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無人機擊敗戰鬥機?美軍隱瞞一項試驗,F-4竟輸給「火蜂」

2020-12-13 騰訊網

近日,美國空軍宣布了一項試驗計劃,明年將安排一架戰鬥機與一架無人機進行空戰對決。此舉再次激發了「無人機能否與戰鬥機空戰」的長期爭論。事實上,無人機的空戰潛力被人類大大低估了,美國海軍在50年前就作過同樣測試,無人機當時就擊敗了有人駕駛的戰鬥機。

50年前,進行測試的無人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BQM-34「火蜂」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多次在中國境內被地空飛彈和戰鬥機擊落,但多數人卻沒有認識到「火蜂」實際上具有空戰實力。

「火蜂」的一次改進,打開了無人機全新天地

BQM-34「火蜂」無人機,在1951年首次試飛,由美國三軍聯合支持研製。早期的「火蜂」只是作為靶機,由於該機性能出色,價格低廉,很快就發展出了執行偵察、氣象探測等等不用任務的型號,包括147型、234型、255型和259型等系列,外形各有不同,其中以147型系列「閃電蟲」的發展譜系最為複雜。

1965年,美軍又發展出超音速的166型「火蜂II」,仍沿用了BQM-34的編號,包括BQM-34E、F、T型等。到1986年1月,「火蜂」系列各型共生產了6400多架。這款無人機一直服役到了21世紀,甚至參加了入侵伊拉克的戰爭,資格可謂是很老了。

「火蜂」主要通過C-130「大力神」在空中投放,也可使用SH-3「海王」直升機等平臺投放或從地面用火箭發射,任務完成後則用降落傘回收。早期型的BQM-34A「火蜂」,全重1134千克,採用一臺J69渦噴發動機,最大速度1110公裡/小時,最大航程1281公裡。最大升限超過18000米。

「火蜂」最成功的軍事用途,就是擔當無人偵察機,在1960-1970年代的東亞地區非常活躍。鑑於這種無人機的成功應用,美國軍方開始追求「火蜂」更多的軍事潛力。其中一項,就是改進為一種「複雜」的靶機,能夠像真正的戰鬥機一樣進行空中機動和規避。

為此,生產「火蜂」的瑞安公司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進了「火蜂」的一系列設計特別是控制系統,使無人機能夠進行大角度轉彎和垂直機動。萬萬想不到的是,「火蜂」經此改進,竟然為軍用無人機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地!

TOPGUN突發奇想,讓「鬼怪」與「火蜂」進行空中對決

完成了機動性改進的「火蜂」,原本是充當一種更先進的靶機。但是,當時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即TOPGUN的母校)校長約翰·史密斯,卻對這種新型「火蜂」發生了興趣,突發奇想要體驗一把「無人機空戰」。瑞安公司的工程師布魯斯·傑克遜響應了這個挑戰,拿出最新改進的「火蜂」無人機參加了空戰試驗。

1971年5月10日,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的畢業典禮當天,無人機空戰試驗正式展開。海軍戰鬥機學院出動了兩架F-4「鬼怪」戰鬥機,其中一架由校長約翰·史密斯親自駕駛,每架都按照實戰掛載了空空飛彈。改進型「火蜂」則由海軍空戰教練約翰·皮岑進行遠程控制。

空戰試驗正式展開後,史密斯校長駕駛的「鬼怪」戰鬥機很快捕捉到了「火蜂」。在無線電通話中,史密斯校長發出了「呔嗬!已離開左翼!」意思是左翼飛彈鎖定目標後發射了出去。但是,約翰·皮岑控制的「火蜂」竟然在史密斯面前突然進行了一個急轉彎,輕鬆擺脫了飛彈的鎖定。

隨後,史密斯在無線電中呼叫道:「它像媽媽一樣轉過來了!」。隨後,史密斯校長失去了對「火蜂」的目視跟蹤。「火蜂」以極大的過載繞了一圈,一下子咬住了史密斯座機的尾巴。

由於「火蜂」是無人機,因此能夠長時間進行6G的大過載轉彎,如果是人類駕駛員,拉這麼長時間的大過載將會導致昏厥。換句話說,當時「火蜂」在12秒內高速調轉了180度,以當時最先進戰鬥機都達不到的高機動性,緊緊咬住了史密斯的「鬼怪」戰機。只不過,參加試驗的「火蜂」是沒有武裝的,而且當時的「火蜂」也不具備搭載武器的有效載荷。

這次試驗持續了很長時間,兩架「鬼怪」戰鬥機徒勞地與「火蜂」進行著纏鬥,相同場景一次又一次的發生:儘管「鬼怪」多次咬住「火蜂」的機尾,但根本無法在射擊位置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使空空飛彈有效鎖定住目標。兩架「鬼怪」先後發射了兩枚雷達半主動制導的AIM-7「麻雀」飛彈和兩枚紅外跟蹤的「響尾蛇」飛彈,但無一命中「火蜂」。

試驗結束後,史密斯校長給改進型「火蜂」做出了高度評價,他對瑞安公司的工程師傑克遜說:「你們造了一架非常好的無人機。」史密斯認為,如果「火蜂」能夠攜帶武器,那麼肯定能輕鬆擊落兩架「鬼怪」戰鬥機。

美軍高層強行隱瞞真相,無人戰鬥機被停滯了半世紀

1971年的「無人機空戰」試驗,展現了無人機發展為無人戰機的廣闊前景。為此,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呼籲,將這種改進型無人機發展為空戰訓練的工具,可以有效提升美國海軍飛行員的訓練質量。瑞安公司的設計師們也大為振奮,摩拳擦掌準備開發更先進的無人機型號,為進一步發展「無人戰鬥機」進行更多開發和試驗。

但是,美國軍方高層卻不這麼想。瑞安公司和美國海軍戰鬥機學院的報告,反而讓他們產生了「恐慌」。

瑞安公司提出了極具前瞻性的展望——「未來可操作的遙控飛行器技術,將可以讓戰鬥機飛行員坐在後方的控制臺,遠程駕駛無人飛機進行戰鬥。」這種超越時代的想法,讓1970年代保守的美國軍方望而卻步。

美國海軍高層,以「使用無人機進行空戰訓練過於複雜」為由,拒絕了海軍飛行員學院的要求,從而也拒絕了瑞安公司設計師們雄心勃勃的後續計劃。

瑞安公司設計團隊非常失望,他們認為,現在的「火蜂」只是機體太小,無法安裝武器。如果他們能夠設計出更大更新的無人機,那麼就能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款真正能進行空戰的無人機平臺。這種無人戰機,不僅可以作為美軍飛行員的訓練對象,未來還將發展為劃時代的新式武器。

在美國軍方的操作下,「鬼怪」與「火蜂」的這次空戰記錄從公開資料中被刪除了,這場本應該創造歷史的事件卻被歷史所遺忘。假設一下,如果50年前五角大樓就早早接納了「無人戰鬥機」,今天我們所書寫的戰鬥機發展史將截然不同!

歷史的一些額外記錄也令人玩味,「火蜂」在戰場上作為無武裝的無人偵察機,卻意外獲得了「米格機殺手」的稱號!

「火蜂」和它的改進型「閃電蟲」執行了大約3000多次偵察中國和越南北部的軍事任務。由於「火蜂」機體小,而且飛行升限很高(超過18000米),令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戰鬥機都很難擊落它們。而且18000米的飛行升限超過了米格-17和米格-19的極限,再加上飛行中的「火蜂」可以做出突然的機動動作,因此這兩款戰鬥機在攔截「火蜂」無人機的時候,經常陷入高空失速或燃料耗盡的危險,因此屢屢發生未能擊落「火蜂」反而導致自己墜機的事故。為此,北越的米格機出現了不少損失,從而造就了「火蜂」的「米格殺手」稱號。

美國軍方阻止無人戰鬥機的出現,害怕的是什麼?

儘管「火蜂」和「閃電蟲」的偵察任務執行得非常出色,但實戰中也被擊落過很多架。由於一次意外的情況(可能是D-21高速無人機的失蹤),美軍的無人機偵察活動在1975年幾乎全部終止。此後,美國空中偵察任務全部改為有人飛機,其中主要是U-2偵察機。直到上世紀90年代MQ-1「捕食者」出現後,無人機才重新在戰場上活躍起來。

事實上,BQM-34「火蜂」至今仍在服役,只不過瑞安公司已經被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兼併。而且,「火蜂」值得驕傲的空中偵察用途也已經消失,全部都被降級為常規的靶機,作為防空武器和戰鬥機的打靶目標。

但是,被隱瞞了空戰試驗記錄的「火蜂」,在充當靶機的時候仍然常常給戰鬥機造成尷尬。「火蜂」原本由地面操作員控制,但新世紀以後開始逐步引入人工智慧控制。新改進的「火蜂」靶機,給美軍戰鬥機飛行員以深刻印象,儘管戰鬥機已經升級為三代和四代,飛彈武器也更加先進,但這種無人機仍然保持著「難以取得致命一擊」和「長時間才能擊落」的口碑。

為什麼無人機的應用在美軍內部長期被壓制,難以升格為「無人戰鬥機」?這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被公開的歷史謎團,但是答案也並非難以解釋。很多美國海空軍飛行員從自己的角度,就解釋過這個問題,而且答案非常一致——美軍一些高級官員本身就是前戰鬥飛行員,就像任何看到自己工作被機器接管的人一樣,他們很難對無人機產生好感。

這種偏見,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的影視劇。無人機進行空戰的情節,在美國電影裡幾乎成為一種禁忌,只有2005年的《絕密飛行》曾將無人機空戰當作主要內容,但此後類似作品卻少而又少。

著名電影《TOPGUN》的續集,原本計劃將人類飛行員與無人機的空戰作為劇本壓軸戲,體現「時代的特點」,但這個劇情最終被砍掉。該片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公開表示:「就我個人而言,我永遠不想看一部關於無人機的電影!」

從這個側面角度,也能夠看出一些美軍高層乃至於社會輿論對無人戰機的「鴕鳥」式看法。

然而,時代的腳步是無法阻擋的。儘管無人戰機的歷史被推遲了近半個世紀,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勢頭已經全面拉開,包括攻擊型無人機、「忠誠僚機」乃至於無人戰鬥機都已經成為現實,或者即將成為現實。(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美軍F-35A戰鬥機投放新型核彈試驗
    美軍在提升飛彈威懾性方面動作頻頻近日首次公開F-35A戰鬥機投放新型核彈試驗畫面還在一架B-1B轟炸機>進行了「外部掛載武器」試驗美軍首次公開F-35A戰機投放新型核彈試驗畫面美國軍方近日首次公開了F-35A戰鬥機投放新型核彈B61-12的試驗畫面,戰機以超聲速飛行,從約3200米的高空投放了只有一個核彈模擬器的B61-12。
  • 美軍F-22、F-35與「女武神」隱形無人機成功編隊,科幻場景成真
    據澳大利亞「defenceconnect」網站報導,美軍的F-22,F-35戰鬥機與搭載「gatewayONE」網關設備的XQ-58A 無人機完成了協同飛行試驗。
  • 美軍升級超級大黃蜂,作戰性能大大提高,為何不直接升級F-35?
    據越南媒體報導:美軍的BlockIII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升級了IRST21紅外傳感器系統,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升級了該系統之後將能夠輕易擊敗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下一步,美國將集中研究和發展協調超級大黃蜂III和無人機之間戰鬥的能力,美國軍方認為,升級新的傳感器後,超級大黃蜂III戰鬥機的性能將會大大提高。
  • 美軍首次公開F-35A戰鬥機 擬批准向阿聯出口
    莫斯科11月24日電 美國軍方首次公開了F-35A戰鬥機投放新型核彈B61-12的試驗畫面,相關視頻被發布在Youtube網站上。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0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打算批准向阿聯出口最多50架F-35戰鬥機和其他武器裝備
  • 美軍無人機部隊臂章驚現中國地圖,什麼意思?
    【文/觀察者網堵開源】美國《空軍》雜誌9月24日報導,美軍無人機部隊在西海岸參與的一場多軍種聯合的演習行動,照片顯示,美軍無人機部隊佩戴的臂章上出現了紅色的中國地圖剪影。所以這個「士氣章」與其說是傳達美軍的意圖,不如說是反映出了美軍的「直球思維」。美國的各種「士氣章」上出現中國元素也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中國反衛星試驗後不久,美國海軍進行「標準3」飛彈反衛星試驗,當時就有照片顯示美國海軍參試艦員佩戴的士氣章上出現一句話:「你們可以做到的,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其實也是出於類似的原因。
  • 太難了:美軍空天母艦玩了近90年,新試驗依舊「九連跪」
    【話說軍世】說到航空母艦,這是目前海軍中最大也是最為核心的戰艦,而「空天母艦」項目,其實提出的時間也很長了,不過實際上迄今為止,還一直都沒有實現,雖然在電影《復仇者聯盟》和《美國隊長2》中都曾經有巨大的空天母艦登場,不過除去特效的「加成」,目前的現實是,美軍空天母艦項目試驗的「九連跪
  • 中國要小心:美軍新增450個無人機操作手,未來戰爭需未雨綢繆
    未來6年時間,美軍計劃培養450名航空器操作手來壯大無人機隊伍,在中國空中力量日漸強大的今天,美軍在中國附近無論是戰鬥機還是偵察機的活動空間都不斷縮小,未來這批無人機部隊或將成為美軍的排頭兵。美軍大型無人機操作手,不出意外的話,屏幕上那輛皮卡兇多吉少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沿海地區的軍事偵察和騷擾就從未停止過。
  • 1600億巨資增購F15戰鬥機,一項功能F35也沒有,令美軍欣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美國波音公司發表聲明稱,美國國防部已訂購了首批新型F-15EX戰鬥機,原因是它可攜帶高超音速武器。按照波音公司的話來說,它們日前已與美國空軍籤署了一份價值約12億美元的合同,其中註明波音公司要為美軍製造8架F-15EX戰鬥機。
  • 塞爾維亞買的不是彩虹無人機,讀錯拼音,卻揭開另一大系列
    長虹-1無人機是由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駕駛飛行器設計研究院研製,其前身是我軍擊落的美軍「火蜂」無人機。長虹-1無人機屬於高空多用途無人機,在軍內稱為無偵-5,英文DR-5。可用於軍事偵察、高空攝影、靶機或地質勘測、大氣採樣等科學研究。
  • 經過戰爭檢驗的的美國F系列戰鬥機
    號稱「大黃蜂」的美軍F-18艦載戰鬥機,之所以綽號「大黃蜂」正是因為它的「一針見血」的戰鬥能力,我們大家都知道,美國軍用飛機開頭字母都是標誌的飛機的機種,而F-18「大黃蜂」開頭的F正是戰鬥機,也就是「FIGHT」單詞的縮寫,它是一種以奪取制空權為己任的空中優勢戰鬥機,是冷戰以來F系列戰鬥機加入了美國幾乎所有的戰爭,憑藉良好的性能和出色的戰績,F系列戰鬥機成為了各類戰機當中的佼佼者
  • 全球觀察人士都奇怪美軍為何一定要用中國無人機?這解釋就是嘴硬
    圖為美軍士兵使用無人機2019年,美國通過了一項無人機安全立法,明確禁止了美國官方採購對美國「國家安全」有威脅國家製造的無條件,中國企業生產的無人機位列其中。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大的科技大國,也是在無人機技術方面擁有最多專利的國家,他們完全可以為美軍提供類似中國企業生產的無人機,為什麼美軍依舊要採購中國無人機?
  • F-35A戰鬥機投放新型核彈 美謀求核武實戰化值得警惕
    ↑F-35A戰鬥機投放B61-12核彈近日,美國軍方首次公開F-35A戰鬥機投放B61-12新型核彈的試驗視頻。視頻展示了F-35A戰鬥機開啟彈艙發射模擬核彈、炸彈在空中點火併自主導航命中目標的全過程。
  • 美軍新型無人機項目,計劃用高空氣球當平臺,中國要想破解很簡單
    近年來,美軍持續加大對無人機新型戰術的探索研究,陸續提出一系列腦洞大開的作戰理念。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30日報導,美國陸軍對一項新型無人機戰術項目進行了立項。據悉,美軍計劃將一批高空氣球作為新型空中監測平臺。
  • 美國霸權的象徵:F-15與F-16戰鬥機,對外戰爭的急先鋒
    經過越南戰爭的檢驗,美國的第二代超音速戰機F-4暴露出低空機動性方面的嚴重缺陷。為此,美軍開始放棄一味追求高速,而開始強調戰機的綜合性能,研製出當今最具影響的兩款戰鬥機F-15與F-16。F-16與F-15雙機編隊在「速度與航程決定空戰優勢」的理念下,20世紀50年代中期登場的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以高空高速為發展目標,時速達到2~2.5馬赫,但這種看似華麗的轉身到了實戰中卻屢屢碰壁。
  • F-22和F-35首次共享收據 無人機傳話成功
    F-22和F-35首次共享收據 無人機傳話成功12月9日,美國空軍的F-22猛禽、F-35A閃電II和空軍研究實驗室的XQ-58A女武神無人機進行了首次編隊飛行,地點在亞利桑那州的美國陸軍尤馬試驗場。編隊飛行是三架飛機之間數據傳輸演示的一部分。
  • 美剛搞完模擬,俄蘇-57與無人機已比翼齊飛
    現代技術正在不斷進步,尤其人工智慧技術引人關注,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也開始,也必將越來越廣,現在已經應用到了空中作戰當中,打算代替飛行員來駕駛戰機,美國已經在2020年時搞了一次模擬空戰,發現美軍飛行員完敗人工智慧,顯示了強大的應用前景。
  • 駐韓美軍引進最新攻擊無人機,無人機應用爐火純青
    考慮到這種新型的灰鷹-ER較現在的灰鷹性能有顯著提升,此舉無疑將會大幅提升駐韓美軍的遠程偵察和打擊能力。與此同時,駐韓美軍還計劃為這款無人機配備針對大型艦艇的反艦(彈道)飛彈誘導能力,誘使這些飛彈偏離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款無人機還可以起到某種「戰略攻擊武器」的作用。此舉被認為是對拒絕無核化談判的北方發出的直接警告。
  • 美軍宣布開啟算法戰時代,AI自主控制的戰機上天了
    此前,在美國國防部資助的一項模擬空戰中,AI駕駛的F-16戰鬥機,曾以5:0狂虐人類王牌飛行員。最快明年,美國空軍的自主無人作戰機也將交付並試飛,這種飛機同樣搭載了AI系統,能攜帶武器參與空戰。機器自主殺人的時代,正在一步步向我們逼近。
  • 獵戶座無人機強悍登場,讓俄擺脫軍事技術薄弱一環有了重大突破!
    眾所周知,戰鬥機一直是俄羅斯武器的薄弱環節,但是隨著三架 "獵戶座 "無人機及其配套系統的服役,這種被動的局面終於得到了改變,它讓俄羅斯軍方在這一領域終於取得了與美軍同等的地位。所謂 "偵察無人機",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具備偵察和打擊能力的無人機。
  • 輕鬆擊敗F16!美軍最後的截擊機:掛載核空空飛彈的F106
    (圖為冷戰時期一架美國海軍的F-4C戰鬥機正在伴飛1架利比亞的圖-22轟炸機)在二戰時期,美軍1架B-29轟炸機攜帶1枚當量僅1.5萬噸的"小男孩"原子彈,就在一瞬間摧毀了日本的廣島市。(F-106的座艙設計明顯比F-102要簡潔,不過其駕駛艙正中的支撐條實在是影響視野)早期的F-106戰鬥機受"飛彈萬能論"的影響,也沒有裝備航炮,而只是在彈倉內攜帶4枚AIM-4E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或者AIM-4F紅外製導的空空飛彈。從1973年開始,F-106戰鬥機開始陸續改裝M61型20毫米六管加特林炮。