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1號:它是在恐怖分子老巢中由託尼·斯塔克與醫生銀森共同製造的。馬克1代的裝備相當簡陋完全由普通的鋼鐵純手工打造只能起到抵抗小型火器和肢體衝突的作用,就連動力核心都是從摩託車上卸下來的廢金屬加以改良製成的。最終託尼·斯塔克靠著這套戰裝甲逃出生天。它象徵著人類的強大的求生本能和永不枯竭的智慧。
馬克2號:Mark II 馬克2代的開發才正式標誌著鋼鐵俠的誕生,這是託尼·斯塔克利用雄厚財力和超高科技打造出的鋼鐵俠實驗機型。馬克2代的防禦性和殺傷力較之前都有了質的飛躍,只是沒有解決高空凍結的問題。
馬克3號:保留了馬克2代的外觀,增加了經典的配色,戰甲在變得更為耐久。也集成了諸多武器。
馬克4號:除了保留經典的金紅底色,馬克4代的外形和馬克3代有著天壤之別。腿部和胳膊的細節都做了改動,同時,機身的整體輪廓不再像馬克3代那樣扁平而圓滑,打破了塊狀分布的馬克4代更加立體和細節化,最明顯的改變體現在腕部,腹部和腿部,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鋼鐵俠的戰衣變得更輕便也更具威脅性了。雖然馬克4代在《鋼鐵俠2》中只出現了兩次,但外觀設計無疑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之從外形上更好地向馬克6代過渡。
馬克5號,手提箱戰甲:託尼·斯塔克可以在沒有機械臂輔助的情況下應付突發狀況,唯一的不足是變身時間仍舊較長,戰甲的抗打擊能力較弱,用馬克5代作戰無疑只是緩兵之計。另一方面,這件戰甲的出現暗示著託尼·斯塔克已經開始注意到傳統戰甲的諸多不便,尤其是在公開身份之後,他急需將戰甲微型化甚至是納米化來爭取變身時間,保證自己的安全;這一點不管是漫畫還是電影都是未來戰甲的改造方向。
馬克6號:鋼鐵俠從武器裝備到戰甲性能的一次全面升級.馬克6代的「方舟反應堆採用一種並不存在於元素周期表上的未知元素.更加穩定並能提供數倍於舊反應堆的核能.大大增加了鋼鐵俠的戰鬥力和反應力。 在《復仇者聯盟》中,身著馬克6代的tony已經具備了水下潛行和作戰的功能,手部的離子切割線也不再是一次性使用的,而是升級為主武器之一。
馬克7號:所有戰甲中火力最強的 你可以明顯感覺到肩部和腕部的厚重 如此強勁的火力輸出勢必會增加鐵甲的重量 因此背部的噴射裝置不僅是為了華麗而存在的裝飾也起到了輔助飛行的實用價值 肋部的隱藏助推器則可以將動力輸出增大到極限 使鋼鐵俠足以改變的核彈的運行軌道。 其實我還是覺得這套比較帥的感覺。
馬克15號:《鋼鐵俠3》大決戰當中tony在42號爆炸後瞬間跳下接住他的那一套。
馬克16:《鋼鐵俠3》Tony 最後大決戰當中從背後走進去拼裝的那一套。
馬克17:《鋼鐵俠3》結尾處位居中央的戰甲
馬克33:在《鋼鐵俠3》大結尾有登場
馬克37:鋼鐵俠3大決戰中只給了一個鏡頭。
馬克40:它可以用超過5馬赫的速度飛行
馬克41:在鋼鐵俠3大決戰當中自己分解成幾個部分擊倒了若干士兵後又自動組裝完成。
馬克42:在鋼鐵俠3中一直伴隨tony的一套戰甲 電影都看過了,,這套是賣萌用的,,
馬克50:血邊戰衣,使用了納米技術,在復仇者聯盟3中登場,可以說這套戰甲是迄今為止戰鬥力最強的了,打的滅霸嘴巴都流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