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泛半導體領域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開發商「潤石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嘉御基金領投,將主要用於產品技術研發,服務體系搭建以及細分行業標杆客戶的拓展。
「潤石科技」於2018年成立於江蘇崑山,創始團隊在臺灣半導體晶圓廠和面板廠有超過20年行業經驗,曾經主導聯發科、紫光國芯、兆易創新等多個大型半導體廠智能製造項目。公司結合了IoT設備聯網、大數據分析平臺以及AI自動缺陷檢測和設備流程自動化技術,向泛半導體行業客戶提供良率提升、質量控制和製程優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潤石科技的產品和服務已經落地多個晶圓廠客戶,在OLED面板和PCB等細分領域也擁有數個頭部客戶。
半導體本身製程繁複,從顯影、蝕刻、擴散、薄膜和化學研磨等需要數千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晶圓良品率。因此,半導體廠商對工藝管控要求極高,如何實現製程的精細可控,提高良品率是晶圓廠商核心訴求。而正是因為製程繁複,半導體行業對於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要求遠高於其他行業。
潤石科技參考案例
具體來說,半導體行業良率提升會涉及到查找問題根因,在設備機臺的眾多參數中找到關鍵參數以及從單一變量演化成多變量分析、從設備監視到設備控制等多個方面。目前市場上通常的做法還是基於針對某一類問題的通用型產品為主,潤石科技的獨到之處則是將物聯網,大數據和AI技術結合,提供了從數據採集,建立實時資料庫及特徵模型到線上監控的一站式服務閉環。
公司目前有IoT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平臺和AI三類產品線。其中IoT產品線負責數據採集和監控;大數據分析平臺負責數據清洗、數據預處理;AI產品線則負責設備流程自動化,即RPA遠程操作機臺,以及AI缺陷檢測和自動分類。
據創始人李安東介紹,一般情況下,潤石對客戶實施的改良改善樣態可簡單總結為三種:
1)單點攻關:從單一機臺單點突破平展到多個相關機臺,再到相應製程區域。
2)質量控制:透過量測檢測數據,把控過程品質,透過歷史與在線數據查到根因。
3)可視化管理:由戰情室來做集中監,控,管。
產品與服務實施過程中,潤石會以系統性問題分析為主,在輸出整體解決方案的前提下會跟半導體設備生產商以及其他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在數據調試、硬體生產上合作。除了運行中機器的改造,潤石還會面向新機臺做預防性部署。
商業模式上,潤石科技目前仍然以定製化、授權模式為主,後續會逐步向產品化、訂閱模式轉變。此外,創始人李安東明確表示邊緣計算在半導體設備管理上將有更廣泛的應用。整個半導體生產線離散程度高,各個設備間常存在兩兩互聯關係,而不管是設備之間還是單臺設備均需要較強的算力來支持其反應速度。因此,潤石接下來會重點落地基於邊緣計算的產品和服務,其研發的Smart Box就將數據採集、建模和分析集成在一個小盒子裡,以標準化的產品形式分別服務於各個工藝環節。
半導體行業客戶的投資回報除了看ROI,還涉及到是否能滿足終端需求,即產業鏈條上的最終品牌客戶,如手機,新能源車等所要求的質量或工藝標準。這些標準是晶圓廠需要優先滿足的,所以當潤石的技術服務能幫助實現這一目標時,其產品服務就成為了晶圓廠的剛需。
潤石科技作為研發導向的公司,過半員工為研發人員,且涵蓋了電子電路、光電通信、數學統計、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等多個學科。後續人才培養上,潤石會跟蘇州大學等高校合作,將通過共同設置課程、共建實驗室來加強校企互動,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
業務規劃上,公司會逐漸從泛半導體領域的集成電路、光電面板,PCB行業向LED、光伏、電子及5G通訊等領域橫向拓展,同時也會加快在各細分行業落地更多標杆客戶。
本輪投資方嘉御基金表示:半導體行業良率管理是工業網際網路的金字塔尖,擁有極高的行業門檻。當前,大陸地區擁有未來三年全球最大的泛半導體行業建廠規劃,但在關鍵的良率管控上較海外工廠存在較大差距。潤石科技核心團隊來自臺灣一線半導體大廠,行業經驗豐富,公司的一站式良率管理解決方案已得到多家頭部客戶認可,填補了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