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本網報導「華人留學生情侶違規寄養寵物致3貓死亡」後,有讀者向記者反映,受害貓主人實際為無證繁育者(breeder),並多次在網絡售賣寵物賺錢。
他吐槽稱,「整個故事是無證貓舍遭遇無良寄養。」
記者電聯前文的寵物貓主曼麗了解情況。隨著調查的深入卻發現,無證繁育寵物在澳洲華人圈似乎早已大行其道。
本網早先曾報導,雪梨中國留學生曼麗假期回國與家人團聚,將自己的8隻寵物(1法鬥、2成年無毛貓、5奶貓)寄養在同為中國學生的Rebecca家。
在寄養1個多月期間,先後有3隻小貓「離奇死亡」,引發了網友大量關注。
RSPCA接到舉報,突擊位於雪梨的寄養公寓,解救了約40隻寵物。
小貓寄養期間死亡
(圖片來源:供圖)
一時間,無良寄養Rebecca及男友遭「人肉」,大家都在譴責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
文章發布2天後,網友M向本網記者反映,無毛貓主人曼麗實際為無證繁育者。
他稱,曼麗讓兩隻未註冊的成年無毛貓交配誕下5隻小貓,本身就是「非法繁育」。
M還提供了曼麗在網上售賣寵物的記錄。
柯基↓
無毛貓↓
法鬥↓
雪納瑞↓
M稱,「她非法繁育在先,日常出售的貓狗都是非法繁育來的」。
記者聯繫曼麗核實情況,後者承認M所說屬實,在購買無毛貓時確實沒有購買繁育證,「但貓爸和貓媽都有證書,我還給它們做過遺傳病篩查。」
曼麗表示,M也是一名無毛貓主人。她指責對方「仗著自己有證書」,多次在群裡言語攻擊。
「我家的貓除了沒有證書,吃得比她家的貓都好。」
曼麗認為自己對貓問心無愧,向記者展示購買的貓糧及營養品,認為M給貓餵的都是超市糧。
曼麗否認自己養貓是為了賺錢。她稱在貓身上的花銷遠大於很多繁育者,生活費因此特別高。
「由於開銷大,我爸一度以為我在澳洲吸毒。」
曼麗承認,她所發布的售賣廣告中,確實有自己養過後轉賣的寵物,但也有部分是幫寵物店或是其他寵物主轉發。
「成功賣掉有10%的提成,我只拿到過兩次。」
據她自稱,曾免費幫人寄養過流浪貓,並為流浪貓購買貓砂等用具,以及在平臺轉贈後不收費等。
不過,本網暫無法核實她的上述陳述。
在某華人寵物交流論壇上,有網友告訴記者,繁育證是指買家在購買幼貓時,賣家所出具的證書,證明貓爸爸和貓媽媽的身份。
擁有這份證書之後,賣家日後才有權利讓自己的貓合法繁育。
記者得知,澳洲正規的繁育者一般會在2個月左右帶貓咪做絕育,如果想要繁育權價格會高一些。
記者稍後致電該論壇上一名華人繁育者,對方有兩隻布偶奶貓出售。含繁育證$2500一隻,如果不要繁育證可以便宜$1000,包絕育。
這名繁育者稱,無證繁育在華人中很普遍。「鬼佬才在意證書,華人(留學生)基本買來玩幾年就回國了,不會去繁育。」
如果記者從繁育者手中買了一隻帶有繁育證的公貓,那麼還需要再找一隻有證的母貓,才能讓兩隻貓合法繁育。
尋找配偶的方式也很簡單,同樣是在此論壇,記者看到一條「$800包懷孕」廣告。
主人稱自家公貓經驗豐富,已配過5隻母貓,賽級品相,並催促記者上門看貓。
據RSPCA官網介紹,加入繁育協會或俱樂部,登記為會員才能成為繁育者。
未經註冊的繁育者,常常不知道母親及其後代的特殊要求,容易導致營養不足、跳蚤、蠕蟲,這類貓則被稱為「後院貓」(Backyard Cats)。
「後院貓」的價格雖然比寵物店和註冊繁育者便宜,但它們的身上往往也被貼上「血統混亂」和「不健康」的標籤。
無證繁育是不被政府鼓勵的,由此帶來的「寵物過剩」令人擔憂。
據RSPCA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約有超過2900萬隻寵物。
在2017-2018財年,RSPCA收容寵物132,657隻,佔比約0.5%,也就是說,1000隻寵物中約有5隻被遺棄。
而這僅僅只是RSPCA介入之後,能統計到的數據,或許這只是真實數據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