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記協以及央媒、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從十八洞出發》是以我國即將歷史性地解決幾千年都沒能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為時代背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方略發首倡之聲的電視專題片,分為《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五集,12月26日起在湖南衛視730黃金時段首播。節目秉承「把大片做到村裡去」的創作理念,邀請專家走出演播室,走到精準脫貧的新屋場和田間地頭。用鏡頭展現新時代脫貧後的美麗鄉村,敘說震撼人心的脫貧歷程,用老百姓真實的笑臉,向世界講述中國共產黨扶貧之路的偉大創舉。播出後社會反響熱烈。有網友留言說:「第一期播出後真的是深深震撼到我了,脫貧是為了每個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一部這樣能記錄脫貧和國家進步過程的節目真的太有意義了」。還有人說:「波瀾壯闊地描繪精準扶貧的「中國畫卷」,當地的巨變,村民們的真實生活,這種熱騰騰的生活氣息讓人溫暖又感動!」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馬黎表示:在2020年即將收官的時候,這部作品在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這是湖南廣播電視臺致敬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一份厚禮。《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重量級的作品,在脫貧攻堅題材的各類片子中,它讓人眼睛一亮,有脫穎而出的感覺。片子裡面看到了很多內涵,看到了過去湖南電視臺一批優秀的作品的影子和升華,那種創新手段的使用和提升。且剛剛播出三集就已經收穫了熱度,收穫了好評,讓人感到非常欣慰。在創作模式上,專題片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其所採用的各種手法實現了跨界。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把嘉賓請出演播廳,把訪談搬進農家院,在田間地頭記錄滄桑巨變,多層次勾勒出一幅脫貧攻堅的中國畫卷。今年有很多脫貧攻堅的精品創作,湖南電視臺的創作別具一格。
《紅旗文稿》雜誌社社長顧保國認為:《從十八洞出發》這部片子用樸實的語言,讓當地老百姓做主角,讓身邊的人說身邊的故事,把「精準扶貧」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進行推廣。我們明年就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徵程,我們媒體人為什麼工作,為什麼服務?把中國故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精彩故事,怎麼樣傳播出去?《從十八洞出發》這個片子為我們作了很好的解答。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教育傳媒研究》總編輯張志君用「大、小、深、淺、思;聽、說、讀、寫、傳」十個字來概括他對《從十八洞出發》的觀感:大主題、小人物、小故事、小切口,深入淺出、引人思考、跨時空、跨圈層、跨領域的聆聽、互文見義式的言說、詩意的閱讀、跨媒介的傳播,湖南電視把「扶貧」這篇大文章寫在「幕天席地」的中國大地上,寫在「無遠弗屆」的網絡上,寫在觸達千家萬戶的電視螢屏上,《從十八洞出發》可以稱得上是一份「電波版的中國精準扶貧白皮書」。張志君即席填詞《臨江仙》:歲末燕京難聚首,座中皆是精英。老朋新友喜相逢,激情依舊在,豈懼新冠兇。精準扶貧成偉業,近看佳作頻仍,又添一部在其中。理應拱手賀,湘軍再出徵。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這個節目是家國情懷、人文關懷、情動抒懷的高度融合。它是中國脫貧攻堅時代背景下的全景式展現;它用溫柔的鏡頭講述獨特的中國脫貧故事,同時還上升到人文情感層面,挖掘人物個性,凝練人物情感。《從十八洞出發》不光是空間上的出發,更是向人的精神深度的出發,讓觀眾融入其中形成共鳴。它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的標誌性文化創意作品,也是為電視文化貢獻的一部標誌性作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陳昌鳳認為:這個節目它是有大視野的,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個體現。把一個宣傳主流的片子做到這麼活,做到觀眾用戶的心裡。電影、新聞、綜藝等等形態的交融,還有像微記錄,訪談,走路,各種手段信手拈來、穿插其中,確實融合了時代最前沿的、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媒體人的素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脫貧攻堅的影視化總結,故事體的敘事,電影級的設置,場景化的策劃,互動式的對談,還有戲劇式的畫面,是一檔有教科書性質的節目。湖南廣電以歲末年初推出的《從十八洞出發》《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構建了脫貧攻堅的傳媒綜合體。
社科專家、湖南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鍾君認為:《從十八洞出發》一經推出獲得好評如潮,它把理論供給和理論需求相結合,故事講述與理論闡釋相結合,詩歌形象表達和理論的理性表達相結合,電視藝術和理論宣講相結合。做到了平實講述,故事走心,代入自然,樣式創新,堪稱故事裡的理論傳播創新,是理論傳播創新的新典範。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如此評價《從十八洞出發》:我覺得湖南一直在複製他們節目的「神話」,我也很驚訝,這裡面沒有明星,但是這些素人在鏡頭前都有明星的感覺。很多人用這樣的演員,他們有感覺,但是他們表達不出來,這是「湖南現象」。節目將鄉土元素與當下審美結合,將扶貧現狀與當下發展結合,將黨的政策和文藝新樣態結合,做得非常好。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劉學表示: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的製作播出,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理論魅力和實踐偉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時代意義、世界意義。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十六字方針,之後,總書記不斷對精準扶貧作出重要論述,把「精準扶貧」這一理念豐富發展為思想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戰略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十八洞」,已不僅是湘西的「十八洞」、湖南的「十八洞」,也是中國的「十八洞」、世界的「十八洞」,是世界反貧困領域一個關鍵「起點」、重要「地標」和鮮明「符號」。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臺)副總經理、副臺長徐蓉表示:《從十八洞出發》就是湖南廣電堅定黨媒姓黨、堅持新聞立臺、肩扛社會責任的一個生動的註腳。在脫貧攻堅的戰場,6月湖南衛視推出《出手吧,兄弟》扶貧大直播,一次賣空15個縣的多種特色農產品;10月獲得「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11月推出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扶貧主題綜藝節目《青春在大地》等,都得到了廣電總局和央媒的高度評價。目前,隨著《從十八洞出發》的熱播,湖南廣電跨年大事件「扶貧三部曲」的《大地頌歌》電視版、扶貧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也將陸續推出。
《從十八洞出發》總導演,湖南都市頻道總監李越勝介紹:《從十八洞出發》以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為時代背景,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是湖南廣電這棵「創新長青樹」結的果,是廣電總局倡導「小正大」原則結的果,是新時代結的果,也是湖南廣電人的新聞理想結的果。《從十八洞出發》既是2020年的電視賀歲片,也是5000年中國今朝夢圓的賀歲片。他還引用俄羅斯詩人勃洛克的詩:「聖潔的強光,放射出萬道光芒。我相信理想的太陽。我看見你溫柔的目光」。從十八洞出發,我們更加相信理想的太陽,在前方,放射出萬道光芒。
參與《從十八洞出發》節目錄製的嘉賓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唐麗霞、青年詩人戴濰娜在研討會上談了參與節目的感受,歌手黃子弘凡現場演唱了《從十八洞出發》主題曲《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