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8月4日訊(見習記者張奇 記者劉閃 視頻剪輯王鵬)63歲的金秋呈是黃陂臘華火龍果採摘園的老闆。與往年相比,今年火龍果的產量有所提升,但她卻高興不起來。
今年受疫情和梅雨季影響,上門採摘的人數少了很多。大棚裡滿滿的火龍果無法出售,只能逐漸裂開並掉落,最後爛在地裡,看著這些爛掉的火龍果,身上背負著貸款,金秋呈干著急。前日,她向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求助,「與其看到果子爛掉,不如便宜出售,收回成本還貸款,希望有需要的市民幫一把。」
夫妻回鄉休養辦起果園
金女士家的採摘園位於黃陂區祁家灣街黃砦村28號,佔地面積有200畝,火龍果年產量可以達到32萬斤。據金女士介紹,她原本和丈夫一起在江岸區經營一家絲印廠,2010年,丈夫做了一次手術,切掉了大腦裡的腫瘤。2012年,他們決定回到黃陂老家,鄉下的環境好,有利於丈夫手術後的休養。
回到老家後,金女士想要做些生意來維持生計。有朋友向她推薦種植火龍果。朋友告訴她,湖北火龍果的需求量挺大,省內少有專業種植果園,要是她能把握住這個好時機,肯定會獲得利潤。
2013年,金女士抵押房子,向銀行貸款了300萬元,作為果園的啟動資金。隨後他們從廣東購入了一些火龍果樹苗,承包了50畝土地種植紅心火龍果。金女士稱,因為他們不知該如何種植,便請了農科院的專家指導,教他們種植技術,包括栽苗、剪枝、澆肥等,「當時我們請了10多個工人,專家教我們,我們再告訴工人怎麼做。」
採摘園取得成功後,讓其他村民有些羨慕,萌發了種植想法。為了讓大家都有可行的致富途徑,金女士一家還定期舉辦交流會,與同村人交流傳授火龍果種植經驗。
今年產量增加卻面臨滯銷
8月3日,記者來到金女士的果園,果園內有兩排共28個果樹棚,棚內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大部分已經成熟,也有一些青果。金女士給記者展示了切開後的火龍果,果肉通紅飽滿,汁水充足。
火龍果一般在5月底開花,7月份結第一批果子,每年的8月和10月是紅心火龍果的盛產期。往年,金女士的火龍果採摘園都會吸引大量來自黃陂及周邊的顧客,每月採摘遊客最多可達上千人,她從來沒有為銷路發過愁。賺的錢大部分都用來償還了銀行貸款,至今還背負著100萬的貸款。
今年,受疫情和梅雨季影響,遊客人數大大減少,一天連10個人都不到,有時候甚至無人光顧。金女士介紹,他們擔心雨水影響開花,便在雨季到來前給果園遮上了塑料雨布,保證果樹能夠正常開花結果,因此今年的產量比去年有所提升。原本看到結的果子多了些,一家人都很開心。7月下旬雨季結束後,他們家的果子先後成熟,但上門採摘的遊客卻屈指可數。3萬斤成熟的果子掛在枝頭賣不出去,最後可能會爛在地裡,這讓他們憂心不已。
爛掉可惜希望低價出售
為了解決火龍果的銷路,金女士想了很多辦法。除了供顧客上門採摘外,果園的火龍果還會被運到武漢城區售賣。金女士的兒子和兒媳會定期運一些果子去漢口城區,在菜市場低價販賣火龍果,但效果有限。此外,他們還發動了親戚朋友幫忙一起宣傳,同樣效果不佳。
「我們還聯繫過幾家超市,想為他們供貨,但超市對火龍果的品種和果實大小有限制,我們的果子比較小,在超市賣不了。」金女士說,為了促進銷量,今年他們會給採摘的顧客提供優惠,顧客消費滿200元會贈送自家火龍果釀造的果酒一瓶。他們還可以提供上門送貨服務,對於訂單量大的顧客,會提供較低的價格。
近年來,因為競爭逐年激烈,金女士家採摘園的火龍果價格一直在下降。2017年到2019年三年間,每斤的價格從18元降到了13元,今年價格更是降到了每斤10元。「與其爛在地裡,看著心疼,不如便宜出售,收回點成本……」金女士說,一家人還指望著火龍果賣掉後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