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進垃圾分類 引領低碳綠色生活新時尚

2020-12-26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成都:推進垃圾分類 引領低碳綠色生活新時尚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銀泰·泰悅灣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

  成都市錦江區環衛清運中心(垃圾壓縮轉運站),錦江區居民分好類的垃圾會到這裡進行壓縮轉運。

  2021年3月1日起,《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實施。《條例》共10章78條,涵蓋總則,規劃與建設,源頭減量,分類投放,清掃及分類收集、轉運,分類處理,產業發展,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等生活垃圾管理的各個方面。

  這是一個醞釀已久的《條例》。早在2012年,成都就開始探索垃圾分類管理工作,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包括成都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這是一個正當其時的《條例》。目前,成都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量已達1.8萬噸以上,並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以每年約8%的速度遞增。全面推行垃圾分類,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到資源節約使用,更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這是一個剛柔並濟的《條例》。明確要求加強社會監督,建立垃圾分類激勵機制,鼓勵通過獎勵、表彰、積分兌換等方式,提高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同時按照上位法要求,對違反垃圾分類有關規定情節嚴重的行為進行處罰,以確保垃圾分類取得實效。

  實行垃圾分類,既是民生「關鍵小事」,也是社會發展大事。隨著《條例》的出臺,成都垃圾分類也正式步入法治化、系統化、常態化軌道。寬與嚴、剛與柔,在不斷的探索與創新中,成都垃圾分類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成建制推進、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模式。

  成建制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破解「先分後混」難題的有效之舉

  每天下午兩點,家住成都市高新區肖家河街道國際花園小區的居民楊興都會來到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將家裡的廚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內。一小時後,兩名環衛工人來到收集點,使用轉運車的升降平臺,將車廂裡的空桶移到地面,再將裝有垃圾的桶放到稱重器上,稱重、錄入系統後,再轉移到車上。「以桶換桶」,不到兩分鐘,就完成了垃圾的分類收集。

  不遠處,肖家河垃圾分類處置中心裡,廚餘垃圾一體化處置設備正在作業,它可以使廚餘垃圾就地減量85%以上。此外,還有廚餘垃圾信息化管理、其他垃圾轉運、可回收物的分揀、有害垃圾暫存等「集合功能」。中心監控室裡,「廚餘垃圾收運處理實時監控」精準統計每日小區、院落垃圾量對比、區域內垃圾量變化趨勢。

  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在肖家河社區,四個環節環環相扣,不出街道就可以完成從垃圾分類投放到分類處置的過程。

  其實,在垃圾分類中,居民前端分類投放只是其中一環,整個分類處置則是一個協同的過程,涉及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各個層面。很長一段時間內,生活垃圾「前分後混」成為阻礙垃圾分類有效實施的「攔路虎」。而像肖家河街道這樣的「閉循環」,正是成都探索出的破題之道——成建制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

  2019年以來,成都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創新提出以街道為單位「整體實施、成片推進」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模式,打破以居民小區、社區院落為單位,零星、碎片化的垃圾分類方式,將生活垃圾分類的著力單元放在建制街道(鎮),有效推動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工作體系完善,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效率。

  同時,以市場化為手段支撐,完善分類收運體系。明確每個街道至少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運輸車各1輛;實行定時、定點、定車、定類「四定」收運;創新建立廚餘垃圾獨立收運處置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廚餘垃圾運輸車輛上搭載稱重和GPS定位系統,通過手持終端實時上傳收運信息。

  截至目前,成都已在261個建制街道(鎮)、792個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創建,全市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達90%以上。在全市公共機構及1.35萬餘個小區鋪設四分類設施,並配備標誌統一的四分類運輸車2872輛。建成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22個、社會項目23個、再生資源社區回收站(點)2000餘個、可回收物分揀設施28個、大件垃圾拆解設施20個。全市居民小區參與主動積極,物業管理工作大膽細緻,環衛公司收運處置接駁順暢,有效避免了「前分後混」問題。

  創新

  全社會參與推進產業化發展

  垃圾分類不只是一個文明意識的問題,也是一個基層治理的命題,既需要細密周全的考慮,也需要「人」的有效執行。

  於細微處下功夫,像「繡花」一樣精細的城市治理理念,也體現在成都的垃圾分類中。

  抓產業,推進生活垃圾管理產業化發展。

  在《條例》中專章規定促進生活垃圾管理產業化發展的內容,成為成都垃圾分類工作一大亮點,這也與成都城市管理始終堅持「城市管理+產業+企業」戰略密不可分。在垃圾分類中,成都引入商業邏輯,加強對關聯產業的政策扶持,鼓勵探索基礎設施模式創新、產業培育和整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生活垃圾產業生態鏈,提升垃圾分類的可持續性。

  近年來,成都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回收」新模式建設,暢通前端收、儲渠道。加快分揀中心和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再生資源分揀中心規劃配置,打通中端分揀轉運渠道。加大企業招引和培育力度,培育了成都欣興回收、成都廢寶網等10餘家本土龍頭企業;鼓勵創新技術研發和應用,打造了彭州、大邑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示範基地。更多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廚餘垃圾就地處置設施投入使用,在降低收運環節拋冒滴漏等二次汙染風險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重實效,因地制宜推進廚餘垃圾處理。作為全球聞名的美食之都,成都積極構建廚餘垃圾處理新模式,形成了「集中規模化+分布小型化」「政府統籌+社會協同」的廚餘垃圾處理工作思路和模式。

  成都市是全國首批33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之一,2013年以來大力推進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餐廚垃圾政府集中處置項目4個,處理能力達570噸/日。2018年起,成都大力推進餐廚垃圾源頭「油水渣」分離工作,引入行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市7000餘家餐飲服務單位安裝使用油水渣三分離設施,可實現源頭減量比達40%以上。

  此外,成都還廣泛開展餐廚垃圾處置技術路線探索。形成了好氧制肥、厭氧產沼、食腐類昆蟲養殖、聯合生物發酵、生化水解、酵素生產、油水分離後焚燒等7種廚餘垃圾處理方式,為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提供路徑選擇。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共建成廚餘垃圾集中處理設施4個、就地處理設施22個、社會項目23個,廚餘垃圾綜合處理能力達2300餘噸/日。今年1-10月,成都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量達230萬餘噸,廚餘垃圾回收量達65萬餘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

  成都生活垃圾分類

  成都生活垃圾按照下列標準分類: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廢織物等。

  有害垃圾,指《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列出的家庭源危險廢物,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螢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電子類危險廢物、廢藥品、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容器、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容器、廢礦物油及其容器、廢膠片及廢相紙、廢鎳鎘電池、廢氧化汞電池等。

  廚餘垃圾,指易腐爛、含有機質的生活垃圾,包括居民家庭產生的食材廢料、剩菜剩飯、花卉綠植等廚餘垃圾,餐飲經營者、單位食堂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餐飲垃圾以及農貿市場產生的瓜皮果核等其他廚餘垃圾。

  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廚餘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包括普通無汞電池、菸蒂等。(禾雨)

(責編:羅昱、高紅霞)

相關焦點

  • 成都:推進垃圾分類 引領低碳綠色生活新時尚
    寬與嚴、剛與柔,在不斷的探索與創新中,成都垃圾分類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成建制推進、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模式。    其實,在垃圾分類中,居民前端分類投放只是其中一環,整個分類處置則是一個協同的過程,涉及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各個層面。很長一段時間內,生活垃圾「前分後混」成為阻礙垃圾分類有效實施的「攔路虎」。而像肖家河街道這樣的「閉循環」,正是成都探索出的破題之道——成建制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
  • ​垃圾分類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丨這份垃圾分類攻略請收好
    ​垃圾分類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丨這份垃圾分類攻略請收好 2021-01-13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 引領綠色新風尚
    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花山區通過多形式、多方位、多舉措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和推廣工作,爭做該項工作「先鋒隊」、「排頭兵」。花山區副區長潘斌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區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頗有成效,向「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自上而下一盤棋。
  • 右安門街道評選垃圾分類文明家庭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我們倡議,以文明示範家庭為單位,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堅持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在鄰裡之間形成學習資源共享、先進經驗共享、分類成果共享的氛圍,讓垃圾分類成在右安門街道成為新時尚!」7月26日上午,豐臺區右安門街道舉辦「垃圾分類新時尚 文明家庭我踐行」評選活動啟動儀式,街道48個家庭獲得垃圾分類文明家庭榮譽稱號。當天,來自16個社區的書記、站長、宣傳委員、黨支部書記、樓門長、志願者、以及竇珍志願服務聯合會的志願者和轄區黨建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2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廣州煥發綠色發展新活力
    作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之一,廣州垃圾分類探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全市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完成樓道撤桶、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99.1%、參與率95.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38%、無害化處理率100%……廣州自2018年施行《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來,在法規「硬約束」和文明「軟引導」的作用下,垃圾分類已然成為廣州居民的新時尚。
  • 「低碳生活」在前行,垃圾分類主題兌換系列活動在新虹街道舉行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日前,閔行區新虹街道組織的「分類可兌換,兌換可獲益」垃圾分類主題兌換活動在航東路上的天一小區開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垃圾兌換,進一步提升居民分類意識,將垃圾分類推廣到每個家庭。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加強垃圾分類指導員培訓掀起綠色低碳風潮
    半島網10月17日訊為了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宣傳,引導居民群眾自覺提升垃圾分類意識,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近日,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積極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指導員培訓,營造垃圾分類濃厚氛圍。本次培訓,對於分類垃圾桶擺放、周邊環境等作出了進一步的規範要求,對如何發揮好指導員作用,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樹牢分類意識、正確分類投放等進行培訓說明,提高垃圾分類指導員水平。培訓結束後,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員們來到戶外垃圾分類點,對培訓會上的學習內容進行實踐,模擬居民分類意識不強、分類知識掌握不夠等情況,鍛鍊指導員們的宣傳引導能力,提高大家開展宣傳、處理問題的能力。
  • 「垃圾分類我先行 綠色風尚我引領」——常營地區志願者垃圾分類...
    為進一步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宣傳垃圾分類新規,11月12日上午,常營地區北京像素治理中心組織轄區20餘名志願者開展了「垃圾分類我先行 綠色風尚我引領」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培訓會上,李琰老師通過PPT為志願者講述了垃圾分類的現狀、垃圾的分類、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等三大方面知識,並舉例說明了在家中如何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此外,還講解了在垃圾桶前職守時遇到居民時,應如何勸導、講解。為加深大家的印象,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了有關垃圾分類的問題和小遊戲環節,讓居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參與其中,掌握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 成都正式發布《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19)》
    會上,成都市發布了《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  據悉,該《報告》已經成都市政府審定通過,全面展示了2019年成都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進展和突出成效,總結梳理了各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推進公園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設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對進一步凝聚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共識、堅定綠色低碳發展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成都連續第三年發布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藍皮書。
  • 垃圾分類 我家在行動 |帶頭踐行新時尚 傳遞綠色環保家風
    垃圾分類 我家在行動 |帶頭踐行新時尚 傳遞綠色環保家風 2020-12-14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它們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 十大「重慶垃圾分類時尚小區」出爐
    典禮現場重慶垃圾分類時尚小區及提名獎名單發布,包括兩江新區金科東方雅郡小區、九龍坡區鋼球小區、渝中區萬科錦程小區等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小區,獲得了眾多參與投票的市民認可。據了解,「重慶垃圾分類時尚小區」重點展示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成績突出且取得實際效果的「時尚小區」,讓這些「時尚小區」成為重慶開展垃圾分類的示範。垃圾分類事關重慶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事關重慶市民的「高品質生活」,需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 將垃圾分類工作走進千家萬戶 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
    為進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類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近日,在鄭東新區管理局的指導下,祭城路街道辦事處、萬安街社區攜手上海萊泰在永威東棠開展了垃圾分類入戶宣傳活動,倡導垃圾分類、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
  • 蚌埠市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加快推進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助力培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總結經驗,全力推進,用2-3年時間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星巴克 新時尚
    如何調動顧客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主動性?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而不少市民喜愛的星巴克充分利用自身特點,開展與「垃圾分類」的聯動,主動尋找企業管理和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契合點,推廣政府理念,引領了垃圾分類新潮流~ 星巴克門店都會舉行不同主題的「咖啡教室」活動,邀請顧客來門店參與。
  • 垃圾分類跟我學 低碳生活我先行
    為進一步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增強社區居民與廣大青少年對垃圾分類的了解,廣泛地參與到實踐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近日,青銅峽市團委邀請自治區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開展了以「垃圾分類跟我學· 低碳生活我先行」為主題的宣講活動。
  • 營造垃圾分類氛圍 建設綠色美麗家園 我市將打造首個城市生活垃圾...
    本報訊 14日,全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我市將在雨城區青江街道轄區打造首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今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機制,調整充實垃圾分類組織架構,貫徹「全域督導、全面提升」的推進機制,垃圾分類工作的「雅安力度」不言而喻。10月,確定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高效有序推進雨城區青江街道示範片區建設;12月10日,政企雙方籤訂採購協議;12月14日,全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 ...綠色生活「YI」起來——觀音堂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外展活動
    為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進一步響應北京市有關垃圾分類政策,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高社區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分類能力,推動垃圾分類知識在社區中更廣範圍的普及,11月15日下午,觀音堂社區黨委、觀音堂社區聯合立德社工在觀音景園一區及二區廣場開展主題為「垃圾分類我先行
  • 做文明城市守護者 歷城區「綠馬甲」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近日,歷城區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穿綠馬甲,走街串巷,進社區、進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監督、勸導群眾正確投放生活垃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領生活垃圾分類新時尚。  建設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房 「綠馬甲」傳播文明新風尚  王舍人街道龍祥華府小區是新建居民小區,小區共有4棟樓,張樹松既是社區物業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自8月中旬起,社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社區建設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房,設備乾淨、衛生。
  • 營造垃圾分類氛圍 建設綠色美麗家園
    14日,雅安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雅安市將在雨城區青江街道轄區打造首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今年來,雅安市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機制,調整充實垃圾分類組織架構,貫徹「全域督導、全面提升」的推進機制,垃圾分類工作的「雅安力度」不言而喻。10月,確定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高效有序推進雨城區青江街道示範片區建設;12月10日,政企雙方籤訂採購協議;12月14日,全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 低碳生活大家談:垃圾分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低碳生活大家談:垃圾分類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北極星環保網訊: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城鄉生產、生活和建築垃圾也在不斷增加。根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我國僅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量已從2000年的約1.18億噸增加到2009年的約1.57億噸,經過5年的城市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目前已超過2億噸。在玉溪市中心城區,每天產生的 生活垃圾清運量已超過200噸。並在大多數公共場所都設置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箱,有的還設置了帶廢電池收集孔,其用意在於分類回收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