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人類進步的日記本,人類從過去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從而不斷的進步,所以每一個國家對歷史書籍也是非常的重視,但是而今各國的歷史書對涉及自己國內不好的歷史都選擇相應的掩蓋,更有甚者直接扭曲歷史,美化自己的罪惡,比如日本對於侵華事實和南京大屠殺的那段罪惡歷史一直持否認態度,而今天我們也是來研究歷史,不過研究的卻是朝鮮的歷史。
了解歷史必不可少的就是閱讀歷史教科書,而朝鮮的歷史教科書對不少的歷史事件的描寫與我們所知道的都稍微有些差異。比如關於人類起源的問題,這本來就一直是一個尚未定論的問題,而朝鮮的教科書非常確定地認為:人類的起源是從朝鮮半島開始的。朝鮮現在使用的教科書是《朝鮮概觀》,書中非常明確地指出了朝鮮出土了很多的新人類階段的人類化石,這些還是與黑隅裡遺蹟表明朝鮮人在朝鮮土地上連綿不斷的經歷了猿人、古人和新人等一系列自我進化階段,令人注目的是,大部分朝鮮的人類化石都在以平壤一帶為中心的大同江流域出土。大同江文化、黃河文化、古印度河文化、尼羅河文化和兩河文化是世界五大文明。大同江文化最有特點的遺蹟是大量的支石墓。
對於朝鮮的文化是這樣在朝鮮的史書中記載的:早在中國的秦代就有關於朝鮮女詩人、音樂家麗玉於公元前二世紀創作的歌曲,歌詞大致就是:「公勿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乃公何」。要知道古代社會沒有現代化通信手段和運輸工具,一個平凡的女人創作的歌謠能被載入別的國家史書,足見當時古朝鮮的文化水平多麼高。
對於古代戰爭中出現的歷史名將,朝鮮史書是這樣記載的:二十世紀初,日本東鄉平八郎曾擊破過沙俄艦隊。在晉升宴會上,他的同僚將他比作英國都督納爾遜。於是他對同僚說:「納爾遜並不出眾,真有軍神的話,那就是李舜臣。和李舜臣比,我連下士的資格都沒有。」
以上都是關於朝鮮歷史書對朝鮮古代史的描寫,當然,還有很多的近代史,今天就不一一列舉了,就說一下關於韓戰的記載吧。
朝鮮歷史教科書中關於韓戰的記載主要分為三個大部分進行描寫,第一部分寫的是南朝鮮侵略北朝鮮的戰爭準備,在這一部分,主要描寫了南朝鮮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武裝挑釁以及對革命力量的鎮壓,第二部分主要講的是具體侵略戰爭是由美軍和李承晚以進攻朝鮮為序幕展開的,美帝為了進攻北方進行了嚴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武裝準備,在1950的6月25日開始對北方的侵略的。
而第三部分則具體講了戰爭期間的具體戰況,戰爭爆發後,美國全線出動了海軍陸戰隊,他們動用空軍和太平洋艦隊前往戰場。依據美帝發布的資料,整個韓戰期間參戰的美軍超過了400萬。美帝操縱安理會,以應對北方侵略為由,結成了聯合國軍。仁川登陸作戰時,我們的人民軍勇士們僅靠四門炮和一個中隊對抗美帝5萬兵力和300艘軍艦以及1000架飛機,苦守月尾島3天,保證了人民軍戰略撤退。美帝僅在平壤就投下了42萬7千多個炸彈和汽油彈,均遭到了人民軍的英勇抗擊。美帝在前線戰場上的野心未能得逞,試圖通過談判來實現,於是展開了寡廉鮮恥的軍事外交策略。
隨著談判的破裂,美帝的第一手段就是用原子彈威脅,其後就開始了最後的、大規模的瘋狂進攻。美帝一方面正面在戰場上發動攻勢,另一方面在我們的後方發動了間諜集團陰謀分裂北朝鮮的計劃,但是最終在人民軍隊的英勇戰鬥中,美帝的險惡用心被粉碎了。朝鮮教科書描寫的韓戰主要參與方是聯合國軍、南朝鮮軍及朝鮮人民軍(我們的抗美援朝呢?)。這就是朝鮮歷史教科書對韓戰的描述。
與之相作對比的是韓國歷史教科書對韓戰的記載,朝鮮教科書描寫的韓戰主要參與方是聯合國軍、南朝鮮軍及朝鮮人民軍。其實韓國教科書對此戰也有描述,韓軍與聯合國軍一直打到鴨綠江,眼看統一就在眼前,但由於中國軍隊的介入,不得不進行撤退。中國動員了大量的軍隊,實行人海戰術,將戰線向南大幅推進,並一度佔領首爾。經過韓軍與聯合國軍奮力鬥爭,首爾得以再次失而復得,此後戰線就固定在三八線附近。停戰會談召開,並最終達成停戰協議。
總之,小編在讀高中時,當時的歷史老師就告訴我們,「歷史就是勝利者的勳章牆,怎麼粉刷全看勝利者的意願,我們只能通過反覆的比較和論證才能得出真實的歷史」。但是很少國家的歷史能夠嚴重的偏離實際,只能稍作改動就不錯,就韓戰來說,韓國的歷史教科書顯然要比朝鮮的歷史教科書更客觀、豐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