把透膿散五味藥寫出來。黃芪、當歸、川芎、皂角刺、穿山甲。
  • 經方排膿散治療痤瘡芻議
    排膿散出自《金匱要略》,但只見其方未見其證,故引起後世醫家展開討論。經整理各家對其臨床使用與適應證,筆者認為排膿散亦可用於治療痤瘡,將從排膿散古今方解、臨床應用兩方面與痤瘡治療聯繫起來,提出用加減排膿散治療各型痤瘡。1排膿散方解排膿散在《金匱要略》中列於王不留行散之後。原文曰:「排膿散方,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為散。
  • 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哪些?這6類中藥方劑,多了解有好處
    中藥方劑是中醫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的主要處方,在發現疾病並且對疾病進行分類和診斷的時候,就需要使用這些處方來規劃藥物的使用。中醫方劑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在調整方劑使用的時候,要以這一種方劑為主來進行配伍,常見的幾種中藥方劑都是在治療疾病的時候的主要處方。常見中藥方劑都有哪些?
  • 【蕁麻疹】中藥方劑集錦
    中藥方劑(一)【辨證】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鬱於肌膚。【治法】健脾除溼,疏風和血。
  • 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哪些?這5類中藥方劑,多了解有好處!
    中藥方劑是中醫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的主要處方,在發現疾病並且對疾病進行分類和診斷的時候,就需要使用這些處方來規劃藥物的使用。中醫方劑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在調整方劑使用的時候,要以這一種方劑為主來進行配伍,常見的幾種中藥方劑都是在治療疾病的時候的主要處方。
  • 零基礎學中醫訓練營張景明辨證講透中藥講透方劑黃帝內經一病一講
    張景明教授的全套視頻包含《講透中藥》更新中《講透方劑》更新中《黃帝內經》180講已完結《一病一講》100講已完結《中醫辨證學》120講及完結
  • 中藥減肥方劑
    核心提示:與減肥西藥的病因治療不同,減肥中藥的配方原則是根據八綱辨證的結果。從前文中可見,存在多種分型結果,所得方劑就更多了,加上近年來又不斷配出不少新方劑,據不完全統計,已不下數十種。主要有4種劑型:方劑(煎劑),中成丸藥,衝劑(藥荼),粉劑(散劑)。
  • 慢性蕁麻疹中藥方劑
    中藥方劑(一)  【辨證】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鬱於肌膚。  【治法】健脾除溼,疏風和血。
  • 治療皮膚瘙癢的中藥方劑 皮膚瘙癢的注意事項
    治療皮膚瘙癢的中藥方劑 皮膚瘙癢的注意事項  1、治療皮膚瘙癢的中藥方劑之藥醋療法  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籤蘸藥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 王不留行散.排膿散.排膿湯
    有化膿的呢就用排膿散或者排膿湯。我們等一下還會教到這個腸癰,就是腸子裡面化膿用什麼方。那腸子裡面化膿是用大黃牡丹皮湯或者是薏苡附子敗醬散。 那你說大黃牡丹皮跟薏苡附子敗醬散這一類的有膿的方子,跟排膿散、排膿湯的差別在哪裡啊?很簡單啊,就是比如說腸癰的薏苡附子敗醬散,他的那個膿啊是沒有適當的出口的。
  • 【中藥方劑】完帶湯
    【方劑名隨機將80例患者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採用中藥治療(完帶湯聯合苦參湯外洗)和西藥治療(口服甲硝唑,外用醋酸或乳酸等),觀察兩組患者的總療效。結果:治療組總療效為97.5%,明顯高於對照組總療效77.5%。(《中國保健營養》2013年第2期)  2.帶下:以完帶湯加味治療宮頸環狀電切術(Leep術)後帶下病7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36例。
  • 2款中藥方劑變顆粒劑 患者:方便又實惠
    2款中藥方劑變顆粒劑 患者:方便又實惠 2021-01-0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藥方劑】八寶丹
    【方劑名(《中國實用醫藥》2012年第34期)  2.頑固性瘡瘍:對141例瘡瘍患者隨機分為三組,A組(47例,60處瘡面)採用西藥換藥,B組(45例160處瘡面)採用中藥常規換藥,C組(49例,60處瘡面)採用中藥辨證分層換藥方法:在瘡面腐肉組織較多時,用拔毒生肌散外敷,每日1次;當瘡面無膿液時,用八寶丹或長皮膏I號外敷,每日1次,直至瘡面癒合。
  • 【中藥方劑】青蒿鱉甲湯
    【方劑名】青蒿鱉甲湯,出自《溫病條辨》  【組成】青蒿二錢(6g) ,鱉甲五錢(15g
  • 【中藥方劑】立馬回疔丹
    【方劑名】立馬回疔丹,出自明·《外科正宗》。同時予清熱解毒、託毒透膿中藥。3日後複診,見10釐米×8釐米紅腫高突,按之波動(+),中央有蓮蓬狀膿頭,在周麻下作10釐米×8釐米十字形切口,用三青散棉嵌,外敷黛軍軟膏,每日1次換藥,繼服中藥。3日後再診,瘡面腐肉將盡,予生肌散撒粉,複方長皮膏外敷墊棉包紮,每日1次換藥。中藥改為養陰清熱,顧護胃氣。1周後再診,創面新肉將平,瘡周皮瓣生長良好,繼用藥20日,瘡面痊癒。
  • 中藥「方劑」組成有何原則?兩個方面或不能少
    上一章,我們簡單介紹了中藥的四氣五味和性味歸經。在這兩者之外,中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升降浮沉。此外,單一的中藥其實很少使用,我們更熟悉的,其實還是「方劑」。所謂方劑,就是兩味以上的中藥配合使用,從而到達互相促進的效果,這個原則就是中藥的「主輔佐使」。首先說說「升降浮沉」。什麼是升降浮沉?顧名思義,就字面上的意思基本就能得出一個大致準確的概念。
  • 【中藥方劑】清宮湯
    【方劑名  病毒性心肌炎:以本方加減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2例,與西藥能量合劑、利巴韋林等對症處理28例對照,4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後,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療效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75%,優於對照組總有效率71.12%。(《湖南中醫藥導報》2000年第6期)  【方解】本方用治溫病熱入心包之證。
  • 【中藥方劑】千捶膏
    【方劑名】千捶膏,出自清·《瘍醫大全》。  【組成】松香四兩(120克),巴豆5粒,蓖麻仁七錢(21克),杏仁、乳香、沒藥、銅綠各一錢(各3克)。(《中國骨傷》1995年第1期)  2.癤病:中藥內服外敷合菌苗注射治療癤病224例。方法:內服清熱利溼中藥,至原發癤腫消退,無新癤發作停藥。癤病菌苗皮下注射,每周1次,10次為1個療程。夏季易發者,每年4~5月份開始作預防性注射。千捶青貼於癤腫處,儘可能少用或不用油膏類藥物,癤與癤之間的正常皮膚用75%乙醇清潔消毒。以癤腫消散、潰後癒合、停藥復發與否評定療效。
  • 【中藥方劑】桑杏湯
    【方劑名】桑杏湯,出自《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一錢(3g)杏仁一錢五分(4.5g
  • 【中藥方劑】甘遂半夏湯
    【方劑名】甘遂半夏湯,出自漢·《金匱要略》。  【組成】甘遂三枚(3克)、半夏十二枚(12克)、芍藥11枚(5克)、炙甘草一枚(1克)。  1.肝硬化腹水將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採用常規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治療同對照組,同時口服中藥甘遂半夏膏加腹水超濾濃縮回輸腹腔,療程1個月,停藥隨訪3個月。以症狀完全消失,一般情況良好;肝脾腫大穩定不變,無叩痛及壓痛,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以上3項指標保持穩定6個月~1年為顯效標準,並觀察腹水消退時間及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