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Friedman Stevens 近期的一份調查顯示,在疫情期間,人們對可持續美容產品的需求在加速。這家諮詢公司專注於奢侈品和美容產業,該公司調查針對 656 名消費者進行,其中 70% 是女性,8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購買或希望購買可持續的美妝美容產品,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購買此類產品。
在調查中顯示,18-24 歲的消費者對負責任和可持續的問題是最激進的,在這個年齡段中,有 25% 的人說他們會定期有規劃的購買負責任的美容產品。
其次,該研究將消費者分為大眾市場和奢侈品市場消費者兩類,結果發現奢侈品護膚消費者會考慮一次購買類似 100ml 更大量的精華及面霜類產品,堅持認為購買大容量產品比多次購買同類產品更加環保。平均而言,大眾市場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願意多花 10% 的錢購買真正符合他們企業社會責任期望的美容產品,對於奢侈類護膚及美妝消費者而言,他們願意多花 17% 的錢進行負責任消費。
消費者越成熟,在企業社會責任和購買頻率方面就會越多的考慮到經濟和社會權益,因為人們考慮的不僅僅是環保、不傷害自我健康等層面,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消費者對整個消費系統產生的作用。
在消費者覺醒的同時,美容美妝行業也在自覺的設立多重可持續目標以規範自身。綜合來看,美容行業正在釋放巨大的潛力來創新可持續的產品和體驗,在這個層面的努力已經遠遠超越產品包裝、成分及品牌的哲學理念層面,
近期,致力於開發,生產及銷售高品質護膚品公司 Beiersdorf AG 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展開合作,為大眾市場上的化妝品生產可再生塑料包裝。
Beiersdorf AG 旗下品牌
這種可再生聚丙烯的基礎原料是造紙工業的副產品,是在將樹木加工成紙漿的過程中產生的,這個副產品可以替代一般生產塑料所需的化石原油,對環境更友好,它比傳統塑料產生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
Beiersdorf 是奢侈護膚品品牌 La prairie 的母公司,旗下還包括妮維雅(Nivea) 及優色林(Eucerin) 等護膚品品牌。該集團近期在一份聲明中顯示,「 Beiersdorf 致力於進一步減少用於塑料包裝的化石資源,在產品包裝中使用可再生原料是我們減少碳排放和改善生態足跡的主要槓桿。」
也是在今年 8 月,Beiersdorf 旗下品牌妮維雅(Nivea)開發了首個沐浴露自助灌裝機,旨在提高塑料包裝瓶的重複利用率,減少白色汙染。消費者可以攜帶沐浴露瓶來到門店自助冠狀沐浴露,每次完成灌裝操作後,機器都會進行自動清潔,出於衛生考慮,每個塑料瓶最多可灌裝 3 次,三次之後交給店員回收,可以換取一個新瓶子和一次免費灌裝機會。
妮維雅(Nivea)開發了首個沐浴露自助灌裝機
奢侈品牌也不甘落後,逐漸開始涉足可再填充包裝。近期愛馬仕的舉動向彩妝行業其他公司發出可持續信號,推出了一系列可再填充的口紅。業內人士認為,愛馬仕的這個決定可能會促使更多的初創企業和現有企業優先考慮可再填充包裝和實施更多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舉措。
其次,大型日用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集團 31 家集團加入《氣候宣言》,這項倡議承諾到 204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這比《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 2050 年的目標提前了十年。這家消費巨頭旗下品牌包括多芬(Dove)和本傑裡(Ben & Jerry’s)。在這個決定做出的十年前,聯合利華就定下了將其價值鏈中產品的溫室氣體足跡減半,以及到 2030 年實現自有業務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另外,可持續護膚品牌也正在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近期英國可持續護膚品牌 BYBI 在首輪融資中獲得了 700 萬美元。創始人 Elsie Rutterford 表示,「可持續性是一個運動,而不是一時之事,我們交談過的許多投資者都被我們對待此事的認真態度所吸引。」該品牌目前開發了自己的可持續評分系統,由三個因素來量化對環境的影響。
英國可持續護膚品牌 BYBI
在包裝方面,BYBI 使用甘蔗聚乙烯、可回收玻璃和植物性油墨,該品牌還致力於成為世界上首個碳中和的美容品牌。為確保最佳回收,該品牌還創建了自己的回收系統 ReBYBI,消費者可以將使用過的 BYBI 玻璃瓶進行消毒和再利用。BYBI 的產品以純素和零殘忍為特點,自推出以來,該品牌的銷量同比增長了 200%,在全球大約 30 個國家售賣。
在回收方面,愛茉莉太平洋在化妝品容器採用零金屬(metal zero)泵頭、使用 100% 再生塑料容器等,並計劃到 2022 年減少塑料包材約 700 噸。傳統來說,金屬泵頭幫助瓶內液體從噴嘴噴出,這個做法就是為了產品在用完之後廢棄物不需為分類投放而進行二次拆解。
與此類似,The Body Shop 與 TerraCycle 合作,鼓勵消費者歸還任何品牌的空包裝以換取折扣,這一舉措不僅增加大大增強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同時還能夠增強品牌粘性。
但反觀美容行業的可持續,當道德成分和包裝、生態標籤認證均達標之後,這些沉默成本所附加的價值將使產品更加昂貴,消費者在前期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最終導致消費者拒絕購買,這又將成為一個新的問題,就如《Allure》此前談到的,「通常達到可持續標準的基本護膚品價格通常超過 40 美元,這將意味著收入較低的人可能無法在美容護理產品中避免他們不想要的某些化學物質。」
因此,在未來業內人士還建議品牌應當從產品設計、消費、產品製造以及整體營銷和傳播等方面考慮來自「負責任消費者」不同程度的期望。在開拓可持續產品線或者全面煥新可持續包裝時,必須設定適當的價格,以免「嚇退」消費者。WWD
撰文Lucy Geng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