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影響力比較大的美劇之一,這部改編自長篇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的電視劇以其精良的製作和出色的劇情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作為劇中的主要家族之一,坐鎮臨冬城的史塔克家族一直在觀眾們心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其實不止在劇中,就算在原著中,史塔克家族也深受讀者的喜愛。
在《冰與火之歌》的世界中,史塔克家族是一個極其古老的家族。早在數千年前的英雄紀元時期,史塔克家族便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築城者」布蘭登.史塔克,他築造了史塔克家的家堡臨冬城,並且孩建造了用來抵擋塞外野人和異鬼的絕境長城。從那時起,史塔克家族便成為了「冬境之王」(後來改稱「北境之王」)。
在數千年的時間裡,史塔克家族不斷兼併周邊勢力,逐漸成長為維斯特洛大陸北部地區最大的勢力。但坐擁北地領土的史塔克家族並沒有熱心於維斯特洛大陸的權力爭鬥,而是堅定地負起「北境守護」的責任,積極協助守夜人軍團對長城的防守,一次又一次的將野人和異鬼阻擋在長城之外,為維斯特洛牢牢的守住北大門。
後來,徵服者伊耿和他的兩個妹妹騎著巨龍來到了維斯特洛大陸,妄圖抵抗的各個勢力在巨龍的烈焰面前均化為灰燼,面對這種無法抵抗的神力,當時的史塔克家主託倫.史塔克向伊耿屈膝投降,託倫史塔克也當即被任命為臨冬城公爵和「北境守護」,史塔克家族保全了領地並且世代鎮守北境。直到那個「錯誤的春天」,因為一名女性,史塔克家族起兵反叛,而後來的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曾經強大的史塔克家族在戰爭中幾乎被毀滅。
以上就是在《冰與火之歌》這部鴻篇巨作中,史塔克家族的命運。而巧合的是,在我國漫長的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家族也同史塔克家族有著幾乎相同的命運,這個家族,就是播州楊氏家族,而三集紀錄片《鐵血興亡錄——播州楊氏政權七百年》,就為我們講述了關於播州楊氏家族七百年的傳奇歷史。
播州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是在唐朝時期,它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貴州遵義附近,而播州的播字意為「番之有才者」,即招撫夷人所置的州,看字面意思我們就能知道,這裡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而我國悠久的歷史也多次告訴我們,這樣的邊遠地區最容易發生對中央政府的反叛。公元859年,播州地區的南詔部落反叛唐朝,並且逐漸攻佔播州全境,而此時的唐王朝已經進入晚期,實力大大衰退,面對反叛,當時的皇帝唐懿宗竟然無兵可調,只得下詔全國,招募有能力的人士前去播州平叛,而平叛的籌碼則是可以「永鎮斯土」,也就是永遠保有這塊土地。
如同史塔克家族由「築城者」布蘭登開創出輝煌歷史一樣,播州楊氏家族也有這麼一位「築城者」,他的名字叫楊端。當時的楊端是會稽太守,作為省級幹部的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朝廷的這條詔諭背後的意義,於是他毅然放棄優越的生活,回到太原老家,舉全族之力,率領由八大姓家丁所組成的私人武裝共四千餘人,懷著為朝廷排憂解難、為家族擴大領地的「家國」志願,踏上了前往播州平叛的道路。
民間有句俗話,叫「強龍難壓地頭蛇」,闖進播州這片偏遠荒蠻之地的楊端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播州地形險峻,物產貧瘠,叛軍像遊擊隊一樣躲藏在各個角落裡等待著發動進攻,但有些人註定要造就時代,面對種種困難,楊端一面搞武裝鬥爭,一面搞生產自救,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而這時候老天也幫了他一把,當地三大地主家族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就這樣,楊氏逐漸擊退叛軍,收復播州,並在此落地生根。
就在楊端率領家族艱難的站穩腳跟的時候,遠方卻傳來了唐王朝被朱溫葬送的噩耗。從此,中原大地陷入混亂割據時期,而播州楊氏也與太原本家徹底失去了聯繫。此時的楊端面臨著比「築城者」布蘭登還要險峻的局面,因為中原的亂局已經波及全國,播州附近各個勢力都對其虎視眈眈,不同於小說中的原住民史塔克家族,楊端所率領的軍團是闖進少數民族聚集地的漢族勢力,而這些有限的漢族人口每經歷一次戰鬥,都會減少一部分,面對著岌岌可危的局面,播州領主楊端在臨終前做出了一個非常英明而艱難的決定:允許楊氏子弟放棄漢俗,與當地夷人融合。由此,播州楊氏家族,正式建立。
楊端死後,播州楊氏家族一邊與當地少數民族融合,一邊與四方來犯勢力對抗,楊氏的先後四代家主,都死在保衛領土的戰場之上,最終,他們成了播州這片土地上不可動搖的統治者。雖然成了割據一方的豪強,但播州楊氏始終恪守先祖楊端遺訓,於公元1108年主動請求歸附北宋,宋徽宗加封楊氏家主「播州安撫使」,世襲永鎮播州。但沒過多少年,蒙古大軍的鐵騎便到來了。
作為鎮守播州的豪強勢力,楊氏始終堅守著「家國」思想,由家主楊價親自領兵,配合宋王朝在四川戰場上數次挫敗不可一世的蒙古軍隊,不但派出軍隊,繼任楊氏家主楊文還向四川戰場總指揮餘玠獻上《保蜀三策》,在制定了建城防禦的策略後,楊氏還派出了領內兩位內政達人冉璞冉璡協助建城,而這座城,就是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釣魚城」。
關於釣魚城,一直以來被外國史學家稱為「上帝折鞭處」,這所以這座城池能獲得如此之高的評價,原因完全在於其改變歷史的作用。公元1259年,不可阻擋的蒙古鐵騎在歐洲打到了波蘭城下,在西亞,打到了僅存的伊斯蘭國家埃及城下,但在南宋,卻碰到了釣魚城這顆硬釘子。當時的蒙古軍隊最高統治者蒙哥親自率軍攻城,卻被守城宋軍的飛矢擊中,命喪釣魚城。此後,蒙古軍隊各勢力陷入對最高權力的爭鬥之中,釣魚城一戰拯救了歐洲和伊斯蘭世界。
對於蒙哥的斃命,播州楊氏家族功不可沒。有意思的是,在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金庸把這段歷史寫成了獨臂大俠楊過在協助防守襄陽城時用飛石擊殺蒙哥大汗,不知道這是對播州楊氏的一個致敬還是僅僅是一個奇妙的巧合。
在看到釣魚城在抗擊蒙古入侵的功勞後,楊氏家族也沒有放鬆對自家地盤的守衛,在南宋朝廷的協助下,楊氏又在領內修建了釣魚城的「影分身版」——海龍屯,結果沒想到蒙古軍隊寧願改變作戰計劃,也不願踏進播州一步,繞道從廣西殺向了湖南。就這樣,播州楊氏在西南戰場上跟蒙古軍隊對戰了四十多年,幾乎沒有敗績,以至於到元帝國建立後,只有播州這一個地方沒有被徵服。
南宋滅亡兩年後,元世祖遣使入播州,告訴當時的楊氏家主楊邦憲:南宋已經滅亡,再抵抗下去已經毫無意義,而且只要願意投降,則不計前嫌。不計前嫌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意義重大,縱觀中國的歷史,恐怕還沒有哪一朝皇帝能跟人說你揍了我四十多年我都不計較,還繼續給你封官進爵的事兒,這足以說明播州楊氏家族的勇猛。在大哭三日後,為免生民塗炭的楊邦憲向元帝國臣服,忽必烈立刻封楊邦憲為「邵慶、珍州、南平宣撫使」,追封其父楊文為「播國公」。這幾乎與《冰與火之歌》小說裡,託倫史塔克臣服坦格利安王朝後被封為公爵的情景一模一樣!
而關於播州楊氏家族的崩潰也幾乎與史塔克家族一樣,在《冰與火之歌》中,圍繞著萊安娜史塔克發生了一系列混亂與猜忌,最終導致史塔克家族起兵謀反,協助拜拉席恩家族推翻了坦格利安王朝,最終在五王之戰中遭遇滅頂之災。而播州楊氏家族也因為最後一任家族楊應龍殺掉了自己的妻子張春花而引發了楊氏與大明王朝之間的一系列的誤會和猜忌,最終楊應龍起兵謀反,明王朝調集八路大軍才最終將楊氏剿滅,這也是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一,延續了七百多年的播州楊氏政權就此滅亡。
這三集紀錄片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太奇妙了,我國歷史上的播州楊氏家族和美國作家喬治馬丁小說中的史塔克家族竟然是如此的的相像,它們不但對於各自所處大陸的和平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甚至連興起和衰敗的軌跡也都幾乎一模一樣,真是讓人感嘆。
隨後再說說這部紀錄片中的歷史再現場景,在片中,有大量的歷史還原鏡頭,通過演員的表演為我們再現了楊氏一族從篳路藍縷到頑強抵抗再到掙扎滅亡的歷史過程,考究的道具與演員們精湛的表演簡直比現今大多數的古裝劇還要好,不光是那些還原歷史人物的演員,甚至就連扮演普通士兵的群眾演員,精神面貌和演技都遠超影視劇普遍水平,堪稱是良心大作。
可以說,這部紀錄片通過非常嚴謹而又極具觀賞性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強大而不為人知的家族的歷史,從中也能讓我們感受到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家國情懷」是如何在歷史大潮中實踐的,如果你也對歷史感興趣,這部紀錄片絕對值得反覆欣賞。
《杯酒人生》:失意者之歌
《血觀音》:「工具化」女性的悲歌
《大佛普拉斯》:他們不一樣,他們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