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表彰者步入會場
初冬的南京,迎來屬於英雄的高光時刻。
11月26日上午,江蘇大劇院綜藝廳燈光璀璨、星光熠熠。省委、省政府在這裡隆重舉行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用最高規格、最高禮遇,向英雄的人民致敬,向人民的英雄致敬。
把最高禮遇獻給最可愛的人
當時針指向10時整,全場起立,在雄壯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表彰大會正式開始。
在全場的熱烈掌聲裡,在人們崇敬的目光中,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的45名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和15個先進集體代表到主席臺就座。少先隊員向人民的英雄獻上鮮花,敬禮致意。
隨後,大會宣讀了省委、省政府表彰決定,1000人獲得全省抗擊疫情先進個人稱號、300個集體獲得全省抗擊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致敬號角奏響,13名禮儀人員手託獎章、證書和獎牌走上主席臺。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個人和集體代表胸戴大紅花,走上主席臺,從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等省領導手中接過證書、獎章、獎牌。會場響起雷鳴般掌聲,傳遞著人們對人民英雄發自內心的致敬與讚美。
講話一開始,婁勤儉便把最崇高的敬意、最衷心的感謝、最誠摯的問候送給人民的英雄和英雄的人民。
的確,山河無恙,「疫去春來」,幸得有你。
我們不會忘記,「最美逆行者」捨生忘死、義無反顧的感人身影。
「我是一名黨員,組織派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我是一名重症醫生,病人在哪裡,我就在哪裡。」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抗擊疫情先進個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邱海波先後轉戰湖北、黑龍江、吉林、新疆四地。回望210天的抗疫路,作為專家組成員的邱海波不僅站在最前線,更是衝在最前面。在巡查中,他發現一些醫護人員對氣管插管等高危操作有顧慮。這個操作離患者特別近,氣管插管的瞬間,帶有大量病毒的飛沫噴出,感染風險極大。
「這個時候,我必須先上。穿戴好防護服,一次次示範、一遍遍講解,讓大家克服恐懼,衝鋒在前。」
邱海波的一席話,道出了江蘇千千萬萬醫護人員的心聲。
並非生而英雄,卻選擇英勇無畏!從大年初一星夜馳援,到春暖花開作別「黃鶴樓」,江蘇先後派出2813名精銳力量,人數最多、到達最早、堅守最久,在這場大戰大考中,交上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厚實答卷。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高度肯定江蘇是「支援人數最多、參戰最早、最不講條件、做得最好的省份」。
「站在臺上接受省領導的頒獎,是對我們全體援鄂醫護人員的最高褒獎。這份榮譽,不僅是給我個人,也是給那些和我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們,還有那些積極配合治療,努力康復的病患們。」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賈凌「逆行」支援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在重症病區裡,他和戰友們一起度過捨生忘死的53天。他還記得,昏迷中的病人呼吸管意外脫落,正在查房的他來不及換手術服便衝上前去,半分鐘救人一命,「病人看著我的時候,眼神裡都是對生的渴望,我們要守護這份渴望!」
在盡銳出戰湖北的同時,全省32萬醫衛人員奮戰在江蘇抗疫前線,從10個月的嬰兒到97歲的老人,沒有遺漏一名感染者,沒有放棄一位病患。
那些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臉頰、被汗水浸到泛白的雙手、被防護服捂溼發炎的皮膚,那些直面生死考驗、精心守護病人的一個個場景,生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婁勤儉飽含深情地稱讚:「你們不愧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堅守崗位的每個江蘇人都是英雄
戰「疫」千條線,基層第一線。
「作為社區民警,轄區群眾的需求在哪裡,我的工作崗位就在哪裡。」疫情發生以來,蘇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派出所社區民警王建軍與醫護人員、街道幹部、網格員並肩作戰,發揮「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優勢,牢牢守住保民平安的「社區防線」「家園防線」。
使命在肩,哪裡都是光榮的陣地。
在主席臺上,南京海關所屬無錫海關駐機場辦事處副主任易海華分享了一張溫情的工作照。畫面上,海關關員正在用行動解決同胞的困難,安撫同胞焦慮的心情。「這只是我們口岸一線工作的一個掠影——當帶著嬰兒的母親接受檢查的時候,我們就成了臨時『保育員』;當遇到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識字的同胞時,我們就成了臨時『代寫員』;當有些旅客由於出現症狀需要立即轉運的時候,我們就成了臨時『行李搬運員』。看著旅客們平安離開,離自己的小家更近了一步,我們每個海關人都覺得在防控戰鬥中吃一點苦、受一點罪是值得的。」
翻看表彰大會上發放的《生命至上——江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新華日報全媒體時政新聞部記者陳月飛感慨萬千。「對口支援黃石、全力赴援武漢等章節中,很多文字和照片都是我和集團同事們在黃石記錄和拍攝下來的。」馳援湖北期間,江蘇的醫護人員在前方奮戰,陳月飛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湖北採訪組的同事們也在奮戰。他們深入「紅區」、勇闖「疫線」,定格了無數感人瞬間,傳遞了眾多生死考驗中綻放的人間大愛,「全省抗擊疫情先進個人,這份榮譽是對所有用鏡頭和紙筆記錄抗疫的新聞人的褒獎和肯定。」
在抗疫的另一個戰場,同樣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堅守崗位、奔波忙碌。
面對防控物資的極度緊缺和企業的實際困難,從2月6日起,省工信廳駐廠員朱俊帶著為防控物資生產企業解燃眉之急的使命,連續50多天奔波在蘇州新綸等10多家醫療物資企業之間,全力助企業生產、保物資供應,「當時疫情形勢還不是很明朗,要問我怕不怕?說實話,怕!但醫療物資事關人命,耽誤不得,危急關頭,我必須上!」
我們不會忘記,8000萬江蘇人民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動人畫面;我們同樣不會忘記,全省黨員幹部不怕艱險、衝鋒在前的無畏身姿。
哪裡最緊急,哪裡就有鮮豔的黨旗;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閃耀的黨徽。
病毒肆虐之時,全省27.1萬個黨組織和518萬名共產黨員,衝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復工復產一線,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區黨委書記姚麗萍便是其中之一。
採訪中,她忍不住翻出手機裡的照片給記者看:「這些照片太珍貴了,我一張都捨不得刪。你看這張,那天雪特別大,我們網格員還要在小區裡巡查、通知信息,衣服全白了。」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姚麗萍始終衝在社區防控戰「疫」第一線,帶頭組織多輪人員排查,入戶走訪4400戶2.2萬餘人次,排查外來返寧人員2170餘人。
同樣作為老黨員衝鋒在抗疫一線的,還有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民警張勇。1月26日,已連續奮戰6天的他,突然接到緊急通知:由泰國曼谷飛抵南京的FD326、SL922次航班,載有48名於疫情期間從武漢口岸出境的旅客,且有旅客出現發熱症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有著14年黨齡的張勇主動請纓,第一個穿上厚重的防護服,為3名發熱旅客及10餘名近距離接觸旅客辦理入境邊檢手續,為南京空港口岸立起了黨員的先鋒旗幟。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的率先垂範,引領感召了更多人在抗擊疫情中成長磨礪、一心向黨。
「感謝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交給我們這一光榮而又神聖的任務,我們將服從命令,做好自我防護,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份2月8日從武漢發回南通的思想匯報,匯報人是正在武漢抗疫的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陳金亮。「從疫情防控開始第一天,我們就一直被一個聲音打動著,『我是黨員,讓我去!』第一次聽到這樣呼喊聲的那一刻,我決心申請入黨!」2月7日,在戰「疫」一線,陳金亮面對鮮紅的黨旗宣誓,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江蘇,和陳金亮一樣在一線提交入黨申請的有2.5萬餘人,其中,215人火線入黨,80後、90後佔比超過八成。
讓我們感慨的,何止於此?疫情之下,「天使白」「橄欖綠」「公安藍」「志願紅」都是「戰袍」,「黃馬甲」「環衛裝」「快遞服」「安全帽」下都是「戰士」。
「雖然今天的表彰裡不一定都有他們的名字,但堅守崗位的每一個江蘇人都是英雄、都值得點讚。」
「經過大戰大考,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是真正的英雄。」
「『蘇大強』的背後,正是千千萬萬個江蘇兒女的給力支撐。」
……
婁勤儉擲地有聲的話語引發與會人員的強烈共鳴,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但我們知道,「只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歲月靜好的背後,總是凝結著捨生忘死的衝鋒、不計得失的堅守,總是凝結著默默無聞的奉獻、壯懷激烈的犧牲。徐輝、位洪明、厲恩偉、袁劍雄、夏玉斌、曹亞軍、章良志、司雲羽、許鵬、徐建文、時席席……這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都是令人敬仰的精神脊梁,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點滴微光匯聚成燦爛星河。正是由無數個「我」組成的「我們」、無數個「小家」匯成的「大家」,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拼出了一個又一個「江蘇奇蹟」——
作為常住人口超8000萬、流動人口超2000萬的人口大省,江蘇是全國確診病例200人以上的省區市中,唯一保持新冠肺炎患者「零病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省份;
作為經濟總量近10萬億、市場主體超過1100萬的經濟大省,率先復工復產、加快轉型升級,很好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都交上了一份彰顯「江蘇力量」、體現「江蘇效率」、展現「江蘇擔當」的優異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充分肯定我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稱讚江蘇「為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正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最大鼓勵!」婁勤儉振奮人心的話語,再次讓會場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抗疫精神激蕩新時代奮進之路
疫情尚未結束,而抗疫鬥爭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正在滋養江蘇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激勵新時代江蘇兒女風雨無阻、奮力前行。
只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知識、遵循規律,我們才能在風浪面前處變不驚、化危為機。對於江蘇抗擊疫情實踐凝結的這一寶貴經驗,在蘇州分會場參加表彰會的崑山市委書記吳新明感受深刻。他說,前三季度,崑山完成GDP2959.7億元,同比增長3%。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堅持系統性思維,因時因勢調整策略,既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又千方百計打好經濟復甦主動仗。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遵循和把握科學規律。「婁書記指出,要堅持『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這讓我們備受鼓舞,也進一步堅定深耕科技信息化建設,發揮大數據優勢,堅決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部署要求的信心和決心。」蘇州市公安局大數據建設應用支隊支隊長陳沁浩說,依靠大數據,藉助誠信管理,結合網格化治理,蘇州快速摸準外來人員狀況,信息準確度達99.4%。
表彰、銘記,是為了更好出發。正如婁勤儉所說,以此激勵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要求,大力弘揚抗疫精神,更好凝聚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在新徵程上不斷開闢「強富美高」新境界。
話語鏗鏘,囑託殷殷,激蕩新時代奮進之路。這是黨和人民對英雄的褒獎,也是激勵大家發揚偉大抗疫精神,再接再厲的動員。
對於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七處來說,獲得全省抗擊疫情先進集體稱號不僅是榮譽,更是鞭策和激勵。「婁書記在全省抗疫表彰大會上的講話,非常提氣、催人奮進。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努力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堅決防止疫情出現反覆。」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七處處長謝學東說。
「今年以來,太倉港抵港外籍船隻2000多艘,比去年增長3.8%。」南京海關所屬太倉海關運輸工具監管科科長鄭志高說起這個「增長」,感到特別自豪。領到全省抗擊疫情先進個人的榮譽後,他想得最多的是進一步用好科技手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縮短檢查時間,讓經濟運輸線運轉更順暢。
主會場外,同樣湧動著激越的豪情和奮進的力量。
「疫情總會過去,但抗疫精神會光耀傳承。今天的榮譽是認可,是鼓勵,更是期盼和重託。」在鹽城分會場接受表彰,鹽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治安卡口大隊開發區中隊中隊長王啟俊倍感自豪。疫情期間,他放棄休息,帶領隊員全力投入鹽城開發區卡口工作,累計檢查車輛4萬多輛,協助檢測人員8萬多人,檢查率、錄入率、處置率始終保持100%。
11時許,大會結束。會場外,車水馬龍依舊,這座城市一派生機。(顧敏 王拓 林元沁 方思偉 孫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