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瑤 通訊員 蘇樂 徐健莉
前不久,12歲男孩小林因為頭痛、乏力,來到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為「泰州四院」)兒科就診。經過細緻的檢查後,小林被確診為橫紋肌溶解,而此病的發病原因是小林就診前一天的過量運動。泰州四院兒科主任劉麒彥提醒,過量運動也能引起橫紋肌溶解,運動後出現乏力、肌肉酸痛、茶色尿等三大典型症狀,應儘快就醫。
連做100個深蹲,12歲男孩橫紋肌溶解了
四院專家提醒:運動後有這三大症狀,須儘快就醫
連做100個深蹲
12歲男孩查出橫紋肌溶解
2020年11月份的一天,泰州市區12歲男孩小林感覺頭痛、乏力,家長以為孩子感冒了,將他帶到泰州四院兒科就診。醫生檢查後,卻發現孩子沒有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會不會是心肌炎?帶著這樣的懷疑,兒科醫生讓小林查了一下心肌酶譜,意外發現小林的血清肌酸激酶近30000,高出正常數值的十倍,但是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基本正常,肌鈣蛋白也正常,且心電圖檢查後同樣沒有明顯異常,從而排除了心肌炎。
「孩子昨天做了100多個深蹲,腿上肌肉到現在還疼。」陪同家長說的這一句話,引起了兒科主任劉麒彥的注意。一查患兒的血清肌紅蛋白,明顯增高,雖然患兒一直沒有發現茶色尿,但檢查提示肌紅蛋白、血清肌酸激酶明顯升高,結合病史,明確診斷小林的病情為運動過度引起的橫紋肌溶解。
經過積極治療,小林順利出院了,一個月後隨訪也沒有出現併發症和後續反應。
關於橫紋肌溶解後的運動恢復,劉麒彥給出了恢復運動「三步走」的建議。第一步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若尿液分析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在72小時後恢復正常,可進入第二步。第二步是根據自己的狀態進行輕微運動,但一周內仍需避免劇烈運動。若症狀復發,應尋求醫護人員治療。若症狀無復發,可進入第三步,逐漸恢復至正常運動水平。
出現三大典型症狀
必須及時就醫
提到橫紋肌溶解,很多人不陌生,時常見到小龍蝦吃多了出現橫紋肌溶解的報導。橫紋肌溶解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人體的肌肉細胞被破壞後,細胞內物質漏出到細胞外液和血液循環中,進而引起的臨床症候群。
「引起橫紋肌溶解的原因有很多,但過量運動引起橫紋肌溶解在少年兒童中並不多見,家長更應引起重視。」劉麒彥說,引起橫紋肌溶解的原因可以分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其中,物理性原因包括過量運動、肌肉擠壓傷、極端體溫(高熱、低熱)、電擊等。非物理性原因包括藥物、毒物、感染、代謝紊亂(低鉀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及遺傳相關因素等。
劉麒彥介紹,肌肉酸痛、肌無力、茶色尿是橫紋肌溶解的三大典型症狀。尿液的顏色深淺與壞死肌肉範圍的大小、腎臟的濾過功能情況有關。嚴重患者可能出現急性腎損傷,可表現為少尿、無尿、水腫,如果診治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腎功能最終無法恢復。
「對於橫紋肌溶解,預防是關鍵。」劉麒彥說,在劇烈運動、吃小龍蝦、服藥及外傷後數小時內,出現三大典型症狀,應儘快到醫院檢查治療。及時診療後,大部分患者的腎功能都能恢復正常,但若診治不及時也可能導致腎功能最終無法恢復,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