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二級市場的保健品板塊投資者而言,6月29日,令人記憶深刻。
當天,踩雷美國最大保健品公司GNC的哈藥股份跌逾7%後,國內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也跌停。雙雙大跌前,哈藥持股40%的GNC申請破產保護,湯臣倍健也在澳洲併購虧損14億後欲繼續募資追投澳洲生產項目。那麼,中國保健品行業當前面臨的實際市場環境究竟如何?保健品行業離下一個「春天」還有多遠?
哈藥回應:若取得控股權或進行改革哈藥股份「踩雷」境外保健品品牌GNC(中文名健安喜),已讓部分投資者對保健品消費復甦心存憂慮。根據南都記者此前報導,因健安喜總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並進行重整,哈藥股份對該公司合計20.63億元的投資可能無法部分或全部收回。
南都記者透過健安喜相關財務數據發現,截至今年4月30日,健安喜共有各類借款8.44億美金,其中約5.7億美金的債務將在未來12個月內到期,其中還包括8月到期的1.59億美金可轉換票據,以及明年3月到期的4.11億美金定期貸款。
根據哈藥股份此前對外披露的信息顯示,健安喜破產重整主要是北美公司,其他實體未納入此次重整程序,因此包括此前哈藥與健安喜成立合資公司,暫未受到本次破產重整影響。
對於健安喜產品在國內的銷售情況,南都記者昨日走訪了萬寧等線下終端,以及登錄天貓、京東的健安喜旗艦店發現,目前該品牌保健品仍正常出售。另外在健安喜中國官網,南都記者看到該網站仍正常登錄,並且有部分產品正降價出售,降價幅度約合30元左右。
與此同時,南都記者透過此前哈藥股份公告中發現,針對健安喜的資產負債重組,哈藥股份母公司哈藥集團可能以7.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3.7億元),對健安喜「全盤接收」。
針對健安喜北美業務目前處置進展,以及今後該品牌在中國區的規劃,南都記者昨日對哈藥集團方面進行採訪,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以書面方式向南都記者表示,如果最終哈藥集團取得了健安喜的控股權,「則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擴充和豐富自身保健品產品線」。而對於業務處置進度,哈藥方面並未作進一步回應。
在上述書面回覆中,哈藥方面還解釋,健安喜在美國破產重整是「新冠疫情影響零售業的縮影」。該公司還強調,在2018年入股健安喜後,對健安喜財務帶來一定改善,「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業務即增長了約330萬美元」。
不過,南都記者透過健安喜2016年至2019年的財務數據發現,該公司4個財年營收節節下滑,淨利方面除2018年有所改善外,其餘3個財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另據南都記者了解,健安喜破產重整,也對其合作客戶帶來一定影響。其中上市公司西王食品昨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健安喜是kerr公司(西王食品控股子公司)傳統的線下渠道經銷商,近幾年公司一直在關注GNC經營狀況,並逐步減少在GNC的業務量及應收帳款規模。目前健安喜業務量佔kerr公司銷售額3%左右,「對公司影響較小」。
受拖累吃跌停板 湯臣倍健急拋半年業績預告受影響的還不只是哈藥股份、相關業務合作方以及該股的投資者。
作為A股最大的保健品(膳食補充劑)上市公司,湯臣倍健也在6月29日封跌停板。6月30日,大盤漲勢明顯,但湯臣倍健仍以微跌收盤。
引發市場關注的,還有湯臣倍健的定向增發方案,依照該方案,湯臣倍健本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億股,計劃募集不超過36.08億元,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全球最大保健食品企業健安喜宣布破產外,定增繼續投資澳洲項目也被認為是湯臣倍健股價承壓的因素之一。2019年,湯臣倍健曾因對收購的澳洲LSG公司並表,計提了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高達15.6億元,致使上市公司該年度虧損3.56億元。
不過,湯臣倍健方面給到南都記者的說法,上述方案則是公司看好保健品行業,欲擴大再生產的實質舉措。
為了向市場傳遞信息,湯臣倍健6月29日還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指公司2020年上半年預計盈利約8.67億元-10.4億元,上年同期盈利8.67億元,同比增長0%-20%。
行業實際境遇如何?大數據顯示下一個「春天」仍可期今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並在全球持續蔓延,大部分保健品公司的生產、經銷、供應、零售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健安喜更是首當其衝。
不過,相比進口而言,我國本土保健品出口相對較少。據中國醫藥保健品商會的數據,2019年我國營養保健食品行業進出口總額達到52.8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出口僅為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2.7%。
而保健品進口方面,隨著國人收入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疫情之前一直保持了較快增長。商務部等6部委《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給高度依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營養保健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營養保健企業紛紛將中國作為其新的增長引擎,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開拓力度,產品進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據統計,進口額從2010年的6.1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34.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1%。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包括哈藥股份、湯臣倍健在內的國內企業開始投資國外品牌。
不過,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理事長張詠則向南都記者表示,國內在併購海外保健品企業時,還是要多長個心眼。特別是當前,受疫情影響,外向型企業容易受到影響。在其看來,此次疫情對保健品行業來說,有危也有機。疫情給老百姓上了很好的一門健康課。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調節免疫力的產品就已受到了熱捧。
事實上,來自多個平臺的數據已在傳遞行業向好的消息。
從今年最大的線上大促來看,相比線下渠道,線上渠道已在率先回暖。京東健康給到南都記者的數據顯示,6月1日-18日,進口保健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具體到此次導致哈藥股份和湯臣倍健大跌的健安喜,6月1日-18日,健安喜成交額同比增長180%。另外,湯臣倍健在京東618的成交額同比也錄得155%的增長。
不過,考驗或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依照此前湯臣倍健給到南都記者的數據,國內保健品消費市場著實受到了疫情帶來的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同比下降10.2%。
另外,海外疫情也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中國醫藥保健品商會的一位專家就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行業整體好於預期,第二季度數據雖沒有出來,但預計會有增長。當然,全球經濟如復甦緩慢,保健品這一自費產品,或還是會受到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拖累。
以健合集團為例,中信證券雖預判公司H2(下半年)業績向上復甦,但其同時也指儘管個人代購已經基本出清,但4月以來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爆發,企業代購由於澳洲封城、物流停擺,預計今年第二季度膳食補充劑業務降幅將較第一季度繼續擴大。
統籌:馬建忠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